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2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35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川南马边地区强震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最近34a的区域台网地震资料,利用地震活动性参数b值的空间分布,结合历史强震与现今地震活动背景,分析了川南马边地区主要断裂带的现今活动习性,并初步判别出了潜在的强震危险区域。研究结果表明:1)马边地区的b值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反映了该区域不同断裂带与断裂段应力积累水平的差异;2)马边-盐津断裂带上存在3个尺度不等的异常低b值区,它们可能是该断裂带上的相对高应力区(或凹凸体),其中位于马边北、沐川西部利店镇附近的凹凸体与位于该断裂带南端盐津附近的凹凸体可能是马边地区未来发生大地震的危险场所,而位于绥江南的小尺度凹凸体有可能是潜在强震的发生地点;3)存在于龙泉山断裂带西南段的凹凸体将是未来发生中强地震的场所;4)金口河-美姑断裂上位于汉源县皇木镇与峨眉山市龙池镇之间的凹凸体存在发生中强地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用ETAS模型分析自贡矿井注水触发地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自贡地区矿井注水与地震活动性之间的关系,按地震活动规律将注水区ML1.2以上历史地震活动划分为3个阶段,采用POWELL法反演了各阶段ETAS模型参数。结果表明,不存在注水的第1、2阶段背景地震比例约40%~50%,单个地震序列中余震较少。而在注水的第3阶段,由地震自激产生的余震比例较高(93.1%),而背景地震仅占6.9%,比第1、2阶段都要少,这一结果与已有的认识相矛盾。为此,提出单位时间背景地震的发生率,即ETAS模型参数中的μ值,作为判断注水触发地震的依据。计算结果表明,与前两个阶段相比,第3阶段的确拥有最大的μ值,说明注水对该区地震触发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张致伟  程万正  阮祥  吴朋 《地震学报》2009,31(2):117-127
研究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及其附近地区的地震活动.利用区域地震台网和流动测震台的数字地震波资料,测定了震源机制解.结果表明,震中所在的龙门山断裂带震前地震活动平稳,未出现显著异常增强或平静现象.根据汶川8.0级地震前地震活动求出的震源机制解,其主压应力P轴方位为WNE——ESE向,震源断层面呈NE向与NW 向两组节面走向.其中NE向节面呈N50deg;——70deg;E,断面倾角均陡,达60deg;——70deg;,震源力学作用方式多呈逆倾型,少部分呈走滑型.震前地震活动呈现的主压应力方位、震源断面走向及其错动类型,与汶川8.0级地震给出的解是一致的.巨大地震发生前沿龙门山断裂带微破裂呈现的平均应力场与主震一致.起始破裂区东侧20km内是紫坪铺水库水域区,这一区域发生小震活动增加的现象处于水库放水的卸载阶段.本文研究了汶川8.0级地震起始破裂区附近的小震活动,其震源参数表明,震源位于8.0级地震之上的5——14km深度,其震源参数与8.0级地震给出的解也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1)强震活动趋势。对汶川8.0级地震前南北地震带大震轮回、首发大震、地震平静或空区,地震条带等地震活动图像在震前分析的基础上就地震预测问题进行了思考。在大面积地震活动水平较低的背景下,仅从平静看不到转折难以给出预测。地震活动图像在蕴震过程或阶段的估计只能是背景或中期预测的意义。同时指出,区域地震活动图像在大范围多构造区的蕴震态分析中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5.
对新领的雨量杯用气象专用台秤、量杯进行校对时,发现10 mm的水有的相差0.1 mm,有的相差达0.2 mm。因此,台站在使用新领的雨量杯之前,应检验校对,不合格的不能使用。  相似文献   
6.
7.
通过收集芦山地震主震的远震波形记录,利用pP深度震相的动校正叠加法对主震的震源深度进行了确定,不同窗长的计算结果显示该地震震源深度在(16±1)km处,与目前主流结果 (14~18 km)一致;同时,利用"区域深度震相建模"(Regional Depth Phase Modeling,RDPM)方法对4次MS4.0以上强余震进行了震源深度的确定。通过对波形的比对,选择LTA台和PmP-sPmP震相对。为确保结果的可靠性,使用远震接收函数的H-k叠加结果修改了初始速度模型的莫霍面深度及波速比,并使用CAP方法计算了这些事件的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由RDPM得到的震源深度与利用区域直达波震相获得的精确定位结果几乎一致;4个事件中有3个的深度范围与CAP的结果相近,有2个与台网快报相差无几。事实证明,利用远震深度震相和区域深度震相都能对震源深度有很好的约束,对于台站稀疏的地区来说,深度震相提供了一种相对准确的震源深度确认途径。  相似文献   
8.
张致伟  周龙泉  程万正  阮祥  梁明剑 《地球科学》2015,40(10):1710-1722
为研究2013年4月20日芦山Mw6.6地震的发震构造及孕震机理, 基于4月20日—6月1日地震序列中114次M≥3.0余震震源机制解, 深入分析了余震震源机制及震源区应力场的时空分布特征, 获得的主要认识如下: (1)芦山M≥3.0余震以逆冲型为主, 走滑型次之, 正断型最少, 震源机制P轴方位一致性较好, 以近NWW-SEE为优势方向, 倾角分布在0~30°, 表明余震活动主要受龙门山断裂所在的区域应力场控制; (2)芦山余震区压应力S1方位存在明显的局部空间分区差异, 以主震震中为界, 余震区南边S1方向总体呈NWW方向, 而余震区北边S1方向表现出由NW经EW向NE的逆时针旋转, 可能反映了余震区北边发震断层错动以逆冲为主兼有一定的走滑分量; (3)压应力S1方位随时间的变化不明显, 呈近NWW方向, 但其倾角逐渐变水平, 应力张量方差逐渐变大, 震源机制错动类型始终以逆冲为主, 随时间变的相对紊乱, 反映了震源区应力场随时间的调整变化特性; (4)深度剖面结果显示压应力方位与发震断层走向的夹角在80°~120°, 即近乎垂直, 震源断层面向NW倾斜, 芦山余震活动受控于近垂直发震断裂的挤压作用, 属于典型的逆冲断层.   相似文献   
9.
汶川8.0级地震前区域应力场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成都、昆明遥测数字地震波形记录资料,研究大量小震震源机制解和视应力值,分析了区域应力场动态和视应力值的时-空分布.给出川青地块平均应力场方位的时间变化.川青地块平均主应力场的方位在汶川8.0级地震前出现明显扰动,同时,地块力轴张量的倾角变化也很明显.得出2006~2007年川青块体逆冲型地震比例偏高,汶川8.0级地震前区域中小地震震源错动类型发生变化的结果,与区域地形变的分析结果是一致的.根据地震波形全波段计算辐射能量,求得的视应力σapp值揭示区域视应力值的微动态起伏过程与区域主压应力场方位的转折类似,可用于地块蕴震物理过程的探索.从汶川8.0级地震前的中短期视应力σapp值的空间分布看,震中所在的龙门山断裂带是低应力分布区,而相对高视应力则分布在外围地区.这些图像可能揭示了汶川8.0级地震前中短期发震构造附近呈现的闭锁现象.  相似文献   
10.
瀑布沟水库蓄水前中小地震震源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瀑布沟水库蓄水前库区地震的活动性以及震源机制、应力场等震源参数的性质,为水库蓄水之后可能诱发地震活动的监测、成因及类型鉴别给出可供依据的参考.研究结果显示,水库库尾边缘西部地震活动水平相对较高;库中段的中小地震活动水平相对较弱;大坝附近的库首段地震活动水平相对较低,震源深度主要集中在5-15 km.研究区内小震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瀑布沟水库蓄水前小震主要为走滑型地震,蓄水区与研究区平均应力场总体呈NW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