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7篇
自然地理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湖南麻阳铜矿含矿岩系岩相分析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中分析了麻阳铜矿含矿岩系的岩相,探讨了矿化富集与岩相的关系.认为含矿岩层属河口水上三角洲网状河流环境沉积;工业矿体主要分布在网状河道上;矿体的长轴方向与古河道延伸方向一致.生产探矿应注意沿古河道寻找隐伏矿体.  相似文献   
2.
湖南麻阳铜矿成矿机制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麻阳铜矿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特征以及成矿作用进行了分析,认为初始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沅麻盆地南东侧的雪峰古陆;地下热卤水对成矿起有改造作用,成矿过程是地下热卤水将初始成矿物质溶离出来,并运移到有利的岩性-构造部位,在弱碱性还原条件下逐渐结晶成矿。  相似文献   
3.
广东河台金矿矿床成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从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入手,在分析成矿物质来源、金的地球化学性质、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和金的迁移-沉淀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矿床成因的新观点,建立了新的成矿模式.认为河台金矿床的定位受韧性剪切带等构造因素的控制;成矿物质来源为多源,但主要来源于震旦系C组的地层;矿床成因类型属于韧性剪切带中的热动力变质 热液循环富集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4.
向阳坪铀矿床断裂构造原生晕特征及找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阳坪铀矿床是受断裂构造控制的热液充填型铀矿床,其控矿断裂构造带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为:Ni-Rb-Bi-Sn-Cu-W-Hg→As-U-Sb-Mo→Sr-Zn,具构造叠加晕特征,反映其成矿具有多期多阶段性;构造原生晕分布特征表现出铀矿化在轴向上具有多个富集带,在走向上亦显示出相同的矿化分布特点,这一特征具有重要的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5.
柏坊铜矿成矿规律及成矿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柏坊铜矿是一个以沉积为主,后经地下水淋滤改造的铜矿床。其成矿与白垩系及构造作用密切相关,层状矿体赋存在白垩系的长石石英砂岩中,古基底上隆部位、古岩溶及近东西向穿层断裂控制着扁豆状、囊状矿体的分布。且矿体赋存标高具有“东浅西深”的分布规律。在分析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的基础上,对成矿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广东河台金矿田控矿构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查明河台金矿田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控矿构造形式、构造演化特征,总结了构造控矿规律,并建立了河台金矿构造控矿模式。  相似文献   
7.
郑平  黄满湘 《华北地质》2011,34(3):198-202
笔者在查明杨林坳白钨矿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控矿构造地球化学特征、矿化富集与构造的关系,矿体主要分布于F24断层上盘,矿化富集在杨林坳组砂岩和板溪群板岩的不整合面附近。矿体的空间分布与矿化富集规律明显受构造控制。  相似文献   
8.
广东河台金矿成矿流体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矿石中石英包裹体的气、液相成分和氢、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河台金矿床成矿流体具多来源的特性,即为变质热液、大气降水和岩浆热液的混合流体.高村和云西矿床不同中段石英包裹体测温等温线图表明,成矿流体是自下而上,自北东向南西方向运移的,矿液运移方向与矿体侧伏方向一致.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分析表明,成矿的环境属于中高温弱碱性还原环境.  相似文献   
9.
湖南川口杨林坳钨矿床控矿因素与成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林坳钨矿是以白钨矿为主的岩浆期后高一中温热液充填交代矿床,白钨矿主要产于上古生界泥盆系杨林坳组砂岩和板溪群板岩中,受断裂构造和不整合面控制明显,岩浆活动为成矿提供了物质来源。文章在分析控矿因素的基础上,对成矿规律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下一步找矿预测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北京地区农田氮素养分随地表径流流失机理   总被引:74,自引:1,他引:74  
田间模拟降雨径流试验研究了北京地区农田暴雨径流氮素流失与雨强、作物覆盖、施肥因子的关系,以及侵蚀泥沙的粒径分布特征和对氮的富集作用。结果表明:(1)降雨强度越大,地表径流模数和侵蚀模数增大,氮素流失越多;作物覆盖有效地减少地表水土和颗粒态氮流失;(2)颗粒态氮浓度占径流全氮浓度的88.9%(施尿素)和98%以上(未施氮肥),是农田径流氮损失的主要形态;(3)施用化学氮肥增大了农田径流溶解态氮浓度,化学氮肥容易通过地表径流流失;(4)侵蚀泥沙的团聚体组成和原来土壤有很大差异,粒径<0.25mm的团聚体,尤其是含氮量较高的<0.045mm团聚体的富集是侵蚀泥沙富集氮的主要原因。减少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降低表土速效氮含量是减少农田地表径流氮养分流失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