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我国湖泊沉积物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泊沉积物不但可以反映流域多环芳烃(PAHs)的空间分布特征,更能忠实的记录PAHs排放历史.本文收集了我国湖泊沉积物有关PAHs已有的文献报道,并与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美国、欧洲、日本等)的湖泊做对比,系统地综述了我国湖泊沉积物多环芳烃的空间分布、沉积记录及来源.通过对收集数据分析表明,我国湖泊表层沉积物中∑PAHs含量为3.2~ 5260ng/g(dw),平均值为753.1 ng/g (dw)(n=495).主成分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湖泊表层沉积物PAHs主要来源及其贡献量分别为机动车尾气排放占42.7%、煤炭燃烧占30.1%以及石油泄漏占27.2%.我国湖泊钻孔沉积记录PAHs从下向上总体表现出由低到高的变化特征,基本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历史.我国PAHs排放历史与发达国家有着明显不同,PAHs排放峰值一般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明显晚于发达国家的50 ~ 80年代.同时,湖泊沉积物记录的PAHs来源有所改变,煤炭资源是我国部分湖泊沉积历史中PAHs的主要来源,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加,机动车尾气排放也成为目前我国湖泊沉积物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相似文献   
3.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在环境中分布广泛且持久存在并具有高生物富集性,通常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等危害.湖泊是POPs的主要环境归宿之一,湖泊中的POPs可被水生生物富集并通过食物网传递,对生态系统及人体健康构成极大的危害.中国是POPs生产及使用大国,也是世界上湖泊较多的国家之一.湖泊生物尤其是水产品是中国人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POPs在中国湖泊生物体中的富集对当地的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存在很大的潜在危害.本文通过收集、分析1997年—2017年7月公开发表的中国湖泊生物体POPs数据,发现中国湖泊生物中POPs富集研究主要集中在东部平原湖区,青藏高原及云贵高原湖区有少量研究;不同POPs在不同湖区湖泊生物中富集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DDTs和HCHs在各湖区生物中普遍检出且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平原湖区生物体内多氯联苯、多溴联苯醚含量高于其他湖区生物体内含量,其他POPs在湖泊生物体内的富集研究相对较少且主要集中在东部湖泊.中国湖泊生物中DDTs、HCHs、多环芳烃、多氯联苯、多溴联苯醚、多氯苯并二英和多氯苯并呋喃、全氟化合物、全氟辛酸、有机锡及六溴环十二烷脂肪归一化后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54.56±653.40、153.57±435.99、2849.49±3092.52、118.40±20.28、18.40±20.28、17.43±19.43、147.17±192.93、1542.18±1347.64、11380.75±5316.75和2.19±1.92 ng/g.POPs在中国湖泊生物体内的含量水平与生物所处营养级、脂肪含量和年龄呈正相关,但并非完全一致,还受到生活习性、生物物种与结构、生存环境及生物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生物不同组织对POPs的富集能力有较大差异,内脏器官对POPs的富集能力明显高于肌肉组织.  相似文献   
4.
陶玉强  赵睿涵 《湖泊科学》2020,32(2):309-324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在环境中广泛且持久存在,多数具有致畸、致癌、致突变等危害中国是全球湖泊密度较大的国家之一,湖泊在供水、渔业、维护生态系统多样性等众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湖泊是POPs的重要归宿之一湖泊水体中的POPs可被水生生物吸收利用并传递,对生态系统及人体健康构成较大危害因此湖泊水体中POPs的分布水平对周围的生态系统及人体健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收集、分析了2003年至2019年2月公开发表的80篇文献中的中国湖泊水体POPs数据,包括多环芳烃(PAHs)、六六六类农药(HCHs)、滴滴涕类农药(DDX)、多氯联苯(PCBs)、多溴联苯醚(PBDEs)、多氯联苯醚类(PCDEs)、全氟化合物(PFCs)及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发现:目前中国已有水体POPs研究数据的湖泊共有49个,涉及1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研究区域主要在东部地区(n=32),云贵高原(n=14)和青藏新疆湖区(n=3)少有研究,其它地区鲜有研究; PAHs、HCHs和DDX是研究最多的三类POPs,在中国湖泊水体中平均浓度分别为360.0±433.8 ng/L(n=26)、12.8±23.5 ng/L(n=30)、12.8±24.6 ng/L(n=24);不同湖区间、不同种类POPs以及不同时间相同POPs检出值差距均较大,东部湖区水体POPs浓度高于其它湖区;从时间角度看,虽然这三类POPs各自占总污染物量比例在2010年前后无较大变化,但2010年后的浓度与2010年以前相比有所下降,说明中国履行《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内容以及对PAHs的管控减排已显成效; POPs在中国湖泊水体中的浓度与季节、水体深度(上覆水与间隙水)、采样点位置(入湖口、湖心及出水口)以及人为活动(农业耕作、生活排污、工业污水及码头船只往来等)存在一定关系,但并非完全受这些因素影响,还与POPs种类、所处区域的地理位置等诸多因素有关本文基于大量已发表文献中的研究数据,揭示了中国湖泊水体POPs的污染现状及分布特征,可为中国POPs的污染控制及湖泊保护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