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7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2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对小兴凯湖内一根长6m的钻孔(XKH1)进行了沉积物颜色、粒度、古地磁和总有机碳、总氮分析。通过与贝加尔湖和琵琶湖沉积岩芯磁倾角记录的对比,建立了该岩芯的时间序列;基于多指标综合分析,重建了24ka以来兴凯湖区域古环境和古气候演化历史,讨论了湖区环境对东亚季风和北半球温度变化的响应;通过粒级-标准偏差方法获得的环境敏感粒级组分9.29~63.00μm能作为降水量的指标。末次盛冰期时(24.0~19.5ka B.P.),东亚冬季风盛行,XKH1岩芯沉积物平均粒径相对较粗,亮度(L~*)和磁化率(x)值高,有机质含量低,反映湖区气候冷湿,湖泊缓慢扩张,湖面比现在低。19.5~18.4ka B.P.,东亚夏季风逐渐减弱,使流域降雨量减少,湖泊收缩,沉积物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可能在湖滨区域发育了沼泽沉积。18.4~15.1ka B.P.沉积物中植物茎碎片含量高,砂含量波动频繁,指示了湖面进一步降低。冰消期(15.1~11.4ka B.P.),沉积物磁化率(x)升高,色度值(a~*)减小,反映东亚夏季风逐渐增强,湖区降雨量增加,湖泊扩张,为高湖面时期,沉积层底部和顶部砂含量增加明显,环境敏感粒级组分9.29~63.00μm的含量呈现减小-增大-减小的变化规律,可很好的对应于OD/B-A/YD气候波动事件。进入全新世,夏季风进一步增强,11.2~10.6ka B.P.时,XKH1沉积物平均粒径增加,指示降雨量的增加为湖区带来大量沉积物,开始在近岸发育砂坝,大、小兴凯湖被隔开;3.80~0.58ka B.P.时,色度值(a~*)剧烈升高,发育虫穴构造并被黄褐色结核充填,指示湖面变浅,气候干旱。  相似文献   
2.
完达山下,兴凯湖畔,良田万顷,稻谷飘香。当年的北大荒,经过几代农垦人的保护开发建设,如今已变成祖国最可信赖的大粮仓!谁曾想到,这其中蕴含着多少农垦牡丹江国土人的智慧、汗水与担当?  相似文献   
3.
《国土资源情报》2012,(2):F0003-F0003
位于黑龙江省密山市境内。总面积2989.85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面积1544.75平方公里。地质公园类型为构造湖、湖岗、湿地型。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574~68米。主要地质景观包括两湖、五岗、大湿地。兴凯湖南北长约400公里,宽近100公里,水域面积4380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4.
兴凯湖长269 cm的沉积岩心的研究结果显示:沉积物的色度和磁化率特征可以较好地反映区域气候环境变化。沉积物明度分别与红度、磁化率、黏土和有机质含量之间及磁化率与黏土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红度高值与明度低值对应暖湿气候环境,磁化率低值反映沉积物较粗的较低湖面,对应冷干气候。28480~26160 cal.aBP,湖区处于温湿气候时期;22880~18170 cal.aBP,岩心孢粉浓度很低,流域处于末次盛冰期疏桦林草原环境;18170~12650 cal.aBP处于Bφlling/Older Dryas/Allerφd暖期。岩心深度90~78 cm段,对应于新仙女木期;11500~4570 cal.aBP,进入全新世暖期,其中8000~5000 cal.aBP,本区处于全新世大暖期(气候适宜期);4570~1470 cal.aBP气候变为凉干;1470 cal.aBP以来,流域又变为暖湿气候环境,同时,人类活动逐渐增强造成水土流失加剧。  相似文献   
5.
高磊  隆浩  沈吉  汪勇  王建 《湖泊科学》2014,26(5):651-660
古湖岸堤是湖面波动的地貌证据,可以用来重建古湖泊演化.古湖岸堤沉积物的准确测年是应用此地貌学证据重建湖泊演化的关键.以我国兴凯湖最低一级湖岸堤——大湖岗为研究对象,采用石英小片技术,应用单片再生剂量法(SAR)对大湖岗2个不同位置的剖面风成砂质沉积物(共13个样品)进行了光释光(OSL)测年.样品石英组分的光释光衰减曲线特征表明,样品的释光信号以快组分为主,预热坪和实验室剂量恢复实验结果表明,SAR法可以用来测量兴凯湖古湖岸堤样品的等效剂量.通过分析样品等效剂量分布情况和比较3种年龄模型(平均值模型、中值模型和最小值模型),认为大湖岗湖滨砂质沉积物在沉积埋藏前石英光释光信号晒退完全,获得的OSL年龄是可信的.年代结果表明,大湖岗采自不同位置的2个剖面的年代范围一致,且各个剖面中所有年代均随地层顺序变化;另外,2个样品的OSL年龄与同层位的炭屑样品的14C年代结果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进一步表明OSL测年技术可以获得可靠的兴凯湖岸堤沉积物的年龄.尽管与前人使用热释光(TL)测年方法研究大湖岗形成年代有较大差别,本文认为兴凯湖最低一级古湖岸堤——大湖岗形成于距今约1.24-0.50 ka.  相似文献   
6.
吴健  沈吉 《湖泊科学》2010,22(1):110-118
结合孢粉分析,对兴凯湖一根长269cm的沉积岩芯研究表明: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可以较好地反映区域气候变化,即粗粉砂和砂增多对应于降水减少的低湖面时期,细粉砂增多对应于降水增加的高湖面时期,而粘土增加则对应于气候干燥的静水沉积环境。约27740-25540cal aBP时期,沉积物颗粒较粗,湖区处于低湖面的冷干气候;而随后25540-23650 cal aBP时期,中粉砂增加,粘土较少,分选性较好,湖区处于冷湿气候环境23650-19940cal aBP阶段,湖面封冻期长,沉积物粘土较多,湖区气候冷干,对应于末次盛冰期。19940-14510cal aBP阶段,细粉砂增加,比前期降水增多,温度也有所升高。14510-10800cal aBP时期,本地区进入晚冰期,沉积物粒径波动频繁,依次出现较高含量的细粉砂-粗粉砂-粘土阶段,反映了暖湿到干燥的气候变化,对应于北欧的B(o|¨)lling/Older Dryas/Aller(o|¨)d/Younger Dryas气候波动期。10800-1050cal aBP,总体上沉积物粒径变化不大,中粗粉砂含量基本保持低值,细粉砂逐渐增加,粘土逐渐减少,显示深水稳定沉积环境,降水逐渐增多,处于全新世暖湿期;其中8330-7000cal aBP阶段,粗颗粒迅速增加较多,对应于8.2 cal kaBP冷事件。约1050cal aBP以来,沉积物中值粒径大幅度增加,湖面水位下降幅度较大,气候变凉干,也反映了人类活动增强造成水土流失加剧。  相似文献   
7.
清明时节,春雨滋润,风光秀美的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泡星罗棋布,冰雪融化,山川泛绿,候鸟回归,到处一派生机勃勃春的景象。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国土资源》2010,(6):F0004-F0004
在美丽的兴凯湖畔,有一支女将挂帅的国土资源队伍——农垦牡丹江国土资源分局。  相似文献   
9.
省国土资源厅于6月14~16日在鸡西市国土资源局兴凯湖培训中心召开全省国土资源专项业务工作会议。党组成员、常务副厅长姜秀金出席会议并就如何进一步抓好全系统专项业务工作作了重要讲话。他强调,要认清形势,强化职能,准确把握专项业务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掌握更多的方法,全力提升专项业务工作质效。  相似文献   
10.
兴凯湖水环境状况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朴德雄  王凤昆 《湖泊科学》2011,23(2):196-202
兴凯湖是中、俄界湖.监测统计数据显示,1994-1998年,大兴凯湖CODMn为5.42mg/L,BOD5为1.59-2.91mg/L,TP为0.35mg/L,已达中一富营养水平;2009年监测报告显示,大兴凯湖CODMn平均为4.09mg/L,氨氮平均值为0.466mg/L,水质由Ⅱ类标准下降到Ⅲ类,有进一步退化趋势.俄罗斯阿斯特拉罕段面监测数据显示,2005-2009年,兴凯湖污染主要为有机物污染,CODMn为11.5-16.2mg/L,TP为0.046-0.266mg/L.数据表明,湖水水质降低,并有一定的富营养化趋势.来自兴凯湖流域城市和工、农业生产以及旅游业污水对湖泊水环境产生了影响,水环境安全形势面临一定压力.本文分析兴凯湖水环境面临的威胁,并提出水环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