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1.
识别关键源区可以为非点源污染的优先管理和控制提供决策依据。本次研究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老鹳河流域为研究区,比较全面地考虑了氮磷流失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了老鹳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关键源区识别模型,进行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风险评价和污染关键源区识别。结果表明,流域内处于高风险区以上的地区占流域总面积的13.4%,主要分布于老鹳河中上游地区,相对集中分布于老鹳河干流及其支流沿河地区,零星分布于西峡境内东部和北部局部,为该流域地表水环境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关键源区。其中,污染风险最高的区域只占流域总面积的3.75%,可划定为重点关键源区进行重点治理,同时应兼顾污染风险次之的区域。基于GIS的指标体系法能够快速而方便地识别流域非点源污染高风险区域并量化污染风险大小,从宏观上掌握非点源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实施有效管理和治理。  相似文献   
2.
基于地形指数的流域非点源磷素输出关键源区识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妞  陆海明  邹鹰  陈晓燕  朱乾德 《水文》2016,36(2):12-16
以非点源污染形式输出的磷素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识别流域磷素输出的关键源区并进行重点整治是控制流域非点源磷素污染的重要手段。以修正的磷指数法为基础,引入地形指数因子,建立了流域非点源磷素输出风险评价方法,并以位于江淮丘陵区的西源流域为例开展了磷素输出风险评价,识别了该流域磷素输出的关键源区。结果表明,西源流域磷素输出关键源区主要集中在下游河道、沟渠两侧农田区域,占流域总面积的8%。  相似文献   
3.
在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中,确定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关键源区或危险区域是开展有针对性研究和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的首要问题之一.本文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综合考虑了影响于桥水库流域农业非点源磷流失的源因子和迁移因子,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计算磷污染危险性指数,对农业非点源磷流失危险性进行定量化评价,识别具有极高危险性或较高危险性的区域为磷流失的关键源区,将其作为控制和管理的优先区域和重点区域.结果表明:流域中磷流失危险性极高和较高的区域即关键源区不到全流域面积的6.0%,危险性中等的地区占到整个流域面积的20.52%;具有高和中等危险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流域河流两岸,且具有极高或较高的土壤有效磷含量或化肥磷施用量或高的土壤侵蚀强度,大部分为流域中部丘陵平原区的农田,少部分为地形较陡的山区农田.  相似文献   
4.
流域土壤侵蚀关键源区的效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关键源区是指流域内对侵蚀产沙量起决定性作用的区域,控制了关键区域的土壤侵蚀就能有效降低流域的侵蚀量,因此,在关键源区识别的基础上评价基于关键源区的水土流失治理的有效性是流域管理的关键问题.SWAT模型是流域关键源区识别的重要工具,但现有的基于SWAT模型的关键源区识别研究,鲜有对于关键源区水土流失治理效益的评价.本文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典型小流域羊道沟流域为例,基于SWAT模型模拟流域内的土壤侵蚀过程,根据HRUs土壤侵蚀模数的排序,将产沙量排在前20%的HRU提取为关键源区.在所提取的关键源区上设置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再基于模型模拟评价水保措施的减沙效果.研究结果表明,SWAT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流域的产流产沙过程,所提取的关键源区集中分布在坡度较陡的沟坡和坡耕地.覆盖流域内20%面积的关键源区,其产沙贡献量达到44%.覆盖关键源区的水土保持措施的单位面积减沙量(24115 t km-2 y-1)要显著高于全流域治理的单位面积减沙量(20290 t km-2 y-1),说明基于关键源区布设水土保持措施,能有效提高流域土壤侵蚀控制效率.因此,在关键源区识别的基础上合理布设水土保持措施,是一种有效的流域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以大亚湾为研究对象,采用3S(GIS、RS和GPS)技术划分了汇水区范围并处理获得土地利用、土壤水文单元及降水等下垫面信息,运用L-THIA模型(Long-term Hydrologic Impact and Non Point Source Pollutant Model)构建了总氮(TN)这一指标的大亚湾汇水区非点源污染模型,并通过径流量与负荷量模拟结果与不同方法计算结果的比对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大亚湾陆域非点源TN年均负荷量为2 559 t;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建设用地和园地的负荷量和单位面积流失强度均较高,是TN流失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汇水区涉及的11个镇(街)中惠州市稔山镇、平海镇对TN负荷量的贡献合计超过50. 0%,占据了77. 7%的TN流失关键源区,是非点源污染防治需重点关注的区域。来源贡献的定量识别和关键源区的空间识别为大亚湾陆域非点源TN污染的有效控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水资源恶化、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健康,农业活动所产生的氮是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以句容水库农业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实地监测数据验证了SWAT模型模拟当地氮污染的适用性,并分析了氮素负荷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关键源.结果 表明:硝态氮(NO3-N)和总氮(TN)的年均入库量分别为9.98和27.22 t.时间尺度上,入库氮素负荷量年际呈现"M"型波动趋势;年内主要集中在汛期(6-9月),汛期氮素负荷量占到全年的84%以上.空间尺度上,径流NO3-N负荷量和TN负荷量均呈现"局部集中,临近水体"的分布特征,主要集中在农田占比高的地区.流域入库TN负荷量主要来源是农田施肥,贡献率达49.60%.研究结果可为当地流域氮污染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