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6篇
海洋学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北斗短报文的震源船跟踪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在震源船上部署3套GPS接收机,并对3个点的位置信息进行汇总和压缩,利用北斗短报文将压缩后的位置信息推送到陆海联测指挥部,实现对震源船航速、航向的实时监控.根据3个点位信息计算的实时震源船航向,有助于准确把握震源船在进行固定点悬停激发时的航向,克服了以往使用前后两个时刻推算的平均航向代替实时航向等问题.使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短报文进行通讯,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陆海联测指挥部可以实时查看震源船是否按事先设定的测线、事先设定的速度和航向进行作业,有效保障了监控平台对震源船的监控,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的风险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2.
地震经济损失快速评估是应急救灾的重要决策依据。本文选取了震级、极震区烈度、极震区烈度和抗震设防烈度之差ΔI、人口密度、人均GDP等5个指标作为输入层节点,将地震灾害的直接经济损失作为输出层节点,通过对1996—2013年的地震灾害损失资料进行训练和仿真分析,构建了Elman神经网络地震经济损失快速估计模型。运用该模型,对近年来的7个破坏性地震的直接经济损失进行评估分析,评估结果和实际直接经济损失有较好的一致性,该方法为地震经济损失快速评估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利用余震频度分布进行宏观震中快速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韵  姜立新  杨天青  刘杰 《地震》2015,35(2):121-132
微观震中和宏观震中的偏离是现阶段震后烈度快速判定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研究中国西部1970年以来7个MS≥6.5破坏性大地震后24小时内的余震频度N值的空间变化, 分析和判定主震破裂的大致范围, 从中得出可能的宏观震中位置, 为大地震的应急救援提供参考。 本文将主要以2008年汶川地震为例说明最小完整性震级确定的步骤和结果, N值计算方法和N值分布图的绘制以及宏观震中的确定, 最后将7次大地震每个时段估计震中和实际的宏观震中进行比较和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 ① 破坏性大地震24小时内不同时段由余震频度N值分布得到的宏观震中, 可有效缩小由微观震中评估烈度产生的偏差; ② 震后2、 4、 12、 24小时四个时段的估计震中能够作为烈度快速判定的修正因子, 满足震后快速响应的时效性要求。 并且震后24小时的估计震中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基于震源机制解的分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国大陆构造应力场分区,本文拟合不同震源机制解的烈度衰减关系,收集了我国西部198次5.0级以上震例,共419条的等震线记录;东部47次5.0级以上震例,共84条等震线记录,采用椭圆模型进行衰减关系拟合,得到了地震烈度随震级和长短轴长度的衰减关系。文章初步分析了几种震源机制地震烈度衰减规律的差异,以西部地区为例,对比了西部走滑型、逆断型烈度衰减关系和汪素云西部衰减关系与实际值之间的差距。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区分发震方式的烈度衰减关系长短轴可以作为应急地震影响场的修正因子,在震后几小时得到震源机制解时,对烈度圈长短轴进行初步修正。  相似文献   
5.
应急避难场所是城市居民躲避各种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安全区域,在城市建设发展中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GIS空间分析方法,构建应急避难场所的评级指标,并以福州市区为例进行了评价分析.研究表明,福州市现有的应急避难场所整体服务效能较好,但是数量上过少,空间分布上不均衡;部分应急避难场所交通可达性不理想,距离城市主干道距离较远;服务效能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6.
郑韵  王洪栋 《测绘通报》2018,(1):112-116
气象模型GPT和GPT2均可用于获取测站的气压、气温等气象要素,对计算对流层延迟具有重要作用并在高精度的GPS数据分析中被广泛使用。GPT2对GPT模型精度的改进在很多文献中已经得到验证,但是目前没有相关文献对采用这两种模型获得的坐标时间序列的差异进行详尽的分析。本文分别利用气象模型GPT和GPT2处理相同的连续观测站数据,发现气压值偏差的季节性变化导致测站垂向位置偏差也产生季节性变化,是测站垂向位置“伪”年周变化信号的来源之一;同时,模型之间的气压值偏差对垂向位置的影响与测站纬度相关,表现为先验天顶延迟偏差传递进垂向位置偏差的比例随测站纬度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7.
通过ArcGIS Engine平台,开发了一套地震应急自动成图系统。与现有灾害评估系统相结合,只需简单输入地震三要素就能自动完成数据处理和符号化,快速生成地震应急专题图,最大限度地缩短制图时间,高效地为地震应急指挥决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8.
城市绿地是影响市区环境的重要因素,对建设城市生态文明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在TM影像的基础上,通过对各个波段的分析,求出最优波段组合并基于这种组合进行影像分类,通过与原始影像分类和NDVI分类结果的对比得出:1)最优波段组合影像分类效果优于原始影像分类;2)最优波段组合影像分类结果与NDVI分类结果十分相近,与实际情况相符;3)NDVI分类效果虽然较好,但与基于最优波段组合影像分类相比,其阈值确定困难,需要多次提取感兴趣区,随机性较大。  相似文献   
9.
为增强地震专题图发布的时效性,提升地震专题图服务能力,设计了一套基于MQTT协议的地震专题图自动生成和推送系统。该系统通过移动互联网与地震速报系统之间保持长连接,利用MQTT协议实时接收地震速报信息,根据地震烈度衰减模型生成地震影响场,然后运用ArcPy站点包进行相关空间分析和自动出图,最后利用企业微信的开发接口,实现了地震专题图的快速发布。地震专题图自动生成和推送系统已向福建省地震局和各地级市地震局相关人员提供服务,并在数次中国台湾的地震中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郑韵  姜立新  杨天青  刘杰 《中国地震》2015,31(4):698-709
通过研究中国西部1970年以来7次MS≥6.5破坏性大地震震后24h内余震能量场的空间变化,分析和判定主震破裂的大致范围,从中得出可能的宏观震中位置,进而为大地震的应急救援提供参考。本文以汶川地震为例说明最小完整性震级的确定、能量场的计算方法及其分布图的绘制以及宏观震中的确定等,并对7次地震震后各个时段的估计震中和实际的宏观震中进行比较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利用破坏性大地震震后24h内不同时段由余震能量场分布得到的宏观震中,可有效缩小用微观震中评估烈度产生的偏差;2震后2、4、6、12、24h等5个时段的估计震中能够作为烈度快速判定的修正因子满足震后快速响应的时效性要求,且震后24h的估计震中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