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两轨法D-InSAR技术获取玛尼地震形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欧洲太空局提供的ERS1/2SAR影像数据,结合美国NASA提供的免费SRTMDEM,利用两轨法D—InSAR技术获取了1997年11月8日西藏玛尼地震的部分差分干涉图。结果表明,断裂为左旋扭动态势,由地震引起的雷达视线向的形变北盘约为0.7m,南盘约为0.8m,认为,利用D—InSAR技术提取地震形变具有一定的潜力和优势。  相似文献   
2.
在波数域中处理八大关—伊敏苏木剖面重力资料,使用离散余弦变换反演法计算出重力基底起伏界面深度,利用Hilbert变换计算重力归一化总梯度及其相位.根据布格异常特征及归一化总梯度相位曲线,划分了15条断裂,反演了该剖面重力基底起伏界面,并对重力基底构造特征进行了分析,将研究区划分出3个凹陷区,确定伊敏凹陷、鄂温克凹陷和东明凹陷为油气远景区.  相似文献   
3.
基于ASTER数据的石头口门水库水质参数定量遥感反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和遥感图像相结合的水质反演模型,构建了含有一个隐含层的两层BP神经网络反演模型.以石头口门水库为例,采用ASTER数据分析了石头口门水库水质污染状况,通过波段的DN值和常规监测数据建立能反映水质状况的污染物监测模型.以ASTER数据的前三个波段的反射率作为输入,溶解氧(DO),生化需氧量(BOD),氨氮(NH3-N)含量浓度作为输出,反演了石头口门水库的水质参数浓度.并给出石头口门水库水质污染状况分析,得出污染物浓度随着远离上游而增加.  相似文献   
4.
2014年大同地震台地电阻率NS测向出现年变畸变现象,经现场调查,发现测区有铁丝网干扰。利用NS测向电测深曲线,以水平层状模型反演测区电性结构,计算各层介质影响系数,结果发现,浅层介质影响系数为正,合理解释了大同地电阻率NS测向"夏低冬高"的年变现象。在此基础上,应用有限元数值分析和三维影响系数分布,判定测区内铁丝网对地电阻率观测的影响,分析认为,当前存在的趋势异常变化为地电阻率干扰。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山西形变台网的基本情况,应用台网的观测资料,研究了汶川8.0级地震前的异常变化及同震响应,给出了异常特征。  相似文献   
6.
基于临汾盆地及其周缘的GPS和In SAR观测资料,通过计算最大主应变、最小主应变、面应变等水平形变特征量以及罗云山断裂(南段)上盘雷达视线向形变速率,综合研究汶川M 8.0地震前后临汾盆地及边界断裂现今地壳形变特征。结果显示:汶川M 8.0地震的发生引起临汾盆地及周缘形变场的动态调整,罗云山断裂南段至峨嵋台地北缘断裂应变率场由弱张性活动转为较强的压性活动状态,最大面应变率由1.5×10-8/a变为-3.1×10-8/a,SBAS-In SAR结果同时显示,罗云山断裂(南段)上盘于2009年起由下降转为隆起,在形变场动态调整过程中发生河津M 4.8地震,之后该区域应变率场恢复背景状态;汶川M 8.0地震有利于在山西断陷带南段北东东向断裂间形成压性应变积累,对河津地M 4.8地震的发生可能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取华北地震区作为研究区域,尝试利用空间光滑活动模型进行地震危险性评估.首先对研究区域进行划分网格,依据地震构造和地震空间分布特征建立地震构造模型,确定构造区特征参数(b值、M0、Mu、断层方位角及M-L关系等).采用考虑了地震构造背景的椭圆光滑过程的地震活动参数模型,计算各网格点的地震发生率.并利用网格源的地震危险性概率评价方法,由不同输入地震目录通过综合加权得到该区域50年超越概率10%的加速度峰值区划结果.该方法充分体现了地震活动的空间非均一性,尤其适用于发震构造不甚清晰的中强地震可能造成的地震危险性,避免了常规潜在震源区的划分.且评价方法简单快捷,为地震区划以及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山西地区构造环境剪应力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山西省2001年以来,21个台站数字化地震观测资料为基础,根据地震发生的断裂力学模式和震源谱理论,计算出了山西4个地震集中区的构造环境剪应力值,并对应力场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断陷盆地内或边缘地区发生4级以上地震前,一些地震集中分布区显示存在一定的高环境应力,为我们震情的短期跟踪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欧空局提供的两景ENVISAT ASAR影像数据,结合美国NASA提供的免费SRTM DEM,利用两轨法D-InSAR技术获取了太原地区2003年8月—2004年11月的地面垂直形变场,结果显示与水准测量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实验表明,相比水准测量,D-InSAR技术能够以更高的分辨率提取区域、大范围的地表形变,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优势。  相似文献   
10.
自然灾害发生后,及时地将灾情展示出来,对于辅助指挥部领导决策、增强信息传播透明度、保障群众合理知情权、阻止谣言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将VR技术与Web GIS相结合,利用全景图展示灾情信息的交互式、沉浸式、360°无盲区优势,结合公共地图、开源全景重构、移动设备全景图拍摄等技术,实现了零成本、无额外设备、数分钟内构建灾区全景场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