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5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7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澜沧江正源问题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通过对澜沧江源头地区的水文、气候、地貌及河流特征等实地考察后确认,澜沧江正源应为扎阿曲,发源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阿青乡拉赛贡玛山南面的冰川末端。  相似文献   
2.
陈发祖 《地理研究》1990,9(2):76-84
本文用近年来的大量观测结果,揭示了被长期使用的梯度扩散理论的问题和局限性。讨论了它的成立条件:只有当湍流的涡旋尺度远小于梯度变化的空间尺度时,梯度扩散理论才可以正确使用。对于几种典型的近地层条件,计算了它们的湍流的涡旋尺度,从而说明了梯度扩散理论在这些条件下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短缺经济中的港市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港口与港口城市的相互关系是近年来为交通运输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及区域科学所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对港市相互作用的研究不能脱离开社会经济背景,因此,本文着重分析了在短缺经济(资源约束型经济)中港、市相互作用的特点,并联系中国改革的现实探讨港市关系的新变化。 一、短缺经济中的运输均衡 我们首先探讨在纯粹的短缺经济中港口与港口城市各自的行为。所谓“纯粹”的短缺经济一般是指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下的经济,在这里,生产计划几乎全部都是指令性的,需求对经济发展的约束一般很少有效,而资源约束几乎总是有效的,因此,资源经常出现短缺的状态,形成制约经济发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貌基本形态划分的探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李钜章 《地理研究》1987,6(2):32-39
本文从地貌学的性质出发,确定形态分类的指导原则应着眼于反映成因的形态。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形态基本类型的分类系统。给出进一步划分基本形态类型的两个分类方案,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5.
一、延庆发展旅游业的基本优势 北京侧畔的延庆是个山环水绕、峰峦叠嶂、风景如画的远郊县,地扼首都通往蒙古高原的咽喉要冲,堪称神京的后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中华民族在这一带演出过不少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存,自古便是自然奇景与文化景观的荟萃之地,也是北京各郊县中旅游资源雄厚、旅游环境容量最大的县分。  相似文献   
6.
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网络模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狄小春 《地理研究》1990,9(1):35-40
社会中的很多空间现象,如交通、信息交流和生活消费品的运输等都是线性的。在ARC INFO地理信息系统(GIS)中,这些线性现象经过组织和处理,能够建立成网络及其数据库。从而可用来解决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流动、交通运输中的最佳路线选择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利用计算机进行图象处理和彩色制印,编制了京津及邻区1:25万影象图。采用经数字处理的图象和制图分析等编改工艺,取得了高质量低成本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一种以能量平衡为基础的干旱指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登银 《地理研究》1987,6(2):21-31
本文以能量平衡公式为基础,根据实际蒸发与潜在蒸发的关系依赖于土壤水分含量的事实,导出一种表达干湿状况的指标——土壤水分干旱指数。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的范围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李炳元 《地理研究》1987,6(3):57-64
青藏高原确切的范围各家说法不一,本文根据青藏高原巨构造地貌特征,提出以高原面及其海拔高度为确定青藏高原范围的依据,对青藏高原具体范围特别是东、东南的边界作了较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国外现代景观地理研究的主要发展趋势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王凤慧 《地理研究》1987,6(3):81-90
景观地理是地理学传统的综合研究领域,近年来主要呈现出下列发展趋势:(1)从传统的经验综合走向系统综合;(2)研究方法和手段在不断革新;(3)基础研究的重心开始向景观的动态特征转移;(4)应用研究在进一步加强;(5)景观生态研究迅速发展。这些都标志着景观地理研究正处在一个新的转折和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