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2篇 |
免费 | 28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2篇 |
大气科学 | 166篇 |
地球物理 | 53篇 |
地质学 | 48篇 |
海洋学 | 224篇 |
天文学 | 2篇 |
综合类 | 31篇 |
自然地理 | 64篇 |
出版年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17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22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23篇 |
2016年 | 23篇 |
2015年 | 30篇 |
2014年 | 46篇 |
2013年 | 44篇 |
2012年 | 36篇 |
2011年 | 53篇 |
2010年 | 41篇 |
2009年 | 43篇 |
2008年 | 24篇 |
2007年 | 40篇 |
2006年 | 33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5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使用Anderson-Ⅱ型9级撞击采样器测量了南京市鼓楼商业区、江北工业区、钟山风景区和宁六高速公路交通源春、夏、秋三季的大气气溶胶质量浓度。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市PM2.1和PM10的质量浓度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秋季>春季>夏季;ρPM10春季为167.47 μg/m3,夏季为 85.99 μg/m3,秋季为238.99 μg/m3;ρPM2.1春季为59.66 μg/m3,夏季为42.80 μg/m3,秋季为100.15 μg/m3。不同季节中ρPM10和ρPM2.1均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夏季相关性最好,相关系数为0.952;秋季次之,相关系数为0.783;春季相对较差,相关系数为0.613。城市不同功能区之间ρPM2.1和ρPM10的质量浓度值差异很大,交通源>工业区>商业区>风景区。城市不同功能区的质量浓度谱分布基本一致,均为双峰型分布,峰值分别位于0.43~0.65 μm/m3和9.0~10.0 μm/m3。南京市春、夏、秋三个季节大气粒子质量浓度谱为双峰分布,粒子主要集中在0.43~3.3 μm/m3的粒径段。江北工业区ρPM10和ρPM2.1质量浓度的相关系数为0.814,略高于鼓楼商业区的0.797。 相似文献
2.
西藏羊八井辐射观测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西藏羊八井2009年5月至2010年4月的辐射观测数据,统计了总辐射、紫外辐射、长波辐射、净辐射的日变化、月变化和季节变化,并分析了地表辐射超过太阳常数的发生频率及原因。结果表明,羊八井地区总辐射、紫外辐射、长波辐射、净辐射均表现出明显的日变化、月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总辐射与地表短波反射辐射、总辐射与紫外辐射均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大气逆辐射和地表长波辐射之间呈现出一定的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2006 ~ 2007年“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项目在台湾海峡西侧获取的大面水温、盐度走航资料,结合座底式海床基系统获取的海流剖面以及近海底水温观测结果,系统地阐述了台湾海峡西侧水动力环境在春、夏和晚秋初冬3个季节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春季台湾海峡西侧海水垂向混合比较均一,等温线和等盐线分布大致与岸线平行,盐度和水温呈现从北往南逐渐升高、自近岸向远岸递增的特点.福建沿岸海流具有明显的正压海流特征,且为逆风的东北向海流,其最大流速(约0.25 m/s)出现在泉州外海;与此相对应,浙闽沿岸水仅局限于泉州以北近岸海域的中上水层,其盐度小于32.4.夏季台湾海峡西侧局部海域呈现典型的上升流特征,汕头、东山和南日岛外海近海底存在着明显的低温(<25℃)高盐水(>33.8)涌升中心.福建沿岸海流流向与盛行的西南季风一致,除汕头外海10 m层流速(0.19 m/s)比25 m层流速(约0.15 m/s)略大,其他海域仍具有正压流特点,最大流速(约0.40 m/s)出现在平潭外海附近.晚秋初冬台湾海峡西侧海域盐度和水温的空间分布比较接近,整体呈近岸低外海高,并随纬度降低而增加.调查期间浙闽沿岸水在2007年12月26日左右开始出现在平潭岛外海附近,随后从2008年1月15日左右整个台湾海峡西侧被南下的浙闽沿岸冷水(<17℃)控制;厦门以南近海余流流速明显小于厦门以北海域,并存在着显著的垂向流剪切. 相似文献
4.
基于南沙群岛海域综合科学考察11个航次的实测资料,研究了南沙群岛海域的混合层深度季节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南沙群岛海域混合层深度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并且与季风和海表热通量的变化密切相关。春季,风速较小且风向不稳定,海面得到的净热通量全年最大,上层水体层结稳定,混合层深度较小;夏季,南海西南季风盛行,上层为反气旋式环流,海面得到的净热通量减少,混合层呈加深的趋势;秋季,海面净热通量继续减少,混合层深度达到最大值;冬季,东北季风驱动下形成的上层气旋式环流引起深层冷水的上升,限制了混合层的加深。 相似文献
5.
西安高陵人工林土壤干层与含水量季节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测定,利用烘干称重法对高陵地区丰水年前后不同人工林下0~6 m土壤含水量及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2年高陵田家村中国梧桐林和杨树林下160~400 cm范围内均已发育了土壤干层。经过2003年丰水年充沛的降水补给,2004年高陵团庄槐树林、杏树林0~6 m土层均未出现土壤干层,说明水分在丰水年得到很好恢复。丰水年后梨、杏、槐三种人工林160~400、410~600 cm层位土壤含水量均显示春季最高,夏季次之,秋季降到最低或略微上升。 相似文献
6.
The seasonal variations in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structure were investigated for the Sanggou Bay (SGB) and the adjacent Ailian Bay (ALB) and Lidao Bay (LDB) in Shandong Peninsula,eastern China.The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cell abundance of phytoplankton in the bay waters in spring (April 2011),summer (August 2011),autumn (October 2011),and winter (January 2012) were examined using the Uterm6hl method.A total of 80 taxa of phytoplankton that belong to 39 genera of 3 phyla were identified.These included 64 species of 30 genera in the Phylum Bacillariophyta,13 species of 8 genera in the Phylum Dinophyta,and 3 species of 1 genus in the Phylum Chrysophyta.During the four seasons,the number of phytoplankton species (43) was the highest in spring,followed by summer and autumn (40),and the lowest number ofphytoplankton species (35) was found in winter.Diatoms,especially Paralia sulcata (Ehrenberg) Cleve and Coscinodiscus oculus-iridis Ehrenberg,were predominant in the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throughout the study period,whereas the dominance of dinoflagellate appeared in summer only.The maximum cell abundance of phytoplankton was detected in summer (average 8.08 × 103 cells L-1) whereas their minimum abundance was found in autumn (average 2.60 x 103 cellsL-1).The phytoplankton abundance was generally higher in the outer bay than in the inner bay in spring and autumn.In summer,the phytoplankton cells we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south of inner SGB,with peak abundance observed along the western coast.In winter,the distribution of phytoplankton cells showed 3 patches,with peak abundance along the western coast as well.On seasonal average,the Shannon-Wiener diversity indices of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ranged from 1.17 to 1.78 (autumn 〉 summer 〉 spring 〉 winter),and the Pielou's evenness indices of phytoplankton ranged from 0.45 to 0.65 (autumn 〉 spring 〉 summer〉 winter).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phosphate level w 相似文献
7.
8.
TRMM卫星降雨雷达观测的南海降雨空间结构和季节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热带降雨计划卫星(TRMM)获得的雷达降雨资料,对南海及其周边区域(简称南海地区)降雨的空间分布和季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海地区的降雨在空间上分布很不均匀,同时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除了副高活动、季风潮、冬季冷涌和热带低压活动等天气过程,南海周边广泛分布的山地地形对该地区的降雨分布也产生强烈影响,降雨呈现南部高于北部、东部高于西部的分布特征?与CAMP和台站资料相比,PR观测具有更丰富的空间结构,能够更好地体现降雨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特征、反映高大的山地地形对降雨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湿度效应及其对降水中δ18O季节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提出了湿度效应的概念, 即降水中稳定同位素比率与大气的温度露点差ΔTd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对两个气候特征完全不同的取样站乌鲁木齐和昆明降水中δ18O与温度露点差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尽管两站的δ18O与ΔTd的季节变化存在差异, 但它们的湿度效应是显著的. 利用稳定同位素动力分馏模型并根据500 hPa月平均温度的季节分布对昆明站云中凝结物中δ18O进行了模拟, 模拟的月平均δ18O与月平均温度的变化具有非常好的一致性, 说明昆明站云中凝结物中的氧稳定同位素具有温度效应. 这个结果与地面降水中氧稳定同位素的降水量效应截然不同. 昆明站降水中δ18O一定程度上指示大气的干湿状况, 同时也间接地指示降水量的多寡或季风的强弱. 湿度效应的存在, 影响降落雨滴中稳定同位素蒸发富集的强度以及雨滴与大气之间稳定同位素物质迁移的方向. 它不仅改变降水中稳定同位素比率的大小, 也改变其季节分布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用小麦岛和团岛观测站提供的青岛近海气象和水温资料,以适于SO2气体和硫酸盐(SO42-)气溶胶的干沉降模型研究了模型中的输送阻尼对两种污染物质干沉降速率的贡献,并计算了2003年青岛近海地区两种污染物质干沉降速率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对SO2而言,粘性副层传输系数对沉降速率的贡献大于空气动力学传输系数;对于SO42-,空气动力学传输系数对沉降速率的贡献要大于表面传输系数。SO2和SO42-的干沉降速率变化范围分别为0.187~0.868cm/s和0.188~0.532cm/s。两种污染物质干沉降速率的四季变化有相似的规律,即冬季>秋季>春季>夏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