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4篇
  免费   834篇
  国内免费   37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576篇
地质学   125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52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危山断裂位于青藏高原北缘NW向扩展的前缘位置,其最新地震活动反映了高原北部地区的构造变形特征.文中通过遥感影像解译、野外实地调查、古地震探槽及光释光年代样品测试,对三危山断裂敦煌段的古地震活动特征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断裂晚更新世以来发生过2次古地震事件,事件E1发生的年代约为距今(35.1±3.7)~(36.7±4.1)ka;事件E2发生的年代约为距今(76.5±8.8)~(76.7±8.3)ka.三危山断裂晚更新世以来的垂直滑动速率为(0.03±0.01)mm/a,相应的缩短速率为(0.09±0.01)mm/a.综合前人的研究结果,认为三危山断裂的地震活动具有分段性特征,中段、东段可能具有独立破裂的能力,也存在与敦煌段发生级联破裂的特征,复发间隔约为40ka,根据经验公式估算三危山断裂可能发生的震级范围为MW7.1~7.5.  相似文献   
2.
基于高速列车运行引起的轨道-桥梁-桥墩-季节性冻土区场地的地面振动和沉降问题, 选取哈大高速铁路铁岭至四平段某桥墩及周围基础场地为测试段, 对实测数据从时域和频域两方面进行分析, 研究了桥墩及周围不同场地的振动特性, 结果表明:桥墩和基础场地的振动特性存在很大的差异, 基础场地对振动有放大效应, 且不同基础场地对振动的放大效果也明显不同。结合实测概况建立了桥墩-基础场地有限元数值模型, 分析桥墩及基础场地在不同季节的振动传播特性, 以及基础场地土体内部的应力分布情况, 并利用累积塑性应变模型对重复列车荷载作用下季节性冻土区基础场地的沉降变形进行分析, 发现场地振动加速度峰值随与桥墩距离R的增大而衰减, 且在冻结季的振动衰减速度明显小于非冻结季的; 基础场地地表的累积沉降在距桥墩R=0.5 m处最大, 且随着列车荷载作用次数的增加而增加, 最后逐步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3.
金塔南山断裂位于河西走廊酒泉盆地北侧,是青藏块体与阿拉善块体的边界断裂之一。前人仅对该断裂西段开展过古地震研究。文中基于古地震探槽研究和光释光测年等传统地震地质工作方法,定量研究了金塔南山断裂中东段的古地震特征。通过对断裂进行系统的野外调查,发现沿断裂沿线地层以早更新世至晚更新世洪积物为主,全新世洪积物厚度仅几十cm。选取发育在全新世洪积物相对较厚的洪积扇上的断层陡坎进行工作,获得了一些初步的认识:金塔南山断裂中东段晚第四纪以来持续活动特征明显,全新世洪积扇上发育高0.5~1m的断层陡坎表现出了很新的活动性。多个探槽揭露出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4次古地震事件,分别发生在(15.16±1.29)ka之前、(9.9±0.5)ka之前、6ka左右、(3.5±0.4)ka之后。全新世中期以来,发生过2次事件,且2次古地震均造成断裂全段破裂。  相似文献   
4.
野马河-大雪山断裂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西端,处于NEE向的阿尔金断裂向NW向的祁连山断裂转换的部位,是1条全新世活动断裂,全长170km。依据断裂几何学和活动特征可把该断裂分为3段,即肃北段、野马河段和大雪山段。野马河段是野马河-大雪山断裂带上活动性最强的段,断裂活动性质以左旋走滑为主,兼具正断层性质,至今保存了新鲜的断层陡坎,高度只有几十cm。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在扎子湖一带开挖了2个大探槽,清理了1个前人探槽。对这3个探槽进行了古地震事件分析和年代学样品的采集,最终确定有3次古地震事件发生,野马河断裂最后1次古地震事件的离逝时间为(2 010±30)a。  相似文献   
5.
基于1900年以来仪器记录到的中国及边邻地区8级地震,讨论了中国大地震重复、集中发生的阶段性和周期性。依据构造块体、活动构造带,分析了大区域范围内不同时段8级地震跳跃迁移轮回。根据8级地震活动的周期性、阶段性及其迁移轮回初步预判,中国西部在数年内仍然存在发生M≥7.8地震的危险性,中长周期大地震浩劫或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6.
正有地震史料记载至今,中国及边邻地区共发生8级地震约32次,包括台湾两次,唐山准8级地震1次。其中1303—1879年间,历史记载8级地震约12次,大约50年左右发生一次8级地震,间隔时间或重复周期偏长。空间多分布在中国南北地震带以东地区。南北地震带为东、西部过渡大震区。1900年以来,中国及边邻地区发生8级大震20次(含台湾2次,唐山、玛尼、印度、哈萨克斯坦"准8级地震"各1次),17次集中在大陆西部。如简单取算术平均的话,每  相似文献   
7.
桩基础在水平荷载或地震作用下的承载力计算一直是工程界的一个研究难点,近年来随着建筑、桥梁桩基础的规模大幅增加,基于小规模、小比例尺群桩基础水平承载力试验得出来的结论和计算方法可能会不适应新的计算要求,相关的认识和计算方法需要重新论证和更新。本文针对大规模群桩基础水平承载力效应系数的计算问题,首先对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调研,发现现有的规范计算方法可能会高估群桩基础的水平承载力。针对这些问题,对大规模群桩基础的水平承载力效应系数进行有限元数值计算分析,探讨水平承载力效应系数的规律,给出相应的计算方法,并与规范计算方法结果进行对比。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相应的工程设计问题提供依据,结果的适用性需要今后进一步的检验。  相似文献   
8.
王玮铭  谭大诚 《地震》2020,40(3):41-51
2019年6月17日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发生MS6.0地震, 分析震中周边600 km内7个地电场台站观测分钟值数据, 获知震前2个月左右红格等6个台站地电场均存在不同方位之间、 同方位长短极距之间的相关系数持续降低, 6月17日这些相关系数基本降至最低, 反映出这6个场地的地电场在此次地震前后发生了非均匀变化; 同时, 这6个台站的地电场优势方位角出现了约45°或90°跃变, 并伴有显著发散或收窄现象。分析表明长宁MS6.0地震前后, 这6个场地的多种地电场异常现象具有局部场地效应、 时间准同步性。  相似文献   
9.
阿尔金断裂带东段地区的造转换及其动力学机制研究一直是地学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利用双差定位法获取研究区域2008—2017年间6013次地震事件的精确定位数据;整理筛选前人震源机制解36个,并采用P/S波振幅比方法计算获得221个以及CAP方法获得25个震源机制解信息.选择野马河—大雪山断裂作为研究区构造转换研究的突破口,综合小震定位数据与震源机制解信息,并开展野外地质调查进行验证,清晰刻画出该断裂的深部构造形态以及现今的运动特征:由阿尔金断裂带向祁连山方向过渡,断层产状由近直立逐渐转变为倾向南,倾角变缓,震源机制解由走滑性质为主转变为逆冲性质为主,是一个连续渐变的过程,为研究区的构造转换研究提供了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0.
使用黄土河谷场地模型对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频谱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工况下各观测点PGA的放大比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分析山顶和山谷各点的傅里叶谱以及谱比发现,在地形和土层共同作用下的放大效应是各自单独作用下放大效应的乘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