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54篇
地球物理   115篇
地质学   10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4 毫秒
1.
中外地震考古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考古学能在历史地震的研究中做出独到贡献,地震考古学得以应运而生.中国的地震考古工作发轫于上世纪50年代,而作为一门学科,则在上世纪70年代才真正出现.国外地震考古学的实践可追溯到十九世纪,20世纪50年代,地震考古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国外地震考古的野外调查、发掘程序较规范,理论研究亦较深入.对国内外地震考古学进行初步比较研究看出,国内地震考古学比国外起步晚,但发展较迅速.国内地震考古学在跨学科合作上不够充分,理论方法的研究不够深入.但国内的历史文献丰富,文物古迹数量庞大,因此我国的地震考古学前景是光明的.我们应当在人才培养、国际合作、多学科合作以及重视现代地震遗存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地震烈度数据点,用椭圆参数方程对烈度点空间分布进行最小二乘拟合,得到各烈度区椭圆烈度估计线,然后对烈度估计线进行统计回归,得到一组适用于青、甘、川、滇4省中强地震的椭圆烈度分布模型I=f(M,R).基于所建烈度分布模型,联立考虑中心点和方向性的椭圆数学方程,代入全部烈度数据点估算地震震级和宏观震中.本文的试算震例表明了此方法的可行性,并进行了不确定性分析.利用该方法对明清时期4次烈度点较少的中强历史地震参数进行了估算,所得结果表明了此方法对历史地震有效.  相似文献   
3.
汶川地震对湖北地震活动趋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汶川地震对湖北地震活动的影响,认为龙门山断裂带与襄樊-广济构造带同属于扬子板块西部和北部边缘,是扬子板块逆冲插入青藏板块和秦岭微板块之下形成的。历史强震统计结果表明,四川中西部及周边强震活动对湖北及周边地区中强地震活动影响明显,且对应率较高。汶川地震后3年内,湖北及周边地区具有发生中等强度地震的可能。同时也指出,近几年湖北及周边的地震活动是汶川地震前期东部地区应力场调整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考证并记叙了在1933年叠溪地震的考察、研究和救灾工作中作出过重要贡献的若干前辈的事迹,包括常隆庆、李善邦、周郁如、徐近之、庄学本、张雪岩等先生和四川大学的师生们。他们是中国地震科学和防震减灾事业的先行者,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相似文献   
5.
祁连山地震带属于南北地震带的北端,全长1000余千米,贯穿整个河西走廊,人口密集,有众多国家大型矿产企业,同时该区历史上巨大地震频发,据历史地震研究从公元1500年以来该区7级以上地震就达到10次,其中7.0~7.9级地震8次,8.0级以上地震2次,分别为1920年12月16日甘肃古浪8.5级地震和1927年5月23日宁夏海原8.0级地震,  相似文献   
6.
我们搜集了国际国内地震台网资料、宏观考察资料、地震专题研究报告,对1900—1949年5级以上地震全部进行了核查,重新进行定位处理,并结合宏观考察资料和前人工作成果进行分析研究,得到较为准确的震中位置。通过这项研究,增补了原目录中遗漏的地震,并对目录中的错误进行了修正,从而得到一份较为完整可靠的地震目录。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民国时期发生在滇西南地区的1938年5月14日澜沧MS6.0级、1941年5月16日耿马MS7.0级和1941年12月26日澜沧MS7.0级3次地震历史资料的系统收集和整理,并在前人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现场采访和补充调查获得的新资料,修改和完善了这3次地震的等震线图和极震区范围,并结合该区地形地貌特征和断裂最新活动性研究结果,综合分析评述了其发震构造特征。结果表明,这3次强震发生在腾冲-澜沧新生地震带附近,分别与黑河断裂、南汀河断裂西支及澜沧断裂勐遮段的新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通过查阅宁夏6级以上地震的历史记载和各版地震目录,对历史资料进行了收集和整理,并对固原6级以上的历史地震进行实地考证。最后通过研究分析对部分历史地震参数作出复核和校订。  相似文献   
9.
1879年甘肃武都南8级地震新史料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85年在甘肃文县屯寨乡洋汤寨的天池庙的大樑上发现了一条新的关于1879年7月1日武都8级地震的新的历史记载。该记载表明武都8级地震在这里的地震烈度至少达到了Ⅹ度。  相似文献   
10.
对豫西南两次历史地震的甄别与复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地震调查是核电厂和大型水利枢纽等重大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近来,本文作者在参与完成河南核电项目选址阶段地震安全性评价任务的过程中,曾对豫西南地区的历史地震进行过调查。兹将其中两次较为重要的历史地震的甄别与复核结果介绍如下,希望对相关的研究工作和今后修编地震目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