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11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20年5月6日、5月9日,新疆地区南天山西段先后发生乌恰5.0级和柯坪5.2级地震,系统总结2次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观测异常,其中:①地震活动:震前存在调制地震集中、地震窗、5级以上地震成组等中短期异常;②地球物理观测:2次地震震中附近震前出现形变、电磁和流体观测异常,其中形变异常3项、电磁异常4项、流体异常1项,主要分布在柯坪5.2级地震震中附近。通过对2次地震序列进行跟踪,发现:乌恰5.0级地震余震较少,震后60天内共记录ML 3.0以上余震4次,最大震级为ML 4.5;柯坪5.2级地震后余震较丰富,震后60天内共记录ML 3.0以上余震10次,最大震级为ML 4.7,计算得到序列h值为1.6,b值为0.73。综合分析认为,2020年5月新疆地区2次5级以上地震前存在的地震活动异常较少,但区域地震活动水平较强,主要存在具有中短期指示意义的地球物理观测异常。  相似文献   
2.
喀什—乌恰地区流动地磁测量数据处理及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2008年在喀什—乌恰地区32个测点的流动地磁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利用该数据建立了喀什—乌恰地区地磁场的曲面样条模型,绘制了区域地磁基本场分布图。以2005年中国地磁场球冠谐模型为参考场剥离了岩石圈磁场,绘制了喀什—乌恰地区岩石圈磁场局部异常分布图。表明岩石圈磁场局部异常与测区内地震在空间上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3.
冉慧敏  马宝柱 《内陆地震》2008,22(4):369-377
利用台阵分析软件、“十五项目”地震分析软件,结合新疆强震台网数据与新疆地震台网数据的交切法和俄罗斯科学院提供的比什凯克科学站地震数据、新疆强震台网数据与新疆地震台网数据的交切法,对2008年10月5日乌恰6.8级地震进行了重新定位。分别采用4种方法进行定位,对定位结果进行比较与讨论。分析后判定,2008年10月5日乌恰6.8级地震类型为主震余震型。并利用新疆地震台网清晰震相对6.3级余震也进行了定位。  相似文献   
4.
王琼  曲延军 《地震研究》2008,31(2):109-113
通过计算分析新疆北天山地区、南天山东段地区、南天山西段的柯坪块区及喀什-乌恰交汇区中强震前地震活动性总体状态参量Rt的变化特征,给出了各区中强震发生时间和强度基于Rt值的判定指标.Rt≤0.89可作为北天山地区1年内发生5.1~6.0级地震的指标;Rt≤0.79可作为南天山东段1年内发生5.4~6.0级地震的指标;Rt≤0.85可作为柯坪块区1.5年内发生6级地震的指标;Rt≤0.88可作为喀什-乌恰交汇区1年内发生6~7级地震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2008年10月5日在新疆乌恰地区发生的M_S6.8地震,微观震中位于乌恰县境内,距边境18km,宏观震中位于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努拉村,距新疆乌恰县伊尔克什坦口岸西南约7km处,极震区烈度达到8度(境外).我国境内Ⅶ度和Ⅵ度区面积分别为7354km~2和1031km~2.这次地震的发生与南北向的卡兹特阿尔特弧形断裂带的活动有关.震区建筑物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地质灾害现象较明显.  相似文献   
6.
新疆乌恰县莎里塔什组生物地层新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新疆乌恰县塔塔村下侏罗统莎里塔什组孢粉植物群的研究,共发现孢粉22属26种,植物化石12属15种。根据这些孢粉化石建立了一个孢粉组合,命名为Cyathidites-Classopollis组合,再根据侏罗纪的标志植物锥叶蕨(Coniopteris)的存在,将莎里塔什组的时代确定为早侏罗世,为乌恰地区早侏罗世生物地层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苏乃秦 《内陆地震》2004,18(3):193-201
乌恰地区地震活动呈现长期平静异常的背景下,通过多种方法对2002年12月25日乌恰5.8级地震进行了1-3年的中长期预测。应用“模糊地震活动度”和“空区参数法”两种方法进行了1年和半年的中期预测,结合对该地区小震活动动态的分析与震例分析,尤其是预警地震的分析判断,提出了3个月的短期预测意见,较好地预测了这次地震。最后对预测情况进行了正反两个方面的总结和反思,提出了七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朱森 《内陆地震》2014,(1):44-49
2008年10月5日在新疆乌恰地区39.50°N、73.64°E处发生MW6.7地震,用ROI_PAC软件处理4景日本ALOS卫星数据得到乌恰地震的三维同震形变场。距离向,断层北侧最大位移达39 cm,南侧最大位移达36 cm;方位向,北侧和南侧的最大位移分别为1.5 m和2 m。采用Okada弹性位错模型分析该地震的滑动分布,模拟得出的断层走滑角为48°,倾滑角为53°,深度为10.5 km,最大形变量2.5 m,分析得出该地震为向北逆冲兼左旋走滑。  相似文献   
9.
新疆乌恰炼铁厂地区铁矿床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乌恰炼铁厂地区石炭系碳酸盐岩建造中发育多处小型铁矿,这些铁矿床多受断层或构造裂隙控制,按照矿石矿物组构特征可划分为红山镜铁矿型铁矿和萨热塔什磁铁矿型铁矿,红山镜铁矿型铁矿石主要由镜铁矿、方解石和白云石等组成,萨热塔什铁矿石主要由磁铁矿、镜铁矿、黄铁矿和方解石、石英等组成。本文对两类铁矿床中的岩(矿)石进行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电子探针分析,研究认为,红山镜铁矿型铁矿和萨热塔什磁铁矿型铁矿的形成都与中石炭统康克林组碳酸盐岩沉积作用和后期构造叠加作用有关,前者成矿物质成分简单、成矿温度相对较低。后者成矿物质成分相对复杂、成矿温度也相对较高,除主要成矿物质来源于中石炭统康克林组碳酸盐岩沉积作用外,可能还有北东向深大断裂带中基性岩浆物质成分的混入。  相似文献   
10.
基于Schuster检验及Permutation检验方法,对喀什-乌恰交汇区地震活动受固体潮触发情况进行日尺度及月尺度检验。其中日尺度分别选取引潮力南北分量、东西分量及潮汐体应力作为潮汐曲线。研究结果显示,该地区地震活动均较多的发生于3种潮汐的最大值(相位0°)附近,优势发震相位分别为-5.86°、6.60°以及-15.52°,且发生地震的频次随潮汐力的增大而增加;利用3种潮汐曲线(引潮力日尺度南北分量、东西分量以及潮汐体应力)对所有地震进行Schuster检验所得pS值分别为10.52%、2.40%以及2.06%,Permutation检验所得pP值分别为10.90%、2.40%以及2.06%,其中基于引潮力东西分量及潮汐体应力的pS、pP值均低于潮汐触发地震的阈值0.05。月尺度Schuster检验pS值及Permutation检验pP值结果均非常小(接近于0),远低于潮汐触发地震阈值0.05,优势发震相位φ为-1.91°,较为接近月尺度下的固体潮最大值0°(即农历朔、望)。对潮汐触发地震的统计学检验结果即东西向潮汐触发效应大于南北向触发效应的原因进行了初步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