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5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48篇
海洋学   7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通过腾格里沙漠西北缘青土湖沉积物粒度、有机碳、碳酸盐、碳氮比和有机质稳定同位素等多项沉积学气候代用指标及精确定年的综合分析,建立了该区域全新世中期9.0~3.0 cal.kaBP的古气候演化序列。结果表明,9~7.8 cal.kaBP期间,区域的水分条件和温度逐渐上升,植被状况好转,此阶段属于全新世早期向全新世暖湿期转变的过程;而在7.8~7.5 cal.kaBP期间出现了显著的百年尺度的干旱事件,沉积物主要以砂质沉积为主,此时湖泊生产力显著下降;全新世期间最为暖湿的气候适宜期出现在7.5~5.0 cal.kaBP;5.0 cal.kaBP以来,该区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干旱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豫西渑池盆地湖泊沉积特征与古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渑池盆地池底村古湖泊沉积剖面进行连续采样,在粒度组成和有机碳含量分析的基础上,结合14C年代测定(校正为日历年龄),重建了盆地区末次冰盛期以来的气候环境演化进程:19 543~9 240 cal.a B.P.,气候比较干燥,古湖泊尚未形成;9 240~8 039 cal.a B.P.,气候由干冷向暖湿化方向转变,古湖泊开始形成;8 039~3 473 cal.a B.P.期间,气候温暖湿润,湖泊水位最高;3 439~2 931 cal.a B.P.期间,气候波动剧烈,总体上气候较前一段干旱,湖泊水位下降;2 931~2 423 cal.a B.P.期间,气候干旱,古湖泊干涸。盆地区的人类文化演进对气候环境变化的响应十分明显,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3.
山地灾害和人类活动干扰下九寨沟下季节海的沉积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寨沟是我国旅游强度最大的山地旅游地之一,山地灾害是其旅游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为了探讨山地灾害和人类活动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以下季节海湖泊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利用137Cs和210Pb建立年代标尺,对沉积物粒度进行了分析.137Cs和210Pb定年法确定湖底下38.5 cm处为1952年的沉积物,50 cm处为1848年的;沉积物粒度分析结果显示,剖面内中值粒径平均值偏大,沉积速率和粗颗粒含量在1952年之后呈明显增大趋势.结果表明,沉积物来源主要是泥石流等山地灾害造成的泥砂人湖、旅游开发过程中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颗粒物质;湖泊沉积对流域内的山地灾害,如泥石流等有较好的响应;森林采伐和旅游开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湖泊沉积.  相似文献   
4.
罗布泊全新世沉积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布泊西湖属开阔湖盆,上世纪30年代其面积达1900km2,但湖心剖面粒度分析的结果表明,其粒度组成与一般开阔湖盆有着显著的不同:沉积物常具黄色与灰色互层结构,层理清晰,黄色层的粒度组成中常含较多粗颗粒砂,灰与黄色层的混合样是以粉砂黏土为主,同时含有一定量的中、细砂,甚至粗砂。根据与风成砂和尘暴沉积的粒度组成对比,可知这种沉积特征与现代尘暴沉积有很大的相似性,因而表明风尘是罗布泊沉积的重要物源,并可据此来恢复10000a以来本区尘暴作用的强弱变化。  相似文献   
5.
泸定昔格达组时代与川西高原隆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位于川西高原东南部边界带内侧的沪定大渡河西岸海于坪,分布着一套厚度颇大的昔格达组河一湖相地层,为我国西南地区广布的昔格达组出露厚度最大的地点之一。海子坪湾湾头一于海于剖面,出露的晚新生代地层厚度大于441m,底部为厚约30m的角砾层,上覆昔格达组,岩性为粘土、粉砂质粘土和泥质粉砂互层,厚4tim。昔格达组沉积结束后,大渡河下切过程中发育了至少6级河流阶地。其中,最高的T6阶地以昔格达组为基座,阶面海拔2230m左右,高出大渡河水面约930m。海子坪湾湾头一于海子剖面的磁性地层研究表明,以距顶深度386二om处为界,以上为高斯正向极性带,其中深度116.0~1525和3050~314.7m的两层  相似文献   
6.
哥德堡事件在湖泊沉积物中的记录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了作者1991─1992年在江苏省高淳县固城湖沉积物岩芯中所取得的高分辨率磁性地层学研究结果。结果揭示出两个反极性事件,其中位于12.5m左右深度、年龄为10307—9727aB.P.的一次反极性事件,可能是哥德堡事件(12000aB.P.前后)在该沉积物中的记录,其年龄上的差异可能是因测年误差所致;另一位于5.5m左右深度、年龄为7085—7005aB.P.的一次反极性事件,在目前国际上已报道的资料中尚无相应年龄的反极性事件可以与之对比,只有朱日祥等在北京房山地区泥炭层中所揭示出的一个年龄为4980─4770aB.P.的反极性漂移与之接近,但两者是否为同一事件的反映,甚或该事件本身是否真实存在,目前都还不能肯定,有待今后进一步工作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藏北喀湖错把拉湖区湖积剖面的研究,建立了该区13kaBP以来的沉积序列,并将13kaBP以来的气候划分为2个干冷期和2个湿润期。其中2个湿润期和第二旋回的干冷期可分别与北半球第一、二新高温期和第二新冰期大致对比,基本反映了末次冰消期以来全球气候变化的一般规律,青藏高原腹地对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是比较敏锐的。  相似文献   
8.
湖沼沉积——过去变化的信息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球系统的变迁历史储存在形形色色的信息库中,但是,这些信息库恰如一场洪水后的图书馆,计算机索引不见了,教科书冲跑了,所能见到的文献亦残缺不全了。在这个劫后废墟上,我们一开始所能找到的只是一大堆百科全书和文献,阅读这些材料显然是十分冗长乏味的。只有通过极为细致的搜寻,才能偶尔见到少量保存完好的珍品。  相似文献   
9.
鄱阳湖组(第四系)的修订及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对鄱阳湖地区 Zk0 1钻孔柱状剖面的研究 ,对鄱阳湖组的定义进行修订、补充 ,认为鄱阳湖组为一套以青灰色淤泥质粘土、黄褐色粘土、粉质粉土为主夹少量粉砂或细砂的湖泊—河口三角洲相沉积。年代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 ,底界年龄约 6 2 10± 12 5 a B.P.,开阔湖泊沉积始于 32 4 0± 180 a B.P.,且由北向南时代渐新 ,具有明显的穿时性  相似文献   
10.
兹格塘错是位于藏北高原腹地的封闭型湖泊,其变化过程可直接反映区域气候变化。对一支深727 cm沉积岩芯中介形虫进行了壳体同位素分析,发现介形虫壳体氧同位素变化主要取决于壳体形成时的湖水氧同位素组成和湖水温度的变化;封闭湖泊湖水的氧同位素组成主要取决于降水和蒸发比值的变化。兹格塘错介形虫壳体碳、氧同位素变化特征表明两者可能受控于不同的环境因子。介形虫壳体同位素记录反映了全新世气候环境变化的整体特征,同时对晚第四纪特征气候事件都有明确记录,包括8.2 ka冷事件、Roman暖期、中世纪暖期以及小冰期等,在响应全球气候变化的过程中又记录了区域间的差异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