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3篇
地球物理   19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北京时间2022年1月8日1点45分,在我国青海省门源县发生了6.9级地震。通过震中附近陆态网络GNSS连续观测数据得到的同震位移场显示,距离震中最近的QHME站同震位移最大,EW向达到20.31 mm, SW向达到-35.45 mm,震中附近五个站的同震位移反映出此次地震的左旋同震破裂特征;GNSS站间基线时间序列结果及区域应变时间序列结果表明冷龙岭断裂带北段的地壳运动相对南段较强,对应了地震发生的区域在冷龙岭断裂带北段;震前动态GNSS应变场结果显示,该区域的剪应变量值较小,有微弱的减小趋势,且始终在应变高值区的边缘;发震断层的滑动速度变化不大,量值上先增加后减弱,断层闭锁程度在震前有所增加,可能存在孕震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井水温度动态的复杂性及其机制问题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已建立由上百口观测井组成的地热动态观测网,其中绝大多数井中观测的是水温动态,少数井中观测地温动态.水温动态观测,已取得了十分丰富的资料,其中被确认为有用的是地震前的异常信息、地震时的同震信息及地球固体潮信息.  相似文献   
3.
我国在井-含水层系统对地震波同震响应方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了井-含水层系统对地震波同震响应的研究历史和现状,对我国最近几年发表的关于此类研究的文献进行了分类总结,得到了目前国内关于井-含水层系统对地震波同震响应研究的六个方向的研究进展,在文章的最后列举了目前井-含水层系统对地震波同震响应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正致编者——Parker等(2011)在对中国四川2008年汶川地震后发生的滑坡细致分析中指出,地震滑坡物质估计方量是同震地壳抬升方量的约2~6倍。基于滑坡内的物质会很快被运移出龙门山地区的合理逻辑,他们利用这种差异证明侵蚀看来对物质的移除比地球动力学对龙门山生长作用的过程更快。我赞赏他们的分析,但是我认为他们忽视了一个方面,从而使这一推论变得至多仅仅为似乎合理的,甚至非常可能是虚假的。  相似文献   
5.
以Molodenskiy的三维不均匀潮汐理论以及孙文科等的球对称地球模型位错理论为基础,本研究借助互换定律和扰动方法,推导出一整套计算公式,用来高精度计算三维不均匀地球模型中地震位错引起的地表以及空间同定点同震重力变化.  相似文献   
6.
破坏力巨大的2008汶川大地震发生在现今断层滑移及变形速率均很小的龙门山断裂带上.该断裂带是一个具有高倾角、铲状的逆冲构造体系,在15 km以上具有高倾角(~70°),但在15km之下的倾角变缓,在30°~40°之间.  相似文献   
7.
以2017-09-08墨西哥8.1 级地震为例,分析14个PBO综合钻孔应变仪和地震仪同址记录的地震波信号,结果表明,应变仪记录的地震波符合射线传播规律。对不同震中距的站点进行基于S变换的应变仪与地震仪的同震响应特征分析,二者同震响应一致性较好,应变仪频段主要在0.25 Hz以下。取震后1 h应变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同震阶段应变主方向指向震中。  相似文献   
8.
祁县井水温和水位的奇异潮汐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玉川  王博 《中国地震》2014,30(1):55-63
山西祁县井水温潮汐相位超前于水位,异于正常的水温和水位潮汐的动态关系。本文介绍了此现象的记录图像,通过水温和水位同震响应数据核实仪器时间系统,证实此现象是客观的;利用调和分析方法计算出逐月水温与水位潮汐变化的时间差,表明此现象存在于整个观测中。根据水温和水位潮汐相位相关性分析及观测条件调查,认为祁县井水温潮汐相位超前于水位的现象是在特定观测条件下,因井水流动不畅引起的特殊的水温水位关系。  相似文献   
9.
1980年10月10日阿尔及利亚的阿斯南(El ASnam)发生了Ms=7.2级地震。震后法-阿联合考察队布设了临时地震台网。其中有法国斯特拉斯堡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研究室,为作近场研究而布设的由8个地震站组成的遥测地震台网,取得了良好的记录,较精确地确定了各项地震参数。我们试用了J.A.Mendiguren所提出的“用综合节面解寻找不同震源机制分布区域的方法”,利用上述台网所取得的部分余震资料,对该区余震的发震构造及构造应力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1974年5月10日云南省永善-大关主震的多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不同距离的台站记录,详细分析了1974年5月10日云南省永善-大关主震的特性.结果表明此主震具有多重性.可以识别10个以上的震源点,其中7个可以测定其震源参数。 在起始的2-3秒钟内,只发生几次小地震,其能量均不大于5级.此后的60秒钟内出现数个能量相当于7级的几个较强地震. 震源点不规则地分布在线长度约为60公里的范围中.它们似乎是随机地发生在一个脆弱带中,而不象是一个破裂从断层的一端传递到另一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