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33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16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新疆博斯腾湖水生态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芳  谭芫 《地下水》2010,32(4):188-189
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湖水水面积为1 160 km^2,湖水容积84.1×108m^3,水深在8~15 m之间,平均水深8.1m。具有蓄洪灌溉,提供丰富的水生动植物资源、改善焉耆盆地及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系统与环境、发展旅游业、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多种功能。近50年来博斯腾湖水环境的变化,引起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经过实地考察、调查、取样分析和系统研究认为要使博斯腾湖的含盐量降低到和保持在1.0 g/L以下,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2.
钟巍  舒强 《海洋与湖沼》2001,32(2):213-219
对南疆博斯腾湖湖相沉积物多手段的综合研究,揭示了近12.0kaB.P.以来古气候与古水文状况的变化过程与特征。结果表明,其气候的演化特征具有明显的西风型环境演变特征。研究还发现气候于12.0ka、10.0ka、4.0ka和1.5kaB.P.存在显著的阶梯式增暖变干特征,其中暖峰主要出现于11.5—11.0ka、9.4ka、7.5—7.0ka、6.5—6.0ka、3.0ka和2.0kaB.P.,气候特征以干暖为主,湖泊水文特征总体表现为盐度增加、水位下降、湖面缩小;而冷峰主要出现于11.0—10.0ka、8.8ka、5.0—4.5ka、3.3ka和1.5kaB.P.,此时湖泊膨胀淡化,湖面上升。在7.0—5.0kaB.P.期间出现的相对暖湿环境特征可能是全新世大暖期最盛期暖湿气候特征的反映,可能与此时西南夏季风势力增强有关,湖泊水文状况明显变好。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疆博斯腾湖全新世沉积环境年代学特征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博斯腾湖沉积物湖芯样品进行137Cs,14C-AMS测年分析,湖芯剖面上有明显的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蓄积峰,以及1975年和1963年次蓄积峰,这些137Cs蓄积峰对博斯腾湖现代沉积有明显的时标意义。通过质量深度与年代分析,博斯腾湖的沉积速率相对稳定,平均沉积速率为0.13±0.01g/cm2.a。与14C年代获得的中全新世以来的平均沉积速率0.13±0.03cm/a和0.12±0.05cm/a相似,表明博斯腾湖中全新世以来的沉积环境较稳定,并且也说明14C-AMS测年分析所得的结果较为可靠,可以利用博斯腾湖沉积物样品测定的14C年代进行线性回归作年代校正,由于湖泊沉积物中老碳效应的影响,博斯腾湖沉积物有机质14C测年偏老约650a左右。  相似文献   
4.
基于博斯腾湖1955—2012年湖水位变化资料,利用树木年轮法分析了博斯腾湖年和月水位变化与湖滨柽柳(Tamarix ramosissina)年轮生长关系,利用敏感度指数得出博斯腾湖滨柽柳年轮生长的敏感水位范围。结果表明:(1)1955—2012年博斯腾湖年平均水位经历了3个明显变化阶段,即1955—1987年下降至最低,1987—2002年上升至最高。受向下游生态输水影响,2002—2012年博斯腾湖水位快速下降。输水对博斯腾湖月平均水位和季节性水位变化有影响。(2)博斯腾湖滨柽柳年轮指数与当年的湖水位变化和前1年的湖水位变化均显著相关(p0.05)。柽柳年轮指数与前1年10月至当年4月各个月份的湖水位表现出显著相关(p0.05)。柽柳年轮指数与前1年冬季湖水位相关显著(p0.05),与当年春季3—4月月平均湖水位相关性显著,与当年夏季和秋季湖水位的相关性不显著。(3)博斯腾湖滨柽柳年轮生长对月湖水位变化响应比较敏感。当湖水位在1045.3m时,柽柳年轮指数灵敏度指数(Sk)存在最低值;当湖水位在1 046.3m时,Sk出现最高值。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河为中国第一大内陆河,由发源于天山的阿克苏河、发源于喀喇昆仑山的叶尔羌河、和田河汇流而成。全长2,179公里,流域面积19.8万平方公里,最后流入台特马湖。塔里木河自西向东蜿蜒流淌于塔里木盆地北部,上游地区多为起伏不平的沙漠  相似文献   
6.
博斯腾湖水面蒸发量初步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水面蒸发量计算是国内外水文工作多年一直探索的问题。因各地气候的差异性,蒸发量的多少与折算比值(K)都不尽相同。博斯腾湖(以下简称博湖)水面蒸发量以前均为借用外地资料或公式计算的估算值,对其估算值的正确与否没有一个较为准确的实测资料验证。本文就近年来在该湖所做的蒸发试验资料,对博湖水面蒸发量进行初步估算。  相似文献   
7.
通过ArcGIS平台对博斯腾湖地区资源三号卫星高分遥感影像数据进行生态环境因子识别提取,计算出2014年荒漠化土地面积为3 957.27 km2,湿地面积为1 242.93 km2。对比2007年遥感监测成果数据,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208.60 km2,年变化率为-26.08 km2/a;湿地面积增加12.33km2,年变化率为+1.54 km2/a。综合分析近年来博斯腾湖地区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表明博斯腾湖生态环境的变化受到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地表径流的增加促进林草的生长,优化了湿地生态系统,抑制了荒漠化的发生与发展,人类活动的增强使湖泊的自然功能逐渐转成水库功能。加强博斯腾湖水资源及其他自然资源的科学管理与合理利用,对协调、平衡该区域生态环境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气候背景下冰川在博斯腾湖水量平衡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占东  王润 《湖泊科学》2006,18(5):484-489
基于博斯腾湖水量平衡关系,对博斯腾湖水量变化做了分析,认为博斯腾湖近年水位的显著变化与占其入湖水量85%的开都河流量变化有直接关系.冰川作为开都河上游重要的水资源形势,造就了开都河稳定的基流.部分冰川在近20年全球和区域气候变化影响下发生了较大退缩,消退的冰雪直接补给了开都河径流,对开都河连年丰水起了重要作用.随着相对海拔较低的中小冰川的退缩,冰益变薄雪线升高,冰雪储量减少,冰川对气温升高的敏感性开始降低,融水补给量可能随之减少,气候变暖所带来的融水补给效应将减弱,最终影响到博斯腾湖的入流补给.  相似文献   
9.
博斯腾湖水质现状(2010-2011年)及近50年来演变趋势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博斯腾湖(简称博湖)6个采样点周年(2010年6月-2011年6月)水质调查分析表明,博湖水质空间差异明显,但不同样点水质月变化无一致趋势.大湖区西北角水域水质最差;开都河入湖处水质月变化幅度大,水质相对较好;中东部水域水质处于中间水平.小湖区喇嘛湖水质最好,介于Ⅰ-Ⅲ级之间;北闸附近的湖沼湿地,水质差,多为V类和劣V类.博湖主要污染物是盐分、总氮、硫酸盐和氯化物.水体总体营养水平为中营养,部分时段达到了轻度富营养水平.农业面源污染、水文、湖流及水生植物等,是造成博湖水质时空差异的主要原因.近50年来博湖水质演变过程表明,自1970s以来,博湖已经由新疆最大的淡水湖转变为微咸水湖.博湖水质咸化可以分为快速升高-缓慢下降-再升高三个阶段.伴随着湖水咸水,其它污染物浓度也快速升高.总体而言,博湖水质变化受自然和人为两种因素制约,近十年来,人为因素加剧了博湖的咸化和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10.
利用TOPEX/Poseidon(T/P)卫星10年(1992~2002)监测博斯腾湖水位变化的GDR数据,经过数据的地球物理改正、编辑、约化和滤波后,分别采用小波分析和傅里叶分析得到了博斯腾湖水位变化的平均周期为1034d,363d,182d和47d。季节性变化是湖泊水位变化的主项,利用最小二乘法得到了周年振幅为0.7196m,半年振幅为0.5322m,因此季节性变化的主周期是周年,次周期是半年。博斯腾湖水位变化变化趋势为0.2012m/a,说明在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下,博斯腾湖水位在升高。由博斯腾湖月水位变化的时间序列与NINO3 SST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在NINO3 SST 发生6个月后,博斯腾湖月水位变化序列与NINO3 SST数据相关性最大(-0.2784),表明厄尔尼诺事件对我国西部气候影响的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