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7篇 |
完全免费 | 42篇 |
专业分类
地球物理 | 299篇 |
出版年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18篇 |
2013年 | 21篇 |
2012年 | 35篇 |
2011年 | 24篇 |
2010年 | 25篇 |
2009年 | 26篇 |
2008年 | 24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25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1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5篇 |
1988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高墩梁桥地震响应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将对两座高墩桥梁的地震响应进行分析,一座是连续-刚构组合梁桥,另一座是刚构桥。这两种是高墩桥梁普遍采用的桥型,对其进行详细的动力分析对此类桥梁的抗震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针对这两种桥梁结构,本文首先分析直接影响结构动力响应的自振特性,从中总结高墩桥梁的特点,然后采用反应谱法、时程分析法分析结构地震响应,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同时讨论桩-土相互作用对高墩桥梁地震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考虑场地类别与设计分组的延性需求谱和弹塑性位移反应谱 总被引:13,自引:13,他引:32
非线性反应谱是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中亟待解决的基础性课题之一。本文将四种场地类别上的641条地震记录,按我国现行抗震规范设计分组的要求分为12组,对大量具有不同屈服强度系数的单自由度体系作了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了结构强度水平、周期、场地类别以及设计分组等因素对延性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给定屈服强度水平下结构的延性需求强烈地依赖于场地条件、设计分组等因素。对于短周期结构,延性需求随场地土变软而增大,同类场地随设计分组特征周期增大而增大。通过非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与场地类别、设计分组相对应的延性需求谱μ-ξy-T的计算公式。在此公式的基础上,结合现阶段抗震设计规范构建了弹塑性位移反应谱,可用于结构弹塑性位移需求的简化计算,同时讨论了弹塑性位移反应谱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3.
把美国西部地区作为参考区,采用我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工作时所使用的美国西部地区强震资料建立参考区水平向基岩短周期加速度反应谱衰减关系;采用美国南加州地区数字宽频带记录建立参考区水平向基岩长周期加速度反应谱衰减关系。与由丰富的等震线资料统计得出的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一起,用转换方法分别得到了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水平向基岩加速度反应谱衰减关系。对该衰减关系在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的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5.
6.
拟合峰值速度与目标反应谱的人造地震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一种以绝对加速度反应谱和峰值速度为目标的合成人造地震动时程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传统的在频域内调整傅里叶幅值谱的方法,生成以给定峰值加速度、反应谱和强度包线为目标的初始加速度时程a(0)g(t);然后利用在时域内叠加窄带时程的方法来进一步调整a(0)g(t),以使其峰值速度逼近目标峰值速度,并且提高对目标反应谱的拟合精度.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所得结果具有很高的拟合精度. 相似文献
7.
基于随机地震动模型的结构随机地震反应谱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5,他引:13
本文考虑给定地震烈度下地震地面运动的随机过程性,得强震记录统计确定的地震持时和我国地震规范采用的地震地面最大加速度平均值,确定了平稳过滤有色噪声地震动模型的参数;通过大量计算和回归分析,得到了单质点振子均方地震位移的实用计算公式,提出了随机地震反应谱,等效随机地震静荷载及结构地震随机反应和可靠性分析的实用方法,把结构在随机地震动作用下的动力可靠性分析转化成了结构在等效随机地震静荷载作用下的静力可靠 相似文献
8.
川滇地区水平向强地震动衰减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近几年在川滇地区破坏性地震及汶川地震强余震中获得的951条加速度记录,通过选取合适的衰减关系形式和距离参数,经统计获得了川滇地区水平向峰值加速度与35个周期点对应的加速度反应谱(阻尼比0.05)衰减关系.统计结果显示,震级越大,地震动随距离的衰减越慢;加速度反应谱的短周期部分随距离的衰减明显快于长周期部分;中强地震在近场也会产生较大的峰值加速度和较高的短周期加速度反应谱.由于统计资料的非完整性,本文统计结果尚不宜直接应用于相关工程场地的设计地震动参数确定中.但本文结果与目前由转换方法得到的我国西部地震动参数衰减规律的较大差异提示:进一步深入研究我国地震动参数衰减规律应是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特殊长周期地震动的参数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和远场软土层场地类谐和地震动是两类特殊的长周期地震动,当前的规范均很少对这两类地震作用进行具体的规定。研究了近断层脉冲型和远场类谐和地震动的幅值、幅值比(V/A,D/V)、傅里叶幅值谱和反应谱的差别,分析了相位角和作用循环周期数对简单脉冲的影响,并用于解释两类特殊地震动的工程特征。以集集地震动为数据基础,分析了两类长周期地震动的傅里叶谱和反应谱特征;将平均加速度和位移规准反应谱分别与规范设计谱进行了比较。建议设计谱在长周期段考虑近断层作用和软土场地面波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中确定设计地震动参数方面若干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确定设计地震动参数中涉及的若干问题,其中包括基岩水平加速度反应谱衰减关系的选择、震源深度对基岩水平加速度峰值及基岩反应谱曲线的影响、强度包络线函数及输入随机相位的选择、土体非线性特性参数和土层剪切波速值的选择、设计地震动反应谱的标定等问题。在有关方面的研究中基于一个典型场地计算剖面,采用一维等效线性化模型并通过逐项变换某些研究参数的方法,研究了有关方面对设计地震动参数可能产生的影响及存在的误差和相应的规律,有关研究结果对合理确定设计地震动参数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