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10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利用CAP(cut-and-paste)法反演2014年2月23日重庆荣昌ML3.8地震震源机制,得到震级MW为3.04,节面Ⅰ走向46°、倾角44°、滑动角74°,节面Ⅱ走向247°、倾角48°、滑动角104°,P轴方位147.25°、仰角-2.09°,T轴方位46°、仰角-78.76°,表明该地震是带走滑分量的逆冲型地震。CAP测定的这次ML3.8震源深度为3km,在盖层内,震源机制解中节面Ⅱ走向、倾角与震中附近的一条深度为1700m走向为SW230°倾向NW,倾角约45°的“腹底”逆断层基本一致。震中位于荣昌天然气田,附近有几口废水回注深井,曾发生大量的注水诱发地震。本次地震亦有可能是在区域主应力场的作用下,注水后岩石的孔隙发生变化触发了盖层内“腹底”断层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利用CAP(cut-and-paste)法反演2014年2月23日重庆荣昌ML3.8地震震源机制,得到MW震级为3.04,节面Ⅰ走向46°、倾角44°、滑动角74°,节面Ⅱ走向247°、倾角48°、滑动角104°,P轴方位147.25°、仰角-2.09°,T轴方位46°、仰角-78.76°,表明该地震是带走滑分量的逆冲型地震。CAP测定的这次ML3.8地震的震源深度为3km,在油气的储层内,震源机制解中节面Ⅱ走向、倾角与震中附近的一条深度为1700m以下走向为SW230°倾向NW,倾角约45°的"腹底"逆断层基本一致。震中位于荣昌天然气田,附近有几口废水回注深井,曾发生大量的注水诱发地震。本次地震亦有可能是在区域主应力场的作用下,注水后岩石的孔隙压发生变化触发了盆地盖层内"腹底"断层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取黔江地震台2007年至2011年记录到的60个远震宽频带数字地震记录,采用频率域反褶积法获得台站的接收函数,并用H-Kappa叠加法来反演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和泊松比,最终得到了黔江地震台下方的地壳速度结构。同时,通过H-Kappa法反演得到的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作为波速反演的约束条件,以减少反演的非唯一性。计算结果显示,黔江地震台下方的地壳厚度为44km,这与广泛认同的中国大陆中西部地区莫霍深度在38—45km基本一致。本文对增强该地区深部地质构造特征研究和孕震机制分析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选取重庆地震台2010年至2012年记录的60个远震宽频带数字地震记录,采用频率域反褶积法获得台站的接收函数,采用H-Kappa叠加方法反演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和泊松比,作为台站下方波速反演的约束条件,以减少反演的非唯一性.计算结果显示,重庆地震台下方地壳厚度为42 km,与中国大陆中西部地区Moho面深度在38-45 km保持一致.该研究对增强该区的深部地质构造特征、分析孕震机制等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邢台石膏矿矿震孕育过程及警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5年11月6日河北邢台县石膏矿发生了矿难,本文使用首都圈台网记录的从当日09时小矿震初始活动到19时36分矿难发生的所有矿震波形数据,根据对矿震活动序列分析,对不同时段矿井顶板受到的张力及剪切力作用进行了研究,论述这一次矿难的孕育过程和发生机理,分析这一次矿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原因,诠释矿山(井)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和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根据重庆市地震台网和流动地震台网记录到的天然地震资料,利用接收函数反演得到荣昌地区的精细一维速度结构。在此基础上用双差定位法对2010年9月10日重庆荣昌M_L5.1地震序列进行了精定位。结果表明,地震定位精度得到极大提高,震中分布与区域地质构造的关系更加清晰。多数地震集中在主要断层附近并呈条带状分布,震源深度集中在2km附近,与主要储藏层及注水井深度吻合,初步认为该地震序列为注水活动所诱发的构造地震活动。文中获得的精准的速度结构及地震空间分布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震区深部地质构造特征、注水诱发地震的机理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Based on data collected from a temporal seismic network, and in addition to the data from some nearby permanent stations, we investigate the velocity structure and seismicity in the Rongchang gas field, where significant injection-induced seismicity has been identified. First, we use receiver functions from distant earthquakes to invert detailed 1-D velocity structures beneath typical stations. Then, we use the double-difference hypocenter location method to re-locate earthquakes of the 2010 ML5.1 earthquake sequence that occurred in the region. The re-located hypocenters show that the 2010 ML5.1 earthquake sequence was distributed in a small area surrounding major injection wells and clustered mostly along pre-existing faults. Major earthquakes show a focal depth less than 5km with a dominant depth of ~2km, a depth of major reservoirs and injection wells. We thus conclude that the 2010 ML 5.1 earthquake sequence might have been induced by the deep well injection of unwanted water at a depth ~3km in the Rongchang gas field.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重庆地区地震台站雷击情况分析,总结出电源线路及通信线路引雷是雷电入侵仪器设备的主要原因,结合“十五”地震台数字化仪器的特点,设计出完善的地震台仪器设备防雷方案,使用专用防雷设备,可以有效防止雷灾发生或减轻雷灾的损失.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三峡库区重庆遥测台网及邻近地区台网2012年1月至12月期间的连续波形记录,通过噪声互相关,提取了这些台站间的经验格林函数.并通过获取的经验格林函数瑞利面波频散信息,反演出该区域5~40 s瑞利面波相速度分布.周期5 s及10 s的相速度分布结果显示:四川盆地具有较厚的沉积盖层,其中盆地中部沉积层相对偏浅.而周期20 s及35 s的相速度分布结果显示:中下地壳的扬子克拉通整体呈现较高的相速度分布,具有相对坚硬的中下地壳结构.这其中吉首—常德的武陵山区附近出现明显高速异常,可能与江南古陆古火山岛链(雪峰—九岭弧形古火山群)活动有关,火山活动导致大量的基性-超基性幔源物质侵入地壳,造成了武陵山重力异常,并一定程度上阻挡了云贵高原和湘鄂西部的物质向南逃逸;在地形上,此处恰好对应我国地形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的过渡带,并将华南地块分隔为东西两大部分.最后我们在瑞利面波相速度成像的基础上,反演出该区域三维剪切波速度分布,结果显示四川盆地周边的龙门山、米仓山、大巴山、七曜山和大娄山等地质构造与地壳剪切波速度结构具有明显对应关系.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研究该区的深部地质构造特征与地震发生机理.  相似文献   
10.
选取15个地震台站数据,利用数字地震体波和面波“Cut and Paste”(CAP)波形反演方法,得到2013年7月18日重庆石柱县 MS 4.3地震的矩张量解,发现地质构造结果与前人地质勘查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