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基于ASTER遥感影像的西昆仑岩性信息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西昆仑西段布伦口地区各岩性段内岩石样品的矿物组成及其光谱特征分析,提取代表各岩性单元的岩性端元波谱曲线;对研究区内ASTER可见光(VNIR)和短波红外(SWIR)数据进行匹配滤波处理,成功提取了研究区内9种重要的岩性单元(包括古元古界布仑阔勒群的黑云石英岩、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石英片岩和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志留系温泉沟群的绿泥石绢云母板岩、黑色千枚岩和绢云母石英片岩,以及石英闪长岩和英云闪长岩)。经已知地质资料和野外查证资料分析证明,用上述方法提取岩性信息的结果可靠,能为岩性填图及矿床勘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常规处理方法往往漏掉一些有价值的薄油气储层。利用频率域反槽积方法、贝叶斯反褶积方法、反褶积与光滑滤波组合(DFSN)方法和分辨率匹配与非线性拟合方法对测井曲线进行了提高纵向分辨率处理,测井曲线的纵向分辨率可提高1~4倍,一些结果得到了证实,为准确地定量评价薄储居提供了较可靠的参数 相似文献
3.
4.
中国东北地区重力场研究——剩余重力场与重点油气勘探盆地的关系及油气勘探新领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利用基于余弦变换的匹配滤波技术对中国东北地区布格重力异常进行了分离.根据分离的剩余场异常特征,以黑河-齐齐哈尔-白城断裂带和佳木斯-伊通断裂带为分界线,把东北地区分布的主要盆地划分为西部盆地、中部盆地和东部盆地.指出研究区主要盆地的构造样式与剩余场相关的正负异常圈闭呈现一一对应的关系,其地质边界范围与剩余场反应的边界范围大体相同,这充分说明利用本文分离的剩余场所体现的其他负异常圈闭进行油气勘探新领域的研究和预测是合理的.在此基础上,划分出当前勘探程度较低的5个有利于油气勘探的负异常圈闭区. 相似文献
5.
7.
8.
2016年8月24日意大利中部发生MW6.0地震,2个月之后,震中附近相继发生MW5.5、MW5.9、MW6.5地震。研究这几次较大地震间的相互触发作用及机制十分必要,然而在大地震之后传统地震目录通常缺失很多余震事件,缺失的余震事件包含着早期余震时空分布和迁移规律的信息,为完善余震目录本文利用匹配滤波方法对MW6.0地震后80天内的连续数据进行余震检测,得到了数十倍于模板数量的新检测事件,检测事件与模板事件组成的新余震目录完备震级为1.0,提高了地震目录的完备性。依据新余震目录进行余震时空分布研究,结果显示MW6.0、MW5.9、MW6.5地震的早期余震迁移规律不同。MW6.0地震的早期余震沿着断裂走向同时朝两侧迁移;而MW5.9、MW6.5地震的早期余震向南、北迁移表示出不对称的特征。通过拟合余震迁移前端发现,MW6.0、MW5.5地震的早期余震朝着随后较大地震的方向迁移,且较符合lgt的特征,表明余震迁移可能与慢滑动有关。 相似文献
9.
针对塔里木盆地沙漠地区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难度以及制约该问题的关键因素,研究、设计制作了特殊耦合地震波检测系统(SWDS),并利用匹配滤波技术,在不同区块、不同高差的沙丘与不同自然频率的常规耦合检波器接收的信号进行了严格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项技术对提高沙漠地区地震资料分辨率是有效的。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采用最优频率匹配法实现信号的频段滤波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采用最优频率匹配法进行频段滤波的基本原理,通过实际声波的信号分离,考察分离后信号的声音效果,验证了最优频率匹配法的合理性与完整性,并将该方法成功地应用于某矿区井间声波成析成像信号的滤波处理。在此基础上,比较了该方法与常规滤波方法的异同;指出了它们之间的主要差别在于匹配滤波能够从整体上保持分离后信号的协调和各自的独立性,滤波后能够获得比较完整的频段信号和匹配滤波信号;匹配滤波与常规滤波的数值差异主要表现在滤波信号的两端。通过对声波CT信号的匹配滤波处理,实现了该矿区噪声信号的分类,提取了相应的特征参数。这些工作的开展为以后科学合理地进行信号分离,以及信号与噪声的定量化处理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