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1.
收集整理了我国大陆东部地区44 组水库地震序列,其中震群型32 组,主余型和孤立型12 组。分别计算了44 组序列的h 值、b 值、归一化熵值K、能量均匀度U、地震发生方式参数ρ 等5 个序列参数。在95% 的置信水平下,对每一参数分震群型、主余型加孤立型两大类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表明,h、U、ρ 值对水库地震序列类型的分类能力不强;b 值平均值虽存在一定差异,但数值分布范围有部分重叠;K 值差异性显著,K = 0. 35 可作为区分震群型与主余型加孤立型两类水库地震序列的判别指标。在此基础上,建立以上述5 个参数为自变量的Fisher 判别函数,用于序列类型的综合判定。结果显示,所有数据全部参与建立判别函数并进行回溯性内符判别检验,识别正确率为97. 6% ;利用32 组序列参数参与判别函数建立,另外10 组进行外推检验,识别正确率为100% ,表明上述综合判别方法具有较高的水库地震序列分类能力。  相似文献   
2.
廖林  姚琪  刘杰  张微 《中国地震》2015,31(4):638-646
2014年11月22日康定M_S6.3、M_S5.8地震发生在鲜水河断裂带南段的色拉哈段和折多塘段上。主、余震的时空分布,地震蠕变释放曲线以及震后30天地震日频度均显示,2014年康定地震的地震破裂传播和地震能量释放存在鲜明的时空分段性。对比鲜水河断裂带上1960年以来中强地震的构造位置、地震蠕变曲线、围岩特征等可知,鲜水河断裂带上大部分中强地震序列类型均为主余型或是孤立型,只有发生在鲜水河断裂带南端贡嘎山岩体(折多山花岗岩)周边的1972年康定地震(塔公地震)和2014年康定地震为震群型地震。鲜水河断裂带上震群型地震很可能与强硬的新生代贡嘎山岩体有关。由于岩体的阻挡,震级较小的地震能量较小,不足以使地震破裂在岩体内部传播,导致地震能量转而在岩体周围的相对较软弱的岩层内储存、爆发,从而产生震群型地震序列特征。  相似文献   
3.
地震类型与震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我国14次地震序列的主要地震断层面解和错动性质。结果表明:震群型序列中较强地震的断层面解基本相同,其错动性质或相同或互为共轭错动;双震型序列中两次主震的断层面解明显的不同,其错动性质也有差异,它们的较大余震断层面解分别相似于两次主震的断层面解。在这种情况中,有意义的是第一主震至第二主震中间均有与第二主震断层面解相似的地震发生;主震型序列中早期较强余震断层面解多与主震相同,也有少数较杂乱,总的看来这种一致性劣于震群型序列。最后讨论了不同震型地震断层面解的差异在实用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