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13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3年5月,在乌梁素海湿地的明水区、湖中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区、人工芦苇区(弃耕26 a)和弃耕芦苇区(弃耕3 a),采集0~40 cm深度的土壤(或沉积物)样品,研究土壤的有机碳组成[颗粒有机碳(POC)和矿质结合有机碳(MOC)]和碳储量。乌梁素海明水区的平均水深1~3 m,生长着沉水植物;湖中芦苇区水深约1 m,自然生长着野生芦苇,常年淹水;弃耕芦苇区为2011年农田退耕后形成的芦苇沼泽,季节性淹水;人工芦苇区的芦苇于1988年种植,季节性淹水。结果表明,明水区和湖中芦苇区表层土壤(0~10 cm深度)的总有机碳含量(15 g/kg)明显高于弃耕芦苇区[(2.60±0.33)g/kg]和人工芦苇区[(6.29±0.75)g/kg]。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人工芦苇区、明水区和湖中芦苇区土壤的总有机碳(TOC)含量都在减少。弃耕芦苇区各深度土壤的总有机碳和颗粒有机碳含量都相对最低。湖中芦苇区表层土壤的颗粒有机碳含量[(6.96±3.02)g/kg]最高,并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其颗粒有机碳含量减少最快。除弃耕芦苇区外,其他采样区土壤(沉积物)的矿质结合有机碳含量都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且在10~20 cm深度变化最明显,与颗粒有机碳含量垂直变化相似。明水区沉积物的颗粒有机碳含量占总有机碳含量的比例相对较低,表明其碳库最稳定。各采样区土壤(沉积物)不同组分有机碳含量与有机氮含量显著线性相关,TOC/TON、POC/PON和MOC/MON平均值分别为11.0、12.8和10.2。明水区沉积物总有机碳的储量最高(3.93 kg/m2),其次为湖中芦苇区(3.48 kg/m2)和人工芦苇区(3.18 kg/m2),弃耕芦苇区土壤总有机碳的储量仅为1.87 kg/m2。各采样区土壤(沉积物)的矿质结合有机碳储量都占较大比例,分别为80.2%(明水区)、67.9%(湖中芦苇区)、78.3%(人工芦苇区)和68.8%(弃耕芦苇区)。如果沼泽化导致明水区退化为芦苇沼泽,乌梁素海湿地的碳库损失将达到0.45 kg/m2。  相似文献   
2.
利用2000-2010年每年5-9月MODIS数据根据比值算法提取乌梁素海湖区黄苔的面积和空间分布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探求乌梁素海黄苔产生的时空分布规律及特征,从而为黄苔的预防和治理提供支持.结果表明:(1)黄苔面积变化的年际和月际特征方面,2000、2001、2005、2006、2008、2010年黄苔面积超过了多年平均值(24 km2).5—7月份黄苔面积较小,保持在20 km2左右;8月黄苔面积迅速增长(约28 km2),9月黄苔面积最大,达到40 km2左右.(2)黄苔发生频率方面,2001年黄苔的规模和频率最高,发生频率达到0.58;2005、2006、2010年次之,发生频率在0.25附近波动(多年年均黄苔暴发频率为0.19);其他年份黄苔的发生频率处于低于0.10的水平.黄苔发生规模较大、次数较多的月份集中在8、9月,发生频率分别达到0.27、0.52,超过多年月均黄苔暴发频率0.19;其他月份黄苔的发生频率处于低于0.10的水平.(3)黄苔出现的空间分布方面,西大滩为东大滩的北部至中部,以及乌梁素海南部明水区排干口附近的西部沿岸是黄苔出现频率较高的区域.(4)2个月前的日均温度、降雨和营养盐浓度及当月风速与黄苔的产生具有极显著相关性;营养盐含量(TN、TP)的空间分布与黄苔的空间分布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乌梁素海黄苔面积的年际变化受人类活动特别是生态补水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3.
人类活动对乌梁素海湿地环境演变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乌梁素海是我国半荒漠地区具有很高生态价值和社会效益的大型多功能湖泊湿地[1],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淡水湖泊,也是内蒙古河套灌区唯一的承泄途径.乌梁素海的补给水源主要包括含高N,P的农田退水,工业废水以及生活污水,这些退水及废污水的排入使得湿地环境发生着重大的变化.本文在收集1986-2004年19年间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数据的基础上,结合乌梁素海历史资料,分析了80年代以来人类活动对湿地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人工芦苇面积不断扩大,富营养化程度逐年增高,水生资源迅速减少等方面,尽管2003年以来"引黄入海"工程的实施某种程度上缓解了湿地环境恶化的进程,但湿地环境仍然面临严重的威胁.  相似文献   
4.
The environment evolution of Wuliangsuhai wetland since 1986 is analyzed based on the remote sensing principle. The total water area of Wuliangsuhai lake has been increased during the past 17 years. The open water area had an increasing trend before 1987, and the trend was decreasing up to 1996, then the trend has increased again since 2000; the variation of the water area with dense aquatic weed is basically contradictory to the variation of open water area. The natural reed area had been decreased before 1987, and then it has been increased. The areas of shallow water and swamp have been slightly increased, in fact, the variations are quite steady. The artificial reed area has been increased since the reed plantation was started in 1988. The relationships of the water environment, the climate, hydrology and different types of areas are discussed, and then the technological measure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Wuliangsuhai lake water environment are proposed.  相似文献   
5.
乌梁素海沉积物中全磷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开展了浅水草型湖泊乌梁素海沉积物中TP(全磷)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乌梁素海表层沉积物中TP含量在0.37~0.99 g/kg之间变化,平均值为0.75 g/kg;水平分布上,TP含量呈现从湖区四周向湖心递减的变化趋势,大部分湖区已具有生态毒性效应,并对湖区底栖生物群落和生态环境构成了较大威胁;垂向上,尽管沉积物中TP含量有所波动,但0~10 cm的表层沉积物中TP含量均随深度增加而递减,揭示了近年来人类活动的加剧对乌梁素海沉积物中磷累积的重大影响;实验得出了粉砂、粘土粒级>极细砂粒级>细砂粒级>中砂以上粒级的TP含量序列,各粒级对TP的吸附贡献率由吸附能力和质量百分比共同控制;磷的沉积对乌梁素海富营养化进程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湖泊科学》2019,(6):I0005-I0020
正~~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冰封期氨氮(NH4+-N)在沉积物-水界面的迁移机制及内源性营养盐对全湖污染的贡献,于2018年2月初在乌梁素海湖区7个采样点采集了上覆水体与沉积物样品,得到了冰封期上覆水体与沉积物间隙水中的NH4+-N浓度,估算了沉积物-水界面NH4+-N的扩散通量.结果显示,上覆水体中NH4+-N浓度变化范围为0.55~1.60 mg/L,平均值为1.05 mg/L,0~5 cm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NH4+-N浓度是上覆水体中的10倍以上,其变化范围为6.64~18.63 mg/L,平均值为11.92 mg/L.估算沉积物间隙水NH4+-N向上覆水体的扩散通量为1.282~4.269 mg/(m2·d),表明在湖水冻结过程中,底泥沉积物接纳了大量的可溶性污染物成为内源污染源,会在冰封稳定期、融冰期和融冰后的一段时间内成为湖水的主要污染源.  相似文献   
8.
沉水植物是乌梁素海主要初级生产者之一,是湖泊生态系统物质与能量流的主要传递者,直接影响着湖泊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是造成乌梁素海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的核心问题。本文提出乌梁素海富营养化适度控制的重要技术措施是采用机械化方式收割沉水植物,以此达到削减氮、磷的积累储备及抑制生物填平作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ArcEngine的乌梁素海湿地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乌梁素海湿地数据管理的需求,采用ArcGIS Engine工具包进行乌梁素海湿地资源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从乌梁素海湿地数据管理的需求分析、数据的采集与集成,到湿地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及该系统需要实现的功能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对该数据库系统功能的数据管理模块、图形制作模块和湿地数据分析模块等进行了介绍和描述。该数据库系统既是乌梁素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诊断的数据基础,又是乌梁素海湿地资源信息综合智能管理平台的基础数据来源,对乌梁素海湿地资源数据的管理及湿地恢复与重建辅助决策支持的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乌梁素海湖泊地球化学特征与初步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内蒙古乌梁素海表层沉积物和深层沉积物的研究分析,对乌梁素海的湖泊沉积物特征有着明确的了解。乌梁素海深层沉积物中各元素与河套平原深层土壤中基本一致,而表层沉积物中各元素则具有明显的特征。湖泊表层沉积物中主要富集C、lCd、S、F、Sb、C、B、iAs、Li、MgO、CaO、Cu、N、iSn、W、Zn、Co、Mo、Au、Sc、Tl、Hg、I、Mn、U、Ce、La、Be、Se、Th等。湖泊表层沉积物与深层沉积物相比,在表层富集S、orgC、N、Se、I、Br、Sr、C、U、Mo、C、lCaO、Hg、P。在湖泊表层富集上述元素说明了黏土极易吸附这些元素,有些元素的富集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结果。同时在表层土壤中pH明显低于深层土壤和河套地区土壤的pH,这与工业排放等人类活动紧密相关。垂直剖面结果也表明,人类活动对湖泊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乌梁素海已出现富营养化和Hg、F污染,需对其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