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化学提取方法对太湖6个样点,巢湖4个样点和龙感湖3个样点的表层沉积物和沉积物柱样进行了生物可利用磷(BAP)测定.北太湖表层沉积物的平均含量为259.5mg/kg,而西部湖区平均含量为114 6mg/kg,湖心区平均含量为40.6 mg/kg,而东太湖平均含量为50.7 mg/kg,呈显著北高南低的特点.巢湖西部湖区表层沉积物的BAP平均含量为 254.2 mg/kg,而东部湖区BAP含量降低为101.9mg/kg.龙感湖表层沉积物BAP平均含量为67.8 mg/kg.显著表明污染程度较高的湖区沉积物的BAP相应较高.BAP在沉积物中随深度呈指数降低,显示生物可利用磷在沉积作用下向稳定的非活性磷转化.夏季沉积物中的BAP由于生物活性的增强向溶解态活性磷转化过程增强,显示为较低的BAP含量.BAP 含量与水体溶解态活性磷呈正相关关系,且该相关性在BAP含量较低的样点好于高BAP的样点. 相似文献
2.
通过文献调研,分析巢湖富营养化的历程及其与合肥市社会、经济与人口发展的关系,同时利用遥感解译和野外调查监测方法分析2012和2013年巢湖主要富营养化指标及蓝藻水华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进一步探讨各个阶段湖泊治理措施对巢湖富营养化过程的影响.研究发现:近30年间,1984-1994年是巢湖水质的主要恶化阶段,在1990s中期巢湖的富营养化达到了近30年的峰值,这主要是经济快速发展、污染治理投入有限所致;1995-2007年,巢湖的水质逐步改善,恢复到1980s中期略高的水平,这得益于“九五”和“十五”期间的大量投入,对污、废水进行处理,限制了污染物直接入湖;但是2008年以来,巢湖的水质改善效果并不明显,富营养化维持在较高水平波动,这可能是因为合肥市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原有的污、废水处理后入湖的减排方式已经不能进一步有效削减巢湖的污染负荷.巢湖富营养化在空间分布上呈现西高东低的渐变趋势,这主要是由西部主要入湖河流污染所致.通过对比2012和2013年的空间分布数据发现,2013年主要入湖污染河流河口水质相对2012年均有所好转,其中十五里河河口的好转比南淝河河口明显.综合长期及全湖富营养化水平的变化分析,现阶段巢湖富营养化的治理亟需改变经济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实施污废水尾水提标改造、畜禽养殖污染控制和面源污染控制等控源工程,以进一步降低巢湖的富营养化程度. 相似文献
3.
4.
本文分析了巢湖主要入湖河流河口区表层沉积物及西部湖心区沉积岩芯中Al、Fe、Ni、Cr、Cu、Zn、Pb、Li、V等金属元素变化特征,采用地球化学方法对金属元素变化的"粒度效应"进行矫正,并以Li、V为参照元素对矫正结果进行检验;参考历史沉积物,对河口区及西部湖心区沉积物重金属人为污染特征进行分析;结合沉积岩芯210Pb年代结果,估算西部湖心区近150a来Ni、Cr、Cu、Zn、Pb等重金属元素的人为污染贡献量.结果表明,河口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南淝河河口重金属人为污染最重,其中Ni、Cr、Cu、Zn、Pb的人为污染贡献量分别为12.2、32.2、25.3、479.9和76.0 mg/kg,分别占总含量的35%、37%、64%、92%和77%;其次是柘皋河河口,主要重金属污染元素为Cu、Zn和Pb,人为污染贡献量达57.6、57.0和19.5 mg/kg,分别占总含量的73%、47%和36%;而派河、白石山河、杭埠河等河口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人为污染程度较弱.巢湖西部湖心区主要污染元素为Cu、Zn、Pb,人为污染开始于1950s,1980年以来其人为污染贡献量显著增加,平均为16.2、245.6、47.8 mg/(m2.a),分别占各元素沉积通量的23%、61%和37%;Ni人为污染开始于1980s初期,人为污染贡献量平均为12.6 mg/(m2.a),占其沉积通量的13%左右;Cr基本未受人为污染影响.西部湖心区沉积岩芯及南淝河河口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程度均表现为Zn>Pb>Cu,而且南淝河河口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显著高于西部湖心区.结合主要入湖河流径流量与河口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认为巢湖西部湖心区重金属污染主要通过南淝河输入,来自合肥等城市的废水是主要的污染源.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巢湖湖区及主要出入湖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对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分析,基于地积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沉积物质量基准法对沉积物污染风险进行评价,并对沉积物重金属来源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平均含量显著高于湖区,是湖区沉积物重金属含量的1.18~5.15倍,其中南淝河Cu、Zn、Pb、As和Hg含量较高,分别是背景值的3.53、16.98、3.98、5.84和23.11倍,西半湖Cu、Zn、Pb、Cd和Hg平均含量要高于东半湖,是全湖平均的1.04~1.45倍.地积累指数法和Hå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结果均表明,Cd和Hg是主要的生态风险贡献因子,在所调查的表层沉积物中Cd和Hg数值分别为43.17~3870.94和29.96~924.57,已处于较大风险数值.此外,源分析结果表明,巢湖湖区及主要出入湖河流表层沉积物中Cu、Zn、Pb、Cr、Hg和As相关性显著,具有相似的来源,可能来自于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 相似文献
6.
巢湖富营养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0,他引:46
本文系统论述了20年来巢湖富营养化的研究过程,根据不同阶段对巢湖研究的特点,将巢湖富营养化研究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初步调查阶段、深入研究阶段和应用研究阶段. 综述了巢湖富营养化研究的8个方面的内容,包括流域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调查、水域生态调查与评价、流域水污染源调查与评价、巢湖富营养化机理研究、水质区划与容量研究、流域的非点源污染研究、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研究和内源污染控制研究等. 文中指出了近10多年来缺少对巢湖的基础研究,形成背景资料的断裂,10多年前的研究成果不能完全满足当今巢湖富营养化防治的需要. 目前,巢湖仍然处于全湖富营养化状态,急需对巢湖进一步开展基础研究,为从根本上治理巢湖污染寻求对策. 最后指出了一些主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对巢湖西部柱样以及杭埠河流域土壤的环境磁学研究表明,磁铁矿是决定磁性特征的主要磁性矿物,杭埠河流域是巢湖西部沉积物的主要来源.靠近巢湖西岸的柱样AC1砂含量较高,X、SIRM值较大而xARM/SIRM较低,说明磁铁矿含量较高、颗粒较粗.距岸稍远的柱样AC2砂含量较低,X、SIRM值也较低,其变化与XARM较相似,与粘土含量变化也有一定程度的相似,AC2沉积物X、SIRM值较ACI小,但XARM/SIRM较高,说明磁铁矿含量较低且颗粒较细.杭埠河流域土壤的磁性测量结果表明,砂、砾含量高的粗骨土磁性最强,富含粗颗粒磁铁矿.巢湖柱样沉积物砂的含量随踞岸远近而不同, 反映了沉积环境的水动力不同,由此产生明显的磁性特征差异,实质是对沉积动力的响应.研究表明磁性参数XARM/SIRM 可以间接反映沉积物中粘土含量的高低变化. 相似文献
8.
通过巢湖南灵钻孔(ACN)的植硅体化石的系统研究,划分出六个植硅体组合带.并根据各植硅体组合带主要成分所反映的生态特征,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CA),恢复了该区中全新世以来的古气候与古环境变化:自5600 aBP以来气候划分为3个相对寒冷期(5600-5200 aBP、4600-3600 aBP、2500-2100 aBP)和3个相对温暖时期(5200-4600 aBP、3600-2500 aBP、2100-1800 aBP);并讨论了各个时期巢湖流域的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9.
采用野外调查的方法,结合趋势对应分析(DCA)及典范对应分析(CCA)的手段,研究春季巢湖流域河湖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3种,分属8门(硅藻门、绿藻门、蓝藻门、隐藻门、金藻门、甲藻门、裸藻门和黄藻门).在巢湖水体中,硅藻门、蓝藻门及绿藻门的数量之和占总数量的93.5%,为优势种群;蓝藻门中的项圈藻占总数量的21.9%,成为优势种.巢湖流域出入湖河流水体中,硅藻门、蓝藻门及绿藻门的数量也最多,占总数量的82.6%,为优势种群;蓝藻门中的席藻和束丝藻数量分别占总数量的38.3%、32.6%,成为出入湖河流水体中的绝对优势种.DCA分析表明巢湖流域水体浮游植物群落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CCA分析表明巢湖水体浮游植物空间分布主要受水温、浊度和硝态氮浓度的影响;南淝河和柘皋河浮游植物空间分布受叶绿素a和硝态氮浓度的影响;而裕溪河、兆河和白石山河、杭埠河和丰乐河、派河浮游植物空间分布则受叶绿素a和磷酸根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悬浮物浓度是水质评价的重要参数.对2009年6月巢湖实测的高光谱数据进行小波变换以去除数据冗余,减少建模时间.考虑到不同的小波基函数和分解尺度对数据压缩的影响,采用3个指标作为评价标准,最终选择小波基函数为Db4,分解尺度为4的小波变换,经小波变换后,原来的451个波段的光谱数据压缩为34个特征变量.利用小波变换后的光谱数据建立了悬浮物浓度反演的偏最小二乘法(PLS)模型,其中20个样本用于建模,9个样本用于验证,结果表明:当主成分个数为3时,PLS模型具有最佳的效果,此时模型的R2为0.93,R2(pred)为0.89,PRESS为3.29,3个主成分累积解释了98.60%的自变量信息和92.37%的因变量信息.此外,PLS模型能够充分利用高光谱数据信息,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R2=0.93,RMSE=4.77mg/L,MAPE=9.02%).通过与单波段模型、光谱一阶微分模型及波段比值模型的对比分析得出,PLS模型无论是从建模样本精度还是验证样本的误差方面均高于传统的经验模型,适合于利用高光谱数据进行悬浮物浓度的反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