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6篇
  免费   361篇
测绘学   587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43篇
地质学   313篇
海洋学   22篇
综合类   534篇
自然地理   52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92篇
  2011年   198篇
  2010年   173篇
  2009年   197篇
  2008年   194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通过对1978年、1998年和2010年3期遥感影像目视解译获得3期土地利用数据,分析清水河流域1978-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研究表明:清水河流域1978-2010年期间,农用地、难利用地面积持续减少,林地、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草地面积先有所减少后增多,除林地以外其它土地类型变化幅度后期都较前期大;流域土地利用转移方向主要是农用地转为低、中、高覆盖度草地、林地和建设用地,中覆盖度草地转为低、高覆盖度草地和林地,低覆盖度草地转为中、高覆盖度草地、林地。结果表明,近年来清水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以Landsat TM和HJ-1影像为数据源,运用CART(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决策树分类方法提取了丹江口库区1990,1995,2000,2005,2010年的土地利用信息,在此基础上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单一土地利用类型相对变化率等评价指标全面分析了丹江口库区1990-2010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情况,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1990-2010年丹江口库区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灌木大量转化为林地,耕地大量转为草地、灌木、建设用地、林地和园地;库区地质地貌、降雨条件、生态建设工程、经济利益、库区工程建设、移民安置和城镇迁建以及城市化的发展是丹江口库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丹江口库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为库区生态环境建设和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3.
土地利用变化引发的水资源问题往往成为跨界流域各国矛盾的焦点,如何充分考虑跨界流域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对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利用 MODIS产品提取了伊犁河流域2001-2009年土地利用数据,划分流域的产水/耗水区,结合流域跨界特点分析其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研究时段内,伊犁河流域土地利用以农田和天然植被为主,农田总面积有所下降,天然植被面积基本稳定。其中上中游产水区林地出现萎缩,草地面积增幅较大;中游水库耗水区内农田大幅度转化为天然植被;下游三角洲耗水区土地利用开发受限,人类干预程度下降。产流区内中国农田面积相对境外持续增加,而天然植被面积相对境外则持续缩小。受制度影响,哈萨克斯坦境内土地利用变化波动明显,中国境内土地利用变化幅度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4.
峰丛洼地石漠化景观演化与土地利用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但文红  张 聪  宋 江  王 丽 《地理研究》2009,28(6):1615-1624
峰丛洼地石漠化景观格局是土壤分布空间格局的制约下,岩溶生态系统对植被强烈依附性条下,由不同类型人类活动决定的。农耕、放牧和砍伐是最主要的破坏峰丛植被的人类活动;缓坡耕地形成轻度石漠化景观;陡坡地形成中度石漠化景观,因坡面土壤流失,演化为更高等级石漠化景观;峰丛陡坡放牧和砍伐都可能直接形成峰丛上部大面积中-强度石漠化景观,出现峰丛坡面石漠化景观分异,产生不同的土地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运用到土地利用管理中,能够快速提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同时地理信息技术(GIS)迅猛发展,基于这两种技术结合起来探测土地资源的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GIS平台支持下,将土地利用变化分析结果用于土地利用更新从而得到更新后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并根据土地利用面积变化、类型等方面对项目区进行了定性定量研究。根据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以及土地利用各类型之间的相互转换状况,建立了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矩阵并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提出了在石漠化地区生态效益恢复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6.
徐秋晓  于明洋  崔健 《测绘科学》2008,33(2):113-116
本文从遥感影像理解模型出发,探讨了遥感信息的知识发现及特征提取问题,特别针对士地利用研究领域,提出了纳入GIS信息的遥感影像综合理解模型,将GIS数据(主要包括高程和坡度)与遥感影像结合起来,从中发现知识,并将知识用于遥感影像的专题信息提取,建立了地学规律知识库,从而提高了遥感影像的分类精度。本文基于遥感影像理解模型,发现土地利用变化区域,提取变化信息,动态地监测了龙口市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7.
利用获取的四川遂宁市安居区东禅镇大面积相对准确的土地利用类型信息,建立土地分类的影象解译标志,然后在室内采用人工目视与人机交互式相结合的方法,提取土地利用现状信息。Quickbird影象分辨率高,但如何提高分类的精度和速度,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遥感分类本底数据库和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在地类判别标准、精度要求、数据格式和原始底图等方面存在诸多一致性.基于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进行遥感分类本底库的建设,大大减少了数据矢量化和外业调查的工作量.由于大部分工作都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完成,因此作业时间和人力物力投入相应减少,同时确保了遥感分类本底数据库的精度.  相似文献   
9.
衡阳市是湖南省老工业城市和农业大市,衡阳市开发区在带动区域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对各类开发区的土地利用规模、经济社会效益等分析,总结出衡阳市各类开发区存在规模偏小,土地利用率不高,结构不合理,与土地规划和城市规划协调较差,区域经济带动不够等问题。建议开发区在土地规划、发展模式、生态保护和管理服务等方面不断改革,推动区域发展和土地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0.
元阳哈尼梯田及周边土地利用格局的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哈尼梯田所在之元阳县为例,应用遥感和GIS方法,首次对该区域1974年、1992年和2000年3个时期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 从1974年至2000年,元阳县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不大,均以有林地和灌木林为主,二者始终占元阳县总面积的50%以上.其次为水田和旱地,分别占元阳县总面积的15%和20%左右,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如园地和未利用地所占比例较小.(2)土地利用总体来说,有林地、水田、旱地和未利用地呈现减少趋势;灌木林、荒草地和园地呈增长趋势.(3)从1974年到2000年这27年问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相互转化比较复杂,主要发生在有林地、灌木林和荒草地及水田和旱地之间,最显著的演变过程有旱地-水田、旱地-荒草地、灌木林-有林地、有林地-灌木林、灌木林-园地、灌木林-未利用地.(4)政策和经济因素可能是造成元阳县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