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通常意义上的满意程度度量的角度,结合气象服务特征,探究公众气象服务满意程度的度量问题、基于单指标评价的公众气象服务满意率和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及其度量特征,并介绍基于多指标评价技术——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使用单指标评价公众气象服务满意程度时,建议使用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使用多指标评价公众气象服务满意程度时,建议构建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2)满意度和满意率度量的区别在于前者侧重于满意的深度,后者侧重于满意的广度;前者的结果较后者波动更为小、更为稳定和科学。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是基于分层法和计量法的多指标评价方法,能够全面地度量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发现满意度的多层次分布特征,找出影响气象服务满意度的主要因子,从而改进公众气象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国内外敏感性行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发展概况。总结了行业气象敏感性评价、行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和评估系统的研究成果,特别是从理论、技术和方法应用的角度分别介绍了行业气象服务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评估的研究进展。给出了近三年我国敏感性行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领域的业务成果,并对未来一段时期我国行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的工作提出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3.
对2015年全国公众气象服务评价调查结果的分析显示,我国公众中男性对气候变化认识程度以及对气象灾害预警的认知水平和满意度都比女性高。城镇女性选择环保产品、环保出行及愿意对生活或工作方式做出改变来应对气候变化的比例高于城镇男性,而农村男性选择调整或改变种植或养殖方式、改变种植或养殖品种及转换谋生方式的比例高于女性。男性选择购买相关气象或气候保险、参加培训或辅导的比例比女性高,而女性选择学习气象灾害和气候变化相关的专业知识比例高于男性。女性对气象服务信息的需求比例比男性高。建议:1)积极推进气候变化及其灾害认知的社会性别研究,建立灾害认知性别数据库,将社会性别融入到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的整个过程;2)在气象服务中引入社会性别视角,加强针对女性的宣传和指导,开发适合女性的服务产品和信息传播渠道,提升她们应对灾害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4.
以2014年第二届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以下简称"青奥会")气象服务社会效益评估为例,从研究对象的选择、社会调查方法的应用、评估指标的设计以及评估环节的把握等方面,总结出大型体育赛事气象服务社会效益评估的技术方法与经验:1)评估对象应根据赛事气象服务需求覆盖到服务的重点用户;2)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综合运用定性、定量的社会调查方法,收集评价数据;3)根据研究对象的需求、目的、行为、习惯等,确定其研究目标和具体的评估指标;4)对于周期较长的大型赛事气象服务,可开展分阶段的效益评估。  相似文献   
5.
通过一个自主设计的调查问卷的形式,开展基于社会性别的气候变化认知和气象灾害应对调查研究,分析在气候变化认知和灾害应对上不同性别群体的差异。调查结果表明:女性更关注气候变化及灾害预警信息,但是她们获取天气和灾害预警的信息渠道受到限制。当面对灾害威胁时,大多数女性缺乏应对的主动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红枫湖沉积物柱芯HF1-2磁性参数测量,总结出不同阶段沉积物磁性参数变化的特征,再结合^137Cs、粒度、TOC(%)和C/N的分析结果,解泽出红枫湖流域自1960-2003年的土壤侵蚀变化过程。从沉积物的分析得出,流域的土壤侵蚀经历了强弱交替的过程,两个明显土壤侵蚀增强的过程分别是1977-1980年和1987-1997年。初步探讨土壤侵蚀强烈的原因可能与降水量有关,但也明显存在着其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侵蚀研究综述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的土壤侵蚀问题倍受关注。本文针对喀斯特地区的土壤侵蚀研究现 状, 从喀斯特地区土壤侵蚀的格局研究、机理研究和生态恢复研究三个方面, 综合论述了近几十 年来有关喀斯特地区土壤侵蚀研究成果和进展。对喀斯特地区土壤侵蚀的区划、分类和分级研究 进行归纳, 将机理研究从自然因素和自然过程、人文因素和人文过程两个角度进行总结, 阐述了 喀斯特地区受损土地的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 指出目前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 以及今后的主要研 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采用统计调查分析方法,对京津冀地区2014年霾气象服务情况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统计分析了公众对霾的认知程度、防护措施及预报服务评价等情况,并利用直接损失评估法和疾病成本法等方法,对北京地区2014年霾健康气象服务减少的健康人口损失和经济损失进行了估算。研究发现,京津冀地区的公众对霾的认知度和关注度极高,但公众对霾预报气象服务满意程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七成以上的公众会根据霾预报服务信息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经估算,北京市2014年由于PM_(2.5)造成的健康人口损失数为3085人,占总死亡人数的2.3%,造成的健康经济损失值为24.52亿元;未来在与2014年同等的PM_(2.5)暴露浓度之下,公众采用相应气象服务后,在不同的情景下所接受的PM_(2.5)年平均暴露浓度减少5%和10%的情况下,北京市每年可能减少的健康人口损失数为113~226人,可能减少健康经济损失值为0.9~1.8亿元。  相似文献   
9.
利用2013年中国气象局与国家统计局共同调查的全国公众气象服务评价统计数据,根据经济学中费用-效益分析的有关理论,分析了不同区域、不同人群特征的公众对有偿气象服务的支付意愿和使用频次,并利用"支付意愿法"和"国家投入法",定量评估了2013年广东地区的公众对气象服务的支付意愿总额以及公众期望政府为气象服务投入的经费总额。通过分析,发现广东省有偿气象服务市场巨大,某些群体对付费业务的接受程度和支付意愿都要高出其他群体,愿意付出一定费用获得更优质、更有针对性的气象服务,为此建议进一步研究用户需求和支付意愿,更好地定位有偿服务的潜在用户群,为该人群推出定制化气象服务产品,满足这部分群体的气象需求。  相似文献   
10.
气象服务效益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姚秀萍  吕明辉  范晓青  王静  王丽娟 《气象》2011,37(6):749-755
气象服务是气象事业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采用科学客观的方法开展气象服务效益的评价工作,有利于气象部门更好地改进和完善气象服务,促进气象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本文从理论和方法应用的角度出发,系统地介绍了气象服务效益评价的国内外发展现状、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等,并对气象服务效益评价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