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8篇 |
完全免费 | 38篇 |
专业分类
地球物理 | 406篇 |
出版年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2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23篇 |
2013年 | 20篇 |
2012年 | 21篇 |
2011年 | 17篇 |
2010年 | 18篇 |
2009年 | 30篇 |
2008年 | 24篇 |
2007年 | 21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32篇 |
2003年 | 26篇 |
2002年 | 24篇 |
2001年 | 27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20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9 毫秒
1.
断层气CO2测定新方法与张北—尚义6.2级地震预报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简要介绍了断层气CO2快速测定法的特点,分析了近7年来在怀来后赤窑断层气CO2观测点测得的9个4级以上地震的CO2前兆异常特征。张北-尚义地震前47天,断层气CO2出现突升异常,异常峰值是背景值的10倍左右,据此在震前12天对这次地震提出了较好的短临预报意见。 相似文献
2.
地震孕育发生的场源关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场和源在地震学和地震预报研究中已成为两个最重要分友。本文应用计算机模型研究地震活动中的场源关系。模型以非线性元件构成的网络系统来模拟含有多个地震活动带的地震构造块体的地震活动。在模型边界上加以定常应变速率,则在模型中可产生高低起伏的轮回式地震活动,并形成应力场强度和应变能高低起伏的准周期变化,各地地震活动轮回有其主体活动地区,不同的轮回之间常显示出地震主体活动区的空间转移。同时,若将模型中达到一定 相似文献
3.
4.
5.
6.
对地震前兆异常的一些再思考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通过研究地震远场前兆异常、越长期(8 ̄20a)前兆异常和前铛异常判别上的差异,进一步揭示远场前兆异常的意义、前兆异常曲线的内涵和震间和相互关联及地震预报的复杂性。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前光异常的实质和深化地震预报。 相似文献
7.
1995年7月12日云南孟连中缅边界7.3级地震中,短,临预报及前兆异常特征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简述了孟连7.3级地震中、短、临3个阶段的预报情况及主要依据。重点讨论了异常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震前1a震中附近地震学空间扫描出现小震频度、调制比等8项异常,为云南省异常项目最多的地区;震前235d内震中附近出现中强震的时空密集活跃。定点前兆中期异常的主要特征是,某些项目具有异常持续时间长、异常幅度大,如龙陵水氡异常持续时间长达4.5a;永胜短水准、短基线异常幅度分别达20.9mm和22mm。 相似文献
8.
判别地下水异常的干扰性与前兆性的原则及其应用实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提出了地下水干扰异常识别与排除的4个"相关性"原则,即成因上的相关性、空间上的相关性、时间上的相关性与强度上的相关性;提出了地下水前兆异常确认的4个判据,即首先是非干扰性异常,其次是有震例与理论模式的支持,再次是已有前兆映震理论或模式的支持,最后是有其它测项与学科异常的配套.还介绍了利用上述原则与判据排除江苏省宿迁市大面积地下水干扰异常,与确认四川省邛崃川22井2007年12月—2008年4月断流为汶川地震的前兆性异常的实践检验实例. 相似文献
9.
民乐-山丹地震的区域构造变形背景与中短期前兆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利用青藏块体北缘地区2001~2003年GPS水平运动资料和1988—2003年跨断层短水准流动观测资料,借助改进的负位错模型及断层形变应变强度比一时变曲线,研究了与2003年10月25日民乐-山丹Ms6.1,Ms5.8地震孕育有关的区域构造变形背景与中短期前兆异常。分析表明,在昆仑山Ms8.1大震引起的大区域形变调整-短期松弛-开始恢复的背景下,民乐-山丹地震震源位于可能反映应变能积累加速的块体边界压性锁定段之间的剪应力强度增强段北侧;距震中最近的石灰窑口跨断层短水准流动场地在震前3个月呈现显著应变强度比异常,而震前10余天至数月内整个监测区异常个数、震前3个月相对近源区异常集中与局部增强均是对这两次地震的某种预示。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