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96篇 |
免费 | 36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87篇 |
大气科学 | 32篇 |
地球物理 | 43篇 |
地质学 | 313篇 |
海洋学 | 22篇 |
综合类 | 534篇 |
自然地理 | 526篇 |
出版年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44篇 |
2021年 | 66篇 |
2020年 | 34篇 |
2019年 | 32篇 |
2018年 | 30篇 |
2017年 | 45篇 |
2016年 | 53篇 |
2015年 | 47篇 |
2014年 | 158篇 |
2013年 | 127篇 |
2012年 | 192篇 |
2011年 | 198篇 |
2010年 | 173篇 |
2009年 | 197篇 |
2008年 | 194篇 |
2007年 | 99篇 |
2006年 | 83篇 |
2005年 | 58篇 |
2004年 | 60篇 |
2003年 | 44篇 |
2002年 | 39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4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通过对1978年、1998年和2010年3期遥感影像目视解译获得3期土地利用数据,分析清水河流域1978-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研究表明:清水河流域1978-2010年期间,农用地、难利用地面积持续减少,林地、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草地面积先有所减少后增多,除林地以外其它土地类型变化幅度后期都较前期大;流域土地利用转移方向主要是农用地转为低、中、高覆盖度草地、林地和建设用地,中覆盖度草地转为低、高覆盖度草地和林地,低覆盖度草地转为中、高覆盖度草地、林地。结果表明,近年来清水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以Landsat TM和HJ-1影像为数据源,运用CART(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决策树分类方法提取了丹江口库区1990,1995,2000,2005,2010年的土地利用信息,在此基础上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单一土地利用类型相对变化率等评价指标全面分析了丹江口库区1990-2010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情况,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1990-2010年丹江口库区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灌木大量转化为林地,耕地大量转为草地、灌木、建设用地、林地和园地;库区地质地貌、降雨条件、生态建设工程、经济利益、库区工程建设、移民安置和城镇迁建以及城市化的发展是丹江口库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丹江口库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为库区生态环境建设和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3.
土地利用变化引发的水资源问题往往成为跨界流域各国矛盾的焦点,如何充分考虑跨界流域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对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利用 MODIS产品提取了伊犁河流域2001-2009年土地利用数据,划分流域的产水/耗水区,结合流域跨界特点分析其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研究时段内,伊犁河流域土地利用以农田和天然植被为主,农田总面积有所下降,天然植被面积基本稳定。其中上中游产水区林地出现萎缩,草地面积增幅较大;中游水库耗水区内农田大幅度转化为天然植被;下游三角洲耗水区土地利用开发受限,人类干预程度下降。产流区内中国农田面积相对境外持续增加,而天然植被面积相对境外则持续缩小。受制度影响,哈萨克斯坦境内土地利用变化波动明显,中国境内土地利用变化幅度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4.
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运用到土地利用管理中,能够快速提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同时地理信息技术(GIS)迅猛发展,基于这两种技术结合起来探测土地资源的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GIS平台支持下,将土地利用变化分析结果用于土地利用更新从而得到更新后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并根据土地利用面积变化、类型等方面对项目区进行了定性定量研究。根据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以及土地利用各类型之间的相互转换状况,建立了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矩阵并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提出了在石漠化地区生态效益恢复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6.
7.
8.
9.
衡阳市是湖南省老工业城市和农业大市,衡阳市开发区在带动区域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对各类开发区的土地利用规模、经济社会效益等分析,总结出衡阳市各类开发区存在规模偏小,土地利用率不高,结构不合理,与土地规划和城市规划协调较差,区域经济带动不够等问题。建议开发区在土地规划、发展模式、生态保护和管理服务等方面不断改革,推动区域发展和土地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0.
元阳哈尼梯田及周边土地利用格局的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哈尼梯田所在之元阳县为例,应用遥感和GIS方法,首次对该区域1974年、1992年和2000年3个时期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 从1974年至2000年,元阳县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不大,均以有林地和灌木林为主,二者始终占元阳县总面积的50%以上.其次为水田和旱地,分别占元阳县总面积的15%和20%左右,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如园地和未利用地所占比例较小.(2)土地利用总体来说,有林地、水田、旱地和未利用地呈现减少趋势;灌木林、荒草地和园地呈增长趋势.(3)从1974年到2000年这27年问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相互转化比较复杂,主要发生在有林地、灌木林和荒草地及水田和旱地之间,最显著的演变过程有旱地-水田、旱地-荒草地、灌木林-有林地、有林地-灌木林、灌木林-园地、灌木林-未利用地.(4)政策和经济因素可能是造成元阳县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