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55篇 |
免费 | 21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8篇 |
大气科学 | 50篇 |
地球物理 | 38篇 |
地质学 | 180篇 |
海洋学 | 238篇 |
天文学 | 9篇 |
综合类 | 39篇 |
自然地理 | 88篇 |
出版年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21篇 |
2014年 | 36篇 |
2013年 | 27篇 |
2012年 | 37篇 |
2011年 | 28篇 |
2010年 | 37篇 |
2009年 | 38篇 |
2008年 | 65篇 |
2007年 | 57篇 |
2006年 | 42篇 |
2005年 | 27篇 |
2004年 | 33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7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0年 | 3篇 |
1978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50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2010年8月,选择腾格里沙漠东南缘1964年、1981年和1990年建立的人工固沙区为对象,以流动沙丘和邻近的天然植被区为对照,利用根钻取样法研究了不同年代固沙植被区根系的3.0m剖面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单位土地面积上<1 mm的活根、全部活根、<1 mm的死根和全部死根的重量密度和长度密度在不同样地间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流沙、1990年、1981年、1964年固沙区和天然植被区全部活根重量密度分别为2.9±2.2、164.7±46.5、461.3±83.6、440.4±81.8g.m-2和350.0±132.5 g·m-2,5个样地全部死根重量密度分别为4.9±2.8、58.7±15.8、390.9±57.9、492.5±252.2 g·m-2和214.4±29.9 g.m-2;根长密度也表现为相似的变化趋势.单位土壤体积的根系重量密度和长度密度随着土层加深而递减,植被区0~1.0 m土壤层活根的累积重量密度和长度密度在全部活根中的比例均超过70.0%,其中以天然植被区最大,流沙区则不超过25%;死根也表现为相似的趋势,只是比例有所降低.根鞘占全部根系生物量的比例非常不稳定,流沙区的最大,为94.3%,而1981年植被区的只有0.5%,1964年、1990年固沙区和天然植被区分别为29.9%,70.3%和58.9%. 相似文献
2.
根据1980-06,1980-07,1980-09,1980-10的胶州湾水域调查资料,通过石油烃(PHC)在胶州湾水域的质量浓度变化、表、底层水平分布、垂直分布和季节变化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胶州湾水体中,PHC的质量浓度达到了三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水域有:6和9月份,在整个湾内的水域;7月份,在海泊河、李村河、娄山河和大沽河的入海口以及他们之间的近岸水域;10月份,在海泊河、李村河和娄山河的入海口水域及其他们之间的近岸水域。除了上述水域外,在湾内的其它水域,PHC的质量浓度达到了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在空间和时间尺度上表明,胶州湾东部和东北部的海泊河、李村河和娄山河,还有北部的大沽河,都是胶州湾PHC污染的主要来源。通过PHC的陆地迁移过程,展示了从湾的东部、东北部和北部近岸水域到湾的其他水域包括湾中心、湾口和湾外,PHC的质量浓度从大到小的下降趋势。通过PHC的水域迁移过程,展示了PHC表层质量浓度迅速下降的过程及结果。通过表层PHC的水平分布和质量浓度变化,进一步说明了河流对PHC的大量输送和表层PHC质量浓度的迅速下降。于是,在胶州湾水体中,PHC表、底层质量浓度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PHC质量浓度完全依赖于河流对PHC的大量输送。同时将河流输送的强度分为4个阶段,展示了河流输送PHC质量浓度的强度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取自南海62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硅藻、沉积物粒度分析,查明了研究海区硅藻的种类组成及分布特点,共鉴定到硅藻56属的235个种和变种、变型.种类以热带外洋种为优势,如Azpeitia nodulifer、Roperia tesselata、Azpeitia africanus、Hemidiscus cuneiformis、Nitzschia marine 等,伴有一定量的热带—亚热带近岸种和广布种如Paralia sulcata、Thalassiosira excentrica、Cyclotella stylorum、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Thalassiothrix longissoma等.总体上,南海硅藻丰度变化呈现从陆架向陆坡至海盆递增的趋势.研究海区硅藻种类组成与临近的菲律宾海域相似程度最大,其次是东海、太平洋东北部海域.对影响南海表层沉积硅藻分布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南海表层沉积硅藻主要受海底地质地貌、沉积速率、水动力条件和水文气候条件等的影响较大,硅藻的分布往往是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测定了福建省泉州深沪湾海水、沉积物和生物体中的总汞含量,测定了沉积物、生物体中的甲基汞含量.海水总汞含量范围是1.16 ~7.29 ng/dm3,平均值为3.32 ng/dm3.沉积物中总汞含量为0.006~0.066 μg/g,甲基汞占总汞的比例为4.7% ~38.6%,该比例与总汞含量呈负相关关系(r=-0.840,p<0.05),这可能是因为总汞含量的升高使甲基汞合成反应受到抑制,导致反应速率降低甚至为负,即甲基汞的分解.生物体中总汞含量为0.037 ~0.353 μg/g(干重),甲基汞含量为1.01 ~42.50 ng/g(干重),甲基汞占总汞的比例为1.5% ~40.4%.甲基汞含量与总汞含量显著相关(r =0.484,p<0.10);总汞含量与甲基汞占总汞比例略有相关(r=-0.293,p<0.10);甲基汞含量与其占总汞比例无相关性(r=0.061,p>0.05).可以推测,生物体中的总汞和甲基汞都是外源性的,不同生物体甲基汞占总汞的比例变化很大.对深沪湾居民进行海产品摄入量评估,以美国EPA规定的甲基汞参考计量0.1 μg/(kg·d)为标准,计算得深沪湾周边居民每周食用3次(600g)湾内的海产品是安全的,不会产生汞中毒.未来还需要测定海水中甲基汞的含量,用以计算生物富集因子,表征不同生物对甲基汞的富集程度;通过测定鱼体中的δ13C、δ15N比值来确定不同鱼类的营养级,进而研究甲基汞的生物累积效应与营养级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植被垂直带与气候因子的空间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集成了青藏高原气候区149个山地植被垂直带数据,利用国家基本气象台站自建站以来到2001年的地面观测日气象数据,计算了地面的温暖(WI)、寒冷(CI)、湿润(MI)、吉良龙夫(Kira)干湿指数、干燥度(Idm)等水热指数,运用GIS的空间分析模块,模拟了青藏高原水热条件的空间分布形势,探讨山地植被垂直带谱分布规律与制约因子的定量指标.结果表明:在高原的东北部、西北边缘,以荒漠、荒漠草原、山地森林、山地草原、灌丛、草甸为组合的半干旱、干旱结构向高原腹地以高寒草原、高山草甸、荒漠带组合的高寒干旱带谱结构的变化;东南、南部边缘,以温暖湿润为特征的以森林带为优势带谱组合结构逐渐向寒冷的高原中心变化;高原的地势效应,致使的水热形势旱现从中央向边缘变化的趋势是致使青藏高原植被垂直带谱分布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为掌握江苏盐城滨海湿地獐(Hydripotes inermis)的最新种群数量与分布状况,于2007年3~5月,在江苏省盐城滨海湿地用样线法对獐的春季种群数量与分布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獐在盐城滨海湿地有2个分布区,一个在射阳县境内,以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为中心,扩散至射阳芦苇公司及其周边区域;另一个位于大丰县境内,从大丰麋鹿保护区的第一核心区至第三核心区及周边荒地.獐在盐城滨海湿地的总数量在372只左右,其中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分布獐的数量和密度最高,其数量约为327只,密度为1.9只/km2.与20世纪90年代调查数据相比,獐的分布范围和数量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7.
8.
210Pb方法被广泛运用于不同环境沉积物年龄和沉积速率的测定[1~7],以及陆地沉积环境侵蚀速率研究[8]。本文拟运用210Pb方法对前人未涉及过的沙漠沉积环境作初步研究,了解在沙漠风沙沉积中210Pb比活度的分布,探讨210Pb方法对风沙沉积物年龄和沉积速率的适用性。同时,试图通过对样品粒径与总210Pb(210Pbtot)比活度的关系建立拟合方程,为运用210Pb方法进行沉积物研究提供粒度校正方面的参考。运用210Pb计年的前提之一是具有稳定的沉积环境[9]。腾格里沙漠位于阿拉善台地东南部一断陷盆地,东界贺兰山,西北以雅布赖山与巴丹吉林沙漠相隔,南侧… 相似文献
9.
2005年10月-12月,对长江口北部和江苏南部海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沉积物化学调查,调查海域范围较广、布点密度较高,为全面深入地研究该海域的底质分布状况积累了重要的资料.分析研究了其中的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u,Zn,Pb,Cr含量的分布特征;讨论了重金属与有机质的相关性,并以有机质含量作为环境因素的校正因子,判别了异常值;Cu,Zn,Pb的含量相互之间也呈明显正相关,除了由于三者有相似的地球化学性质之外,可能表明它们在本调查海域有相似的污染源.以平均富集因子对重金属的富集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Cu为中度污染,Zn,Pb,Cr均为轻度污染,重金属的富集程度Cu>Zn>Cr>Pb. 相似文献
10.
新疆森林公园的分布及旅游开发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森林公园的分布以山地为主,平原为辅,主要集中在天山北坡和阿尔泰山;树种等资源在山地主要有雪岭云杉,新疆落叶松,新疆冷杉等针叶林,平原则主要以胡杨、灰杨等荒漠湖岸林为主,并分布着多种新疆特色的灌木,新疆森林公园起步较晚,但数量稳步增长,并已根据不同层次的需求,进行旅游开发建设,发展势头良好。通过对新疆森林公园的数量、级别、面积及建设时间等基本情况进行分析,进一步对新疆森林公园的现状及功效分析,得出进一步更好的发展森林公园的必要性。最后,提出抓住森林公园“天然养吧”等资源优势,结合龙头景区,因地制宜开发建设,并在开展旅游活动中突出地方特色,不断完善森林公园管理规范,实现资源永续利用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