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39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54篇
地质学   136篇
海洋学   26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三峡工程运用后坝下游河道泥沙输移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郭小虎  渠庚  刘亚  刘心愿 《湖泊科学》2020,32(2):564-572
三峡工程蓄水后"清水"下泄,坝下游河段将会长期处于严重不饱和状态,水流含沙量沿程恢复将会引起坝下游长距离冲刷,本文根据三峡工程蓄水前、后的实测资料分析了坝下游河道泥沙输移变化规律,探索不同粒径组沙量沿程恢复对河床冲刷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在蓄水初期d≤0.031 mm沙量恢复主要受河床补给与江湖入汇共同的影响,随着水库下泄该粒径组沙量递减,使得各站该粒径组年均输沙量均远小于蓄水前的水平,沙量恢复仍主要受河床补给与江湖入汇的影响,这是造成坝下游河道发生长距离冲刷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蓄水初期0.031 mmd≤0.125 mm沙量恢复主要受河床补给的影响,但江湖入汇的影响较大,随着河床补给量逐渐减少,各站该粒径组年均输沙量均小于蓄水前的水平,沙量恢复仍主要受河床补给的影响,江湖入汇的影响逐渐减小,这也是坝下游河道发生长距离冲刷的主要原因之一; d0.125 mm沙量恢复主要受河床补给的影响,蓄水初期该粒径组沙量在宜昌监利河段沿程恢复速率较快,且在监利站达到蓄水前的水平,随着时间推移,在宜昌监利河段沿程恢复且速率仍较快,在监利站达到最大值,其数值逐渐小于蓄水前的水平,这是造成坝下游河道冲刷重点集中在宜昌监利河段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上海地区相对海平面变化影响因素及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相对海平面变化分析方法均将理论海平面变化和地面沉降进行的叠加分析,本文讨论和分析了近20年来全球理论海平面上升速率加快背景下的区域海平面变化速率,利用灰色线性回归组合模型预测上海地区海平面变化趋势。考虑了上海地面沉降发展的新特点,以及长江流域来沙显著减少和河口大型工程建设对上海地区相对海平面变化的影响。在流域来沙量显著减少但来水量变化不大情况下,流域大坝的坝下冲刷使得河槽刷深,河口水位降低,同时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和促淤围垦工程束狭入海口,使得潮位站水位发生变化,两者的综合效应是目前研究长江口相对海平面变化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2006-04,2008-04,2008-05沿长江干流采集表层水样,并于2006-05~2007-05在下游大通站进行每月2次、为期1 a的连续观测,测定溶解有机碳(DOC)、颗粒有机碳(POC)及总悬浮物(TSM).结果表明:长江重庆以上江段DOC浓度较低,重庆至河口由于人为污染排放DOC表现出高值;干流POC与TSM显著正先关,POC%(TSM)随TSM含量增大呈负指数关系下降.大通站有机碳浓度及通量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2006-06~2007-05全年经大通站进入河口的DOC、POC通量分别为1.17×106tC和1.88×106tC,其中洪季(5~10月)输运的有机碳占到总有机碳的70%,组成以颗粒态为主.三峡水库135 m及156 m蓄水后,泥沙在库区的沉降作用显著影响长江POC的输运特征及入海通量;从目前观测结果看,三峡库区DOC浓度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升高趋势,可能与水库运行时间尚短有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结合永久散射体和准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技术的时间序列合成孔径雷达(SAR)影像几何信息提取方案,利用2003~2008年获取的40景SAR影像量测并分析了三峡大坝运行时的稳定性问题及其周边区域的形变规律.我们发现在数据获取期间,三峡大坝左段的时效沉降基本停止,大坝形变受水位的影响较大,季节性变化也有一定体现.该实验结果和已发表的该坝段形变监测结果十分吻合.在数据处理结果中我们还在大坝上游秭归县附近堤坝发现一处形变异常.研究结果表明了时间序列SAR影像信息提取技术在大坝稳定性监测及坝区形变参数获取中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
乐吧     
《地图》2011,(4):144-144
从1919年孙中山先生撰文提议修建三峡大坝算起.三峡工程的规划、论证、决议.修建跨时将近一个世纪。“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如此经天纬地的浩大工程肯定是利弊相间,  相似文献   
6.
今日资讯     
五部门专项清理收费公路从6月20开始,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监察部、国务院纠风办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一年的收费公路专项清理工作,主要围绕公路的超期收费、通行费标准过高以及不合理的收费三个方面进行。坚决撤销收费期满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尉健行、李岚清,这些都是中国百姓十分熟悉的名字。他们是前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十五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他们在任时的一言一行,曾关乎国家走向。他们卸任之后在做什么?他们的近况如何?爱好什么?是否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退隐生活?是否也像平常老人那样含饴弄孙、怡然自得?本文收集了国内重要媒体对他们的相关报道,并采访了若干接近他们的人士,以求部分呈现他们寻常而又不寻常的卸任生活。遗憾的是,尉健行的相关信息较为匮乏,此次只能付之阙如了。  相似文献   
8.
《今日国土》2010,(2):4-4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2月25日发布消息说.三峡工程2009年试验性蓄水以来充分发挥补水功能,已累计为长江中下游补水150.37亿立方米。为缓解中下游旱情、保障通航水深和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三峡建库后东洞庭湖适宜生态水位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水库的修建改变了水库下游的水沙条件,影响了洞庭湖湖区的生态平衡,进而引发相关生态问题本文以城陵矶站水位代表东洞庭湖水位,基于其1953 2018年的逐日水位资料,采用滑动t检验法对年平均水位序列进行突变检验,发现因强人类活动导致城陵矶水位发生突变的时间为2004年,考虑为三峡蓄水的影响借鉴IHA(Indicators of Hydrological Alteration,水文变化指标)及RVA(Range of Variability Approach,变化范围法)方法提出了一种同时考虑年内月平均水位过程、水位波动范围、高低水位发生情况以及水位涨落情况的适宜生态水位计算指标体系,能够直观和全面地描述生态系统健康发展对水位的要求,包括1 12月水位分别为:17.07~18.34、17.15~18.89、17.65~22.23、20.25~22.15、22.85~24.90、24.31~26.44、26.88~29.16、25.79~28.32、25.12~27.56、23.59~25.88、20.65~22.81、18.58~19.88 m;年最低水位:16.21~17.86 m,发生时间为第16~51天(年积日);年最高水位:28.54~31.48 m,发生时间为第187~211天(年积日);高水位平均持续时间为32.62~81.32 d/次,低水位平均持续时间为52.13~107.65 d/次;涨水次数为21.9~26.45次,涨水速率为0.17~0.21 m/d;落水次数为23.17~27.6次,落水速率为0.12~0.14 m/d基于上述结果分析三峡建库后城陵矶水位发现,其在1、2月月平均水位分别较适宜生态水位需求高0.83、0.27 m; 10月月平均水位较需求低0.83 m;年最低水位高出需求0.39 m,发生时间先于需求6天;涨水次数高于阈值要求4次,涨水速率低于阈值要求0.01 m/d;落水次数高于阈值要求2次研究成果可为三峡及上游梯级水库群联合调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三峡工程对长江口区无脊椎动物资源影响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大量径流给其河口及邻近海域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维持了长江河口生态系统的巨大生产力,并使之成为多种重要经济鱼虾类的索饵和产卵场。长江口生态环境的变化,对我国最大、最重要的浙江舟山渔场和江苏吕四渔场的渔业资源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三峡工程的兴建将使长江入海径流量及其季节分配有很大改变,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河口和近海的海洋环境、经济动物的组成及资源状况。为研究长江口无脊椎动物资源结构及其分布特征,以及预测三峡工程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于1985年9月至1986年8月进行了无脊椎动物资源底拖网试捕调查。本文系统整理调查所得资料,结合历史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