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研究了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及其降解产物 4 壬基酚对水生生物的毒理效应。结果表明 ,壬基酚聚氧乙烯 (10 )醚和 4 壬基酚对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各级生物都有一定的急性毒性 ,水生生物对这 2种化合物的敏感性顺序为 :枝角类 >鱼类 >藻类 >微生物 ,且 4 壬基酚的毒性程度较壬基酚聚氧乙烯 (10 )醚更强。Ames试验同时表明 4 壬基酚具有致突变性 ,而壬基酚聚氧乙烯 (10 )醚则不显致突变活性。建议这 2种物质在水环境中的允许浓度为 :ρ(4 壬基酚 )≤ 0 .0 14mg/L ;ρ(壬基酚聚氧乙烯 (10 )醚 )≤ 0 .6 0mg/L。 相似文献
2.
于2005年11月采集了大通湖及东洞庭湖区湖水和水生生物样品,并测定了水和水生生物样品中重金属(Cd、Pb、Hg、As)的含量,并对湖区生物体重金属进行了污染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大通湖及东洞庭湖区湖水中重金属含量较小,绝大部分采样点水质都属于国家Ⅰ类水标准;水生生物体内CD、Pb含量为虾>螺>鱼,Hg的含量为鱼>螺>虾,As的含量为螺>虾>鱼;而鱼类重金属含量则为底栖鱼类>中上层鱼类,肉食性鱼类>植食性鱼类.大通湖及东洞庭湖区生物体中CD、Pb的污染指数为虾>螺>鱼,Hg的污染指数则为鱼>螺>虾,As的污染指数则为螺>虾>鱼. 相似文献
3.
对藏南江孜县床得剖面白垩系黑层和红层沉积岩进行的有机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黑层有机碳含量高于红层5~10倍,红层和黑层饱和烃主峰碳数分别为nC25和nC23;黑层和红层沉积有机质的母质来源都以水生植物和菌藻类等低等生物为主,陆源有机质的输入非常有限;但饱和烃的分布和主峰碳数的差异可能反映了有机母源物质在种群方面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可能主要是水体温度存在差异造成的,即红层发育时期水体温度可能高于黑层沉积时期.而在高温度条件下,水生生物和陆生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限制,造成原始有机质产率和有机质沉积保存量低可能是红层沉积岩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溶解性有机质广泛存在于天然水体中,具有重要的生态与环境意义.然而在环境科学领域内,天然水体中的溶解性有机质长期以来仅仅被作为惰性的吸附剂对待,其自身的与生物的直接作用却一直被忽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溶解性有机质自身即具有生物效应.它能在生物表面吸附.并影响细胞膜的电化学性质与膜渗透性,能被生物吸收,进而诱导生物体内化学物质应激反应,诱导并调节生物体内代谢酶的活性,同时对生物产生一定的内分泌干扰效应.溶解性有机质对生物的轻度刺激作用是影响污染物的生物浓缩及毒性效应的重要因子之一,系统地研究其中的机制对评价实际环境中污染物的生态风险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溶解性有机质与生物的直接作用的相关研究成果,并探讨目前此分支领域研究中出现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5.
6.
多型异源物质抗性机制(multixenobiotic resistance mechanism,MXR)是在水生生物中广泛存在的1种对外源毒性物质的重要防御机制,其分子基础与哺乳动物细胞系的多药抗性机制非常相似,ABC(ATP binding cassette,ABC)转运蛋白超家族中的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参与并介导了该抗性机制。本文从P糖蛋白活性和组织分布,P糖蛋白的诱导和抑制,P糖蛋白的表达和调控,多型异源物质抗性机制中P糖蛋白的可能作用模式等几个方面综述了异源物质存在条件下水生生物多型异源物质抗性机制中P糖蛋白的研究现状。大量研究表明,多型异源物质抗性机制是水生生物体的一个重要细胞防御机制。P糖蛋白作为能量依赖性的外排泵,通过水解ATP或与ATP结合将广谱的异源物质(如毒素、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泵出胞外或促进异源物质在特定的细胞或细胞器内滞留或隔离,从而防止异源物质与细胞内的靶分子结合,降低异源物质对细胞造成的伤害,提高生物体的抗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7.
湖泊沉积有机氮同位素组成与有机质的来源有关。沉积有机氮降解过程中一般不发生氮同位素分图1红枫湖现代沉积物有机氮同位素组成变化Fig.1Variationsofδ15NorgwithdepthsinamodernsedimentcoreofHongfengLake.馏,降解前后有机质氮同位素组成基本相同。由于现代湖泊陆源有机质输入稳定,因此沉积有机氮同位素组成主要取决于水生有机质(水生生物)。而水生生物的氮同位素组成又取决于其同化吸收的DIN的氮同位素组成和同化吸收率。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湖泊外源DIN输入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结果反映在湖泊水体DIN负荷和δ15N值的变化。随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湖泊网围养殖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2018年全年3次于洪泽湖养殖网围及主要出入湖河道开展调查,通过对比洪泽湖不同区域(河口、湖心、网围区、外围区和拆除区)水质及水生生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养殖网围拆除后湖泊生态系统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洪泽湖不同区域的水质及水生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养殖区水体总氮、总磷及悬浮颗粒物浓度明显低于河口和湖心,但浮游动植物密度及生物量则整体高于河口和湖心,且养殖区蓝藻、轮虫所占比重较高,这种分布差异很大程度上受外源输入及水动力条件影响.与之相对,养殖区内网围区、拆除区和外围区的水质及水生生物群落结构差异并不明显,表明养殖网围拆除后的短期时间内水质并未明显改善,且高藻类密度、低透明度的水体环境也不利于沉水植物的萌发生长与群丛恢复,有必要进一步采取合理有效的生态修复措施促进养殖迹地生态系统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5月20日,天鹅洲国家级长江豚类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和中科院的科研人员与旱情赛跑对江豚展开保护工作。在监测一只江豚的生活状况时,小家伙仿佛通人性般流下一滴“眼泪”,这一动人的瞬间被收进新华社记者的镜头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