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108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辨多数余震和后续主震是由静态应力触发(Stein,1999;Todaetal,2005;Parsons,2002)还是动态应力触发(Hilletal,1993;kilb,2003;Brodsky and Prejean,2005;Gomberg and Johnson,2005;Hill and Prejean,2007),对理解地震内在作用和预测地震危险性是有必要的(Freed,2005)。Felzer和Brodsky(2006)分析了2≤M<3和3≤M<4级主震后5min内余震的空间分布情况,发现距主震50km范围内M≥2余震具有特定的幂律衰减关系,且衰减曲线的斜率为-1.35。据此,他们认为余震随距离的衰减只能用动态触发来解释。基于上述假设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检验,但没有一个可通过检验,进而,本文中对这种衰减关系提出了另外一种解释。在距离2≤M<3主震300m以外的地方,主震前5min内的地震活动性衰减与主震后5min内的衰减没有显著的区别,表明主震对它静态触发区域以外的地方没有影响。表征余震基本特性的大森随时间衰减关系在距离主震10km以外的地方是不存在的。最后,发现在主震波前未到达之前的余震中发现了...  相似文献   
2.
赵小艳  孙楠  苏有锦 《中国地震》2015,31(2):209-217
分析了1965~2014年发生在云南地区的共计223次M≥5.0地震,发现其中有前震的地震74次,占33.2%;云南不同构造区前震的比例差异较大,前震较多的地区是澜沧-耿马地块和腾冲-保山地块;前震与主震的震级差、时间间隔、空间距离优势分布分别为0.5~2.9、10天内和20km内,可以利用这些特点在识别出前震后进而对后续主震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3.
100多年来,地震学家一直在寻求预测地震的方法,然而目前还没有一种可靠的方法用于实际(Geller 1997).由于地震预测在防震减灾方面的重要性,很多科学家致力于各种方法的尝试.如crampin等(2002 在冰岛坚持利用S波分裂进行长期的地震预测研究,Gao et al.  相似文献   
4.
科里奥利力对断层作用的统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首先给出了分解到已知断层面法向和切向上的断层错动科里奥利应力(简称为科里奥利法向应力和切向应力)表达式,然后从哈佛大学矩心矩张量目录中选取主余震资料进行分析,按断层分类研究了科里奥利法向应力和主震震级与其最大余震震级差及主震地震矩与余震地震矩总和之差的折合矩震级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地震断层错动过程中虽然产生了使断层两盘相互拉离(或挤压)的科里奥利法向应力,它降低(或增加)了断层错动时断层面上的摩擦阻力,但是应力量值太小(科里奥利法向应力估计最大不到0.1MPa,即不到一个大气压),不足以对断层错动及主震能量释放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余震的最大震级和总体水平.  相似文献   
5.
1993年 7月底至 8月中旬在咸宁发生的ML4 .1震群是一比较典型的有感震群 ,通过多种测震手段对该震群进行分析和处理 ,得到下列认识和结果 :1、该震群是一个非前兆震群。 2、此震群是一个主震型震群 ,地震主要发生在两个阶段 ,每个阶段均出现密集 -平静过程。 3、该震群可能与NE向潜山断裂的活动有关。 4、对咸宁震群的各种测震学参数计算表明 ,有一些参数在湖北省比较适用 (如b ,η ,U ,K ,ρ等 ) ,而有些则不适合 (如h ,F 等 )。  相似文献   
6.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县(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发生8.0级地震,震源深度14km。强烈的地震波撼动了半个亚洲,远在数千里之外的上海、广州,乃至泰国曼谷、越南河内都感到了震动。主震发生后,余震连续不断,截至2008年6月10日12时,共发生余震11380次,其中6.0~6.4级的5次,5.0~59级的27次,4.0~4.9级的174次(封面图)。主震的强烈震动和连续不断的余震,导致山崩地裂、桥梁折断、房屋大量倒塌。  相似文献   
7.
Based on data of earthquake sequences with MS≥5.0 in Chinese mainland from 1970 to 2004,for different se-quence types and different rupture modes of the main shock,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ftershock distribution size Rand the magnitude of the main shock M0 has been studied statistically.Considering the rupture mode of the mainshock,we give the quantitative statistic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R and M0 under 95%confidence level for differentsequence types.Qualitatively,lgR,the logarithm of the aftershock distribution size,is positively correlative to theM0,but the data distribution is dispersed.Viewing from different sequence types,the correlation between R and M0is very weak for isolated earthquake type(IET)sequence,R distributes in the range from 5 to 60 km;For main-shock-aftershock type(MAT),lgR is positively correlative to M0;For multiple main shock type(MMT),the core-lation between lgR and M0 is not very obvious when M0≤6.2 and R distributes in the range from 5 to 70 km,whileit shows a linear correlation when M0≥6.3.The statistical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 occupational ratios of differentsequence types for strike-slip and oblique slip are almost the same.But for dip-slip(mostly are thrust mechanisms),the ratio of MAT is higher than that of IET and MMT.Comparing with previous results,it indicates that,when M0is large enough,R is mainly determined by M0 and there is almost no relationship with the rupture mode of themain shock.  相似文献   
8.
Using the ground motion attenuation relation, we calculated and compared the effective peak acceleration (EPA) generated by main shocks and their strong aftershocks of 21 earthquake sequences with MS≥7 occurred in Chinese mainland and offing of China during 1966~2002. The result shows that EPA of strong aftershocks usually exceed that of main shock for 76.2% earthquake sequences and EPA of more than 50% strong aftershocks are greatly lar-ger than that of main shocks in large area, which suggests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damage produced by strong aftershock into account in the probabilistic seismic hazard analysis and the seismic design.  相似文献   
9.
中国大陆中强以上地震余震分布尺度的统计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1970年以来记录相对完备的MSge;5.0地震序列资料,统计研究了中国大陆余震分布尺度与序列最大地震震级M0及最大地震破裂形式之间的关系. 在95%置信概率下,考虑主震破裂形式, 分序列类型给出了余震分布尺度与M0之间的统计关系. 定性而言,余震分布尺度的对数lgR与M0正相关, 但数据分布较为离散. 分类型来看, 孤立型序列余震分布尺度与M0之间统计相关程度低, 余震分布尺度介于5~60 km之间; 主余型序列lgR与M0正相关; 多震型序列当M0le;6.2时lgR与M0之间相关性不显著,余震分布尺度介于5~70 km之间, 当M0ge;6.3时lgR与M0线性相关. 统计结果还表明, 走滑近走滑及斜滑型主震所导致序列类型比例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而倾滑近倾滑型主震(主要为逆断型破裂)所导致的主余型序列所占比例较高, 孤立型及多震型序列所占比例则相对较低. 对比研究显示, 当M0较高时,余震分布尺度主要取决于主震大小而与主震破裂形式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业已证实,发生在地壳中的地震能够’触发后续地震,但对于更深的地震这种触发机制是否存在还未见文献说明。浅断层相互作用的模型表明,静态(永久)应力变化能够触发附近的地震,一般在距原发地震几个断层长度的范围内(King et al,1994;Harris,1998;Stein,1993)。而由地震波携带的动态(瞬态)应力既可以触发附近的地震,也可以触发远震(Hill et al,1993;Harris and Day,1993;Belardinelli et al,1999;Kilb et al,2000;Gomberg et al,1997)。本文中,我们对2002年8月19日发生在汤加的深源地震序列做了深入的分析,并给出静态触发作用和动态触发作用的证据。一次深度为598km的7.6级地震发生后7min,在相距300km的以前无震区发生了一次7.7级的地震(深度664km)。我们发现在第一个主震后,附近的余震往往集中在主震引发的静态应力升高的地区。但是第二次主震和其他的被触发的地震发生在距离第一次地震很远的地方,在那里静态应力的增加可以忽略不计,因此这表明是动态应力触发机制在起作用。被触发地震的发震时间同主震的主要地震波到时并不对应,并且这种动态触发的地震通常发生在地震区下面或附近的无震区。我们认为这些地震是在接近临界状态的地区由瞬变效应触发的,而在这些地区,如果没有外部影响,地震起始非常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