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57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42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10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6 毫秒
1.
利用2011年8月在哈密榆树沟冰川采集的5个冰样,通过石蜡切片技术、16SrRNA系统发育分析及无机颗粒粒度分析方法,结合野外考察,对榆树沟冰川冰尘(cryoconite)的结构特征及形成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榆树沟冰川冰尘粒径为0.22~2.9mm,由有机部分(蓝藻、有机质)与无机部分(无机矿物颗粒)结合形成球状聚合体,它的生长具有季节性并且具有生长、裂解交替循环的生命周期;通过核糖体DNA扩增片段限制性内切酶分析(Amplifed Ribosomal DNA Restriction Analysis,ARDRA),将蓝藻16SrRNA基因文库中的214个阳性克隆分为9个不同的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es,OTUs)。经过基因测序、BLAST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将9个OTUs归为:颤藻目,色球藻目和未定类群,其中颤藻目为冰尘中蓝藻的绝对优势类群;冰尘中无机矿物颗粒(d3.5μm)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体积分布的粒径众数值为14μm,较其它冰川而言,粒径众数较大。经估算,冰尘中有机部分所占比例明显大于无机颗粒,故影响冰川消融区表面反照率的主要因素为冰尘中的有机部分。  相似文献   
2.
蓝藻钙信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对钙离子在蓝藻信号传导中的潜在作用进行了研究。大量证据表明,蓝藻能够“感知”与“区分”不同的环境刺激,并以钙瞬变的形式产生反应。这是不同的环境刺激所引起的钙离子的内流或外流的结果。由氮缺乏所引起的钙信号对丝状蓝藻鱼腥藻异型胞的分化非常关键。鱼腥藻PCC7120中钙结合蛋白(CcbP)的发现为钙信号在蓝藻中的作用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CcbP的降解或表达下调是氮缺乏时钙信号产生的主要原因。但是与真核生物相比,蓝藻钙信号的编码与解码机制还不清楚。因此,为了解钙信号如何在蓝藻中发挥作用,还要进行系统的、深入的研究,特别是从细胞水平了解钙信号的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3.
本文继续报道我国西沙群岛海产色球藻目 Chroococcales 的十种蓝藻,隶于三科六属,有八种是我国海产蓝藻的新记录,它们是:铜锈微囊藻 Microcystis aeruginosa Kuetzing,小形色球藻 Chroococcus minor ( Kuetzing) Naegeli,湖沼色球藻盐泽变种 C. limneticus Lemm.var. subsalsus Lemm,易变色球藻 C.varius A.Braun,膜状色球藻C. membraninus ( Meneghini) Naegeli,圆胞束球藻 Gomphasphaeria aponina Kuetzing,附钙管鞘藻 Hormathonema epilithicum Ercegovic 和透明拟丝藻 Johannesbaptistia pellucida ( Dickie) Taylor at Drouet。其中透明拟丝藻形态特征独特,这对于蓝藻类的研究,特别是研究从色球藻目进化到丝状蓝藻类的系统演化具有重要价值,早已为藻类学家们所重视。该种也是我国海产蓝藻属的新记录。 迄今为止,藻类学家们一致认为色球藻目是蓝藻门 Cyanophyta 中最原始、最低级的类群,其植物体最简单,大都是单细胞或简单的群体,而且都十分微小,常被肥厚的胶质鞘所包埋,这就使该目蓝藻能适应复杂的自然环境。所以,在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的研究中它已引起许多学者的注意。有关该目海产种类的分类研究,我国仅有少数报道,这方面的工作还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4.
1994年,日本Kazusa实验室首先启动了淡水蓝藻Synechocystissp.PCC6803的基因组计划,并于1996年完成基因组测序的工作。Synechocystissp.PCC6803基因组大小为3.57 Mb,共有3 168个基因,是目前研究最多也最为透彻的蓝藻基因组。除此之外,美国能源部下属的联合基因组研究所(JointGe  相似文献   
5.
海洋蓝藻束毛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远洋性海洋蓝藻束毛藻(Trichodesmium spp.)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贫营养盐海域的表层水面,是所生存环境中初级生产力的主要贡献者,它能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将空气中游离的氮气转化成可利用的化合态氮,从而减弱了氮营养对初级生产力的限制。  相似文献   
6.
气温对太湖蓝藻复苏和休眠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谢小萍  李亚春  杭鑫  黄珊 《湖泊科学》2016,28(4):818-824
利用2005 2014年每日的卫星数据、气象站和浮标站观测资料研究复苏期和休眠期的平均气温、稳定通过界限温度初终日、周有效积温与太湖蓝藻休眠和复苏时间的关系,探讨气温是否是影响蓝藻休眠和复苏时间进程的关键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太湖蓝藻复苏早晚与春季(3 5月)气温密切相关,春季气温越高,蓝藻复苏时间越早;太湖蓝藻休眠时间与秋、冬季(11次年1月)气温密切相关,秋、冬季气温越高,蓝藻休眠时间越晚.此外根据分析结果发现,太湖首次出现蓝藻水华的时间一般是气温稳定通过9℃初日之后的1个月左右,但上一周期的休眠与下一周期的复苏之间气温异常偏高会导致蓝藻水华首次出现时间早于稳定通过9℃初日;最后一次蓝藻水华出现时间与气温稳定通过4℃的终日相近;在复苏期,湖水中的叶绿素a浓度随周有效积温变化而变化,二者相关系数为0.9.  相似文献   
7.
针对洱海流域蓝藻预警研究所需的气象数据不足的问题,提出洱海气象监测站优化布局方法,采用环境影响统计概念模型分析了对环境产生影响的主要经济因素,根据水体污染指标将洱海各个行政区分为高污染区和低污染区,再考虑汇入洱海支流是否流经高污染区,认为在高污染区支流汇入口是蓝藻发生概率较高的区域。依据2个主要参数:区域污染程度和支流入口,部署气象监测站,该监测站能为洱海蓝藻预警研究提供必要、准确和可靠的水面气温、降雨量以及日照长度等气象参数,将对水环境的监测和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和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孙伟  陈雯  段学军  陈江龙 《湖泊科学》2007,19(2):190-196
契爷石水库是广东省东莞市的一座中型供水水库,为富营养化水体.为改善该水库水质,2002年10月开始从东江调水,以满足供水的水量和水质要求.在调水后的两年期间,对水文、水质和浮游植物种类和数量进行了调查.本文将调查结果与以往(2000年)调查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了调水后该水库水质和浮游植物的特点和调水对水质的影响.调水直接导致TP浓度显著下降,丰水期的TN浓度有一定下降,但调水并没显著降低枯水期TN的浓度.调水后,丰水期水体的叶绿素a浓度有明显的增加,枯水期叶绿素a浓度大大低于调水前.与调水前相比,调水后浮游植物种类数有明显增加,特别是绿藻种类,蓝藻中的假鱼腥藻和针状蓝纤维藻仍为浮游植物优势种,但硅藻中的短小曲壳藻和针杆藻等成为新的优势种,裸藻的数量大为减少.  相似文献   
9.
蓝藻聚铁作用的模拟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验模拟前寒武纪大气的高二氧化碳分压(PCO2),低氧浓度条件下,加入较低浓度(6μg/g)铁的Zarronk培养液培养蓝藻Spirulina platensis,观察铁的沉淀与凝聚。藻在生长过程中不断改变环境的离子平衡系统以及pH,Eh等,造成铁的氧化、还原、络合和Fe3+沉淀。实验组与未加蓝藻的对照组有显著差别。实验证实藻在聚铁和铁矿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高州水库春季蓝藻水华成因初步探讨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州水库为广东省茂名市重要的饮用水源地,2009年和2010年春季相继出现蓝藻水华,给居民饮水带来安全隐患.对高州水库2009年和2010年春季水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年浮游藻类细胞密度最高分别达4.08×107cells/L和1.47×108cells/L,其中蓝藻所占比例分别为98.2%和98.7%,优势藻种均为鱼腥藻(Anabaena spp.)和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水库中TN/TP比波动在28和64之间,磷为主要的限制性因子.叶绿素a含量波动在2.5mg/m3和31.6mg/m3之间,叶绿素a与pH(r=0.753,P<0.01)、DO(r=0.565,P<0.05)呈显著正相关.推断较高的水体稳定性、水温回升、氮磷营养水平接近水华发生的阈值是高州水库蓝藻水华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