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9篇 |
免费 | 54篇 |
专业分类
地球物理 | 133篇 |
地质学 | 2篇 |
海洋学 | 1篇 |
综合类 | 7篇 |
出版年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2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13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2篇 |
2002年 | 3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利用上海台阵对常熟2001年2002年震群的精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6月上海台阵正式运行,上海台阵的建立提高了上海及周边地区的地震监测能力.本文着重在定位方法和震相判读上,充分利用上海台阵整体观测系统的优势和台阵独特的数据处理方法,对常熟2001年和2002年二次小地震序列进行了精确定位.对精确定位的结果进行了对比与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常熟地区及周边的地质构造等进行了解释与推断. 相似文献
2.
3.
对于震中偏离台网情况下的地震定位,常规方法定位效果较差。“翻台法”有效地提高了其定位精度。从均匀地壳模型的走时方程组出发,分析了“翻台法”定位中方程组系数的变化特点,推导了选取最佳翻转台站的方法,并得出如下结论:(1)“翻台法”增加了原定位方程组的约束方程,翻台数与已知条件和所求参数个数有关,从理论上讲,翻转台数超过独立的约束方程数时对增加定位精度不再有意义;(2)考虑到具体的台网布局和台站资料质量,翻转不同台站对提高地震定位精度所起的作用大小各不相同,因而存在选取最佳翻转台站问题。 相似文献
4.
5.
温州珊溪水库地震重新定位与速度结构联合反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震源位置和速度结构联合反演方法,利用浙江和福建区域地震台网和珊溪水库台网给出的P波走时资料,得到了珊溪水库地区的三维速度结构,重新确定了珊溪水库地震的震源参数.结果表明:①震中总体呈现NW向分布,NW走向的双溪-焦溪烊断裂可能为珊溪水库地震序列的发震断层.②珊溪水库地震震源深度最大为9.5km,平均为5.4km,小于华南地震区10km的平均震源深度.③水库北、南两岸的地震较浅,震源深度均小于5km,水库淹没区地震较深.水库诱发地震之初的几年中震源深度有一个逐渐变大的过程,这可能是由于库水逐渐往深部下渗,从而进一步诱发了更深处的地震所致.④研究区存在一个低P波速度异常区,低速区位于水库淹没区内的多组断裂交汇部位,地震大多发生在低速异常区内.这可能与水库蓄水后库水下渗有关. 相似文献
6.
Hypocenter和Hypo2000地震定位方法在攀枝花—会理地震序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Hypocenter和Hypo2000地震定位法对2008年8月30日至2008 年11月30日四川攀枝花-会理发生的地震序列进行精确定位,就两种定位法的震中分布、深度剖面、地震震中平面距离差、震源深度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Hypocenter地震定位法与Hypo2000地震定位法定位结果比较吻合,定位效果较好.从Hypo2000方法给出的定位结果可以看出震中集中和收敛更清晰地勾画出了地震断层的空间走向.地震序列震中呈近南北方向分布, 总长度约37 km..地震序列主要集中在元谋断裂带,震源深度的优势分布在5~15 km之间, 平均震源深度为9.7 km. 相似文献
7.
8.
利用台阵分析软件、“十五项目”地震分析软件,结合新疆强震台网数据与新疆地震台网数据的交切法和俄罗斯科学院提供的比什凯克科学站地震数据、新疆强震台网数据与新疆地震台网数据的交切法,对2008年10月5日乌恰6.8级地震进行了重新定位。分别采用4种方法进行定位,对定位结果进行比较与讨论。分析后判定,2008年10月5日乌恰6.8级地震类型为主震余震型。并利用新疆地震台网清晰震相对6.3级余震也进行了定位。 相似文献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