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论文内容涵盖传感器组网,数据获取、存储、管理、迁移与服务,以及地震动参数计算与发布等检测系统各个环节,在研究过程中,以地震动参数速报技术研究为主题,并注意把相关的技术应用在实际的工作中。“基于IPV6对地震烈度传感器网络”部分直接使用了ShakeMap开发过程中有关数据流的接收、服务,操作系统的重编译,事件检测,图片产出,  相似文献   
2.
南北构造带天水、武都强震区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两条相互垂直的高分辨地震折射/宽角反射剖面和相应的非纵观测的多个扇形剖面取得的人工地震资料,研究天水和武都8级大震区的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结构和构造.二维剖面结果显示,地壳沿垂向可分为上地壳和下地壳两大层.上地壳中部存在低速层,层内介质速度比背景值低0.3~0.5km/s.莫霍面深度大约为46~48km.NE向的天水-武都剖面下地壳速度在横向上变化剧烈,NW向的成县-武山剖面,在礼县以西,Moho面和C界面有被上涌物质改造过的迹象.三维速度成像显示,在105°E附近,从7至11km的深度范围内,存在一条近NS向的断裂带,在该带的两侧速度结构有明显的差异,西侧为低速异常,而东侧为高速异常,这一近NS向的断裂带与二维剖面的下地壳深断裂在位置上很接近.该地区的几个8级大震均发生在105°E附近,并且呈一近NS条带.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实时地震仪的数据采集,和新开发的地面运动参数和期望的震动烈度值之间的关系,美国已经实现了仪器地面运动和震动烈度图的快速(3~5min)产出。整个南加州震动值的估计是通过空间测量的地面运动的插值来完成的;插值是基于频率和依赖于振幅的台站修正的。震动图的产出是自动的;通过在南加州的重大地震来触发。通过因特网,公众和科学用途的震动图可以在几分钟内得到;对于紧急响应机构和应急用户,通过数据通信专线可以快速得到这些图。  相似文献   
4.
日本地震预警系统日趋完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日本是全球第一个建立地震预警系统的国家,在3·11日本9.0特大地震时发挥了作用.本文介绍了日本预警系统在3·11地震时,东京地区公众在地震S波最大震动之前收到地震报警信息,得以避险.介绍了日本地震预警系统技术和在全国实施的概况,指出地震预警工程是一个复杂社会工程.日本从预警技术到能够为公众服务,采用的方式和体制,是值...  相似文献   
5.
汤西断裂的断层围陷波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为断层围陷波方法在城市活断层探测中的首次尝试,我们针对太行山山前断裂带南段的汤西断裂开展了爆炸震源的观测试验。运用数字滤波和频谱分析等技术,由地震记录图分离出了断层围陷波。根据2横测线的观测结果,可确定断层的位置,并可推测断层在该处宽度为200~300m。破裂面较宽,可能与其张性特征有关。分频道地震图显示,断层围陷波具有正频散现象,其低频分量传播较快。这表明断层围陷波是一种面波,可利用其频散规律研究断裂带内介质的物理性质。这次的观测结果也表明,断层围陷波并不局限于新破裂带,在老断层中也能形成和传播。事实上,只要断层带内外的介质在物理性质上有较大的差异,均能产生沿断层传播的围陷波。在城市活断层探测中,断层围陷波的方法具有非常独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震动图快速生成系统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震动图(ShakeMap)是描绘地震发生之后地震动分布情况的一种工具,它显示的是地震产生的地面运动和可能的烈度破坏情况.本文的研究重点是如何实现用计算机自动绘制震动图,主要选择了峰值地面加速度等值图、仪器烈度分布图为研究对象.并对如何确定强震动质心、如何在台站稀疏地区估计地面运动加速度值、如何进行场地校正、如何将PGA/PGV转换为仪器烈度值做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Windows下帮助系统的制作何加勇,包淑娴(中国郑州450003河南省地震局)Windows具备多窗口,多任务的功能,完善的内存管理,设备独立性等诸多优点已经被人们所广泛接受,它的联机在线帮助功能更是广大用户爱不择手,但详细介绍制作帮助系统的资料甚...  相似文献   
8.
???????????????????????????????λ?????????????????????????????????????????????????????????????????????????????????????????????????????????????????????????????????????????????????????????????????С??????????????????????????????????в?????????????????????????????壬???????????????????????????????????????????????  相似文献   
9.
?????й???????????????????????????????????????????λ???????????????????????????????????????????ī?????????????????????????棬???????????????????????????????????????????????????????????????????????????????????Ч?????????????????????????????????????????????????????????????λ?????????????????????λ?????????????????????????????????????????????????????????????????????壬????????????????????????????д???  相似文献   
10.
利用诸城-宜川人工地震折射/宽角反射剖面的资料,得到了华北克拉通南部岩石圈二维速度结构.结果表明,太行山东西两侧岩石圈结构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东侧较薄,为70~80km;西侧较厚,为85~120km.在太行山重力梯度带附近,岩石圈厚度出现了约30km的突变.岩石圈地幔和下地壳介质的P波速度值东侧较低,西侧较高.东侧的中下地壳内存在不同尺度的低速体,西侧则尚未发现.这些差异表明,太行山重力梯度带也是一条岩石圈厚度突变带和岩石成分分隔带.根据Pm波的波形特点,推测东部地区的莫霍面不再是一个尖锐的间断面,而是一个复杂的过渡带.初步分析认为,上地幔物质的热机械-化学侵蚀作用是引起太行山东侧岩石圈减薄和破坏的主要机制,太平洋板块俯冲是改变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地幔性质的重要动力学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