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篇 |
完全免费 | 131篇 |
专业分类
地球物理 | 160篇 |
出版年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26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4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对湖泊富营养化评价的一般方法入手,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湖泊富养化综合评价的一些方法,提出:营养状态指数法由于可对湖泊营养状态进行连续的数值化的分级,从而为湖泊富营养化机理的定量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应是今后湖泊富营养化评价中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根据1950 ̄1995年期间对太湖水体进行的各次综合性研究结果分析:太湖水质和营养程度大致每10 ̄15年上升一个级别,近期变化尤为明显CODMn含量35年来增加了136%,总磷近年来以9.9%速度上升,浮游藻类80年代以来一直以蓝藻和硅藻占优势,但种群数趋于减少,细胞数据增,局部水域蓝藻水华频发;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中耐污染类增多,枝角类、桡足类和环节动物、节肢动物数量则降低;鱼类种群数减少,银鱼捕 相似文献
3.
选择西南云贵高原乌江流域的百花湖水库进行了气象、水温度和水化学(DO、FeⅡ和MnⅡ)的连续监测(13个月).结果表明,由于气候等原因,百花湖水库的水体在夏季形成分层,但是没有典型分层湖泊的温跃层变化,这种水体温度结构可以在4-10月保持稳定;这种"不显著的"温度分层结构,有效限制了上下水团的混合,形成显著的水体溶解氧分层,氧化/还原界面可达到水深8m左右.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贵州多座水库频繁出现的季节性水质恶化现象,与水库水体混合期(多为夏末初秋),水体分层结构失稳有关.上下层水体的垂直交替,使下层水体中的还原性物质带入上层湖水,造成表层水体缺氧和表观浑浊,鱼类窒息死亡.在百花湖水库的研究表明,西南地区深水水库,可以在夏季出现一定的水体温度分层结构,并导致显著的水体水化学(如溶解氧)分层,进而影响水库水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4.
5.
6.
7.
2001-2002年的调研结果显示,官厅水库为富营养型湖泊.初级生产力为浮游藻类与大型水生高等植物混合型.浮游藻类细胞密度为1126.54×104cells/L,其中蓝藻占53.4%,绿藻占32.1%.优势种为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flos-aquae)和铜绿微囊藻(M.aeruginosa).7-10月库区水体出现大面积的微囊藻水华.TN、TP分别为1.182mg/L和0.045mg/L,水体已达富营养.官厅水库TN和TP的质量浓度比大于7,Chla与TP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磷是水体中初级生产力增长的限制性营养盐.官厅水库的污染物主要来自点源,其次是面源和内源.应以点源为主进行综合防治,恢复其饮用水源地功能,以缓解北京市淡水资源的紧缺状态. 相似文献
8.
根据2005年的综合调查资料和1980年以来的常规监测资料,分析了云南高原深水湖泊抚仙湖透明度的空间分布、年际变化及影响因子.2005年6-7月抚仙湖水体透明度范围为0.5-6.2 m,平均值为4.6 m,透明度分布的总体格局是:南区>北区,湖心区>沿岸区,河口区较低.藻类和悬浮物是影响透明度空间分布的主要因子,随着水体中藻类和悬浮物的增加,透明度下降.近20多年来,抚仙湖透明度呈下降趋势,藻类增加是直接影响因子,水体总氮、总磷的增加促进了藻类的增殖,是重要的间接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9.
采用室内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扰动情况下运河(杭州段)表层沉积物磷的释放对上覆水的影响以及投加石灰、投加三气氛发化铁、连续曝气、换水清洗等措施对沉积物磷释放的控制效果,研究表明,在扰动、开放体系条件下,运河(杭州段)沉积物磷释放导致的上覆水总磷浓度在释放初期最高,随时间逐渐下降,表现出净吸附,采集于有机污染较重河段的沉积物磷释放能力显著高于总磷含量较高但以重金属污染为主的河段的沉积物,上覆水投加石灰最终导致沉积物磷释放量的增加,投加三氯化铁显著降低了上覆水总磷浓度,上覆水连续曝气降低了上覆水的平衡磷浓度、换水清洗对上覆水磷浓度的降低效果是有限的,然而上述措施均未能将上覆水总磷浓度控制在V类水的浓度限定值以下,因此,就上覆水TP的浓度指标而言,运河(杭州段)沉积物的内源释放对其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0.
由于风浪对浅水湖泊底泥的强烈扰动作用,底泥再悬浮的生态效应研究成为目前国际研究热点之一.但方法的缺乏极大地限制了有关底泥再悬浮环境效应的深入研究.本研究应用一种新的沉积物再悬浮装置,模拟了太湖南部长兜港水域不同风浪影响下悬浮物的垂向分布,获得水柱总悬浮物量(T)与扰动频率(n)的定量关系:T=19.77×exp(n/2.61)-71.7.结合现场实测风情下的水柱总悬浮物量,建立了室内水动力条件、水柱总悬浮物量和现场风情的定量关系.研究2004年10月至2005年10月太湖全年代表性小风、中风及大风与再悬浮装置的扰动频率对应关系,估算了小风、中风和大风常规风情引起的总悬浮物量分别为159、230、425 g/m2.结果表明,模拟获得的太湖悬浮物垂向分布规律与现场状况较为接近,是目前较为适用的浅水水体沉积物再悬浮模拟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