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115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40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135篇
海洋学   17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6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不同气候情景下华北平原蒸发与径流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生成的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中23种气候模式的情景集成数据,采用Schreiber公式和Thornthwaite方法计算实际蒸发和径流,分析了2001—2060年SRES A1B、A2和B1这3种情景下,华北平原气温、降水、蒸发与径流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未来华北平原气温呈升高趋势,且冬半年升温幅度大于夏半年;降水亦呈增加趋势,而冬半年降水增加幅度小于夏半年;与此相应,华北平原蒸发和年径流呈增加趋势,增幅和空间差异随时间推移而增大,到2041—2060年蒸发将上升7.1%~9.4%,径流将增加8.7%~10.7%。  相似文献   
2.
王亮  朱仲元  刘轩晓  何桥 《高原气象》2012,31(4):1158-1165
为了解近50年滦河上游气温和降水气候的变化特征、趋势及其对该流域径流量的影响,利用1956-2009年滦河上游的实测气温、降水量和径流深资料,分析了该流域气温、降水和径流深的年均和季度变化的时间序列,并建立了该流域气候变化对径流影响的复相关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年径流深随着年降水量的减少而减少,随着年平均气温的升高而减少;春、夏和秋季的径流深随着同期降水量和气温的变化趋势与年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冬季径流深则相反,而且其变化幅度非常小。  相似文献   
3.
长江干流日径流序列的多重分形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长江干流寸滩、宜昌和大通三个主要控制水文站多年的日径流资料,运用多重分形消除趋势波动分析 (MF-DFA)等方法,识别长江流域不同空间尺度上径流序列的多重分形特征,并采用推广的乘积阶次模型,对多重分形谱进行拟合。结果表明: (1)长江干流的日径流序列具有自相似的多重分形特征,该多重分形特征是由序列内在的长程相关性引起的;(2)长江干流日径流序列的多重分形谱可用推广的乘积阶次模型进行描述,模型拟合的参数a、b可作为该水文站点的特征参数,能够对降雨径流模型有效地进行检测;(3)长江干流日径流变化的复杂程度具有空间差异性。下游大通水文站径流序列的奇异性大于上游两站点,其径流变化过程更为复杂,而上游两站奇异性相差不大。造成三个站点径流过程变化复杂程度差异的主要原因,包括集水面积、来水组成、降水特点和下垫面状况等。  相似文献   
4.
扎赉诺尔煤田地处山前,有利的地理环境条件形成了独特的水文地质特征—地下水的垂直分带和地下水顺层径流。其特有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导致了地下水成分的差异性。本文从水文地球化学的角度,对煤田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进行了论述分析。  相似文献   
5.
乌鲁木齐河山区流域较之山前平原区有着充沛的降水,是径流形成的基础。降水量随海拔增加而增加,高山带降水以固态为主,使冰川成为山区流域重要的水储存形式。降水观测误差对流域降水量和蒸发量的估算有较大影响。冰雪消融可以依据常规气象要素的参数化热通量表达式来计算。在高山草甸蒸发量的观测、计算中,蒸渗器称重法与波恩比率法较之通量-梯度法有较高的观测精度。山区流域径流系数随流域平均海拔增加而增加,高山冰川作用区在径流形成和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宝成  邵洪文  韦波 《新疆地质》2006,24(3):267-269
通过对大南湖煤田一井田含水层特征、水力联系、地下水补给、径流与排泄及地下水化学特征等因素的分析,确定该井田水文地质条件类型,为矿床开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天山及其北麓的降水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霞  任宜勇  汤浩  陈洪武 《冰川冻土》2005,27(3):381-388
利用中天山地带85.0°~90.0°E,42.5°~45.0° N 范围内17个气象站1961-2000年的降水、气温观测数据及美国NCEP/NCAR1950-2000年再分析月平均资料进行计算和分析, 结果表明: 这一区域近年来降水呈现上升趋势, 且冬、夏季相对显著, 山区降水增幅大于山前平原地带. 年代际变化表现为60-70年代降水量减少, 80-90年代逐步增加. 大气可降水量多年也表现为增加趋势. 近50 a来该地区上空的水汽输送状况显示, 年平均大气水汽输入为9 217.8×10 8 m3, 输出水汽8 625.7×10 8 m3, 净收支为592.0×10 8 m3, 且水汽收支主要取决于夏半年的水汽输入量, 境外全年输入的水汽只有6.4%转化为降水. 从50-90年代水汽净收支总体上呈减少趋势, 只在90年代有略微增长. 结合该地区的河流径流增加、冰川物质平衡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说明中天山北麓近年来降水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该地区内部的水循环量增加和水循环速率提高.  相似文献   
8.
灵活架构水文模型在不同产流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给定的流域,选择合适的水文模型进行模拟是水文学研究的难点。选取中国11个典型流域,划分为蓄满产流区、超渗产流区及混合产流区,分别验证4种经典概念性模型与4种灵活架构模型。研究表明:蓄满产流区灵活架构模型难以提高模拟精度,但可以检验模型构件对模拟结果的影响,排除不合实际的模型结构;超渗产流区灵活架构模型可以提高模拟精度,但缺乏系统性,难以完整准确地描绘水文过程。综合而言,灵活架构模型表现不稳定,通用性差,但架设与修改方便,易于确定流域产汇流关键过程,是水文模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青海湖流域河川径流特征及其对降水的滞后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青海湖流域的布哈河为例,采用变差系数、集中度和集中期等指标,对青海湖流域内径流量、降水量在年代、年际、季节等时间尺度上进行分析,并用集中期来反映河川径流对降水的滞后效应。结果显示,河川径流年内主要集中在6—10月,特别是7月中旬至8月中旬之间;降水主要集中在5—9月,特别是7月;径流量与降水量存在极大的相关性(r=0.746>0.443=α0.001(47)),径流对降水具有滞后效应,多年平均滞后时间为20 d左右。  相似文献   
10.
孙卫国  程炳岩  李荣 《中国沙漠》2010,30(3):712-721
 采用交叉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黄河源区达日站四季径流量与区域降水量、蒸发量以及最高、最低气温之间的时频域统计特征,讨论了黄河源区河川径流的季节变化及其与气候要素之间的多时间尺度相关。结果表明,黄河源区径流量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存在着2~4 a、6~8 a和12~22 a尺度的显著变化周期。夏秋季径流变化与区域降水量之间年际和年代际尺度正相关振荡的凝聚性最强,秋季两者相关程度更高;夏季径流与区域蒸发量、最高和最低气温的年代际尺度相关凝聚性高于秋季,径流变化对区域蒸发和气温异常的响应时间也不相同。冬春季径流变化与最高、最低气温的高凝聚性相关表现在年际尺度共振周期上,春季径流与最高气温的负相关程度高于冬季,冬季径流与最低气温的正相关高于春季。分析认为,区域降水量是黄河源区丰水期径流变化的主导因子,最高、最低气温对枯水期径流变化具有重要影响;不同季节气候要素对河川径流的影响机制不同,径流变化对区域气候异常的响应时间存在差异,黄河源区径流变化是气候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