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98篇
  免费   2164篇
  国内免费   1317篇
测绘学   1921篇
大气科学   2695篇
地球物理   1822篇
地质学   4508篇
海洋学   1483篇
天文学   125篇
综合类   2555篇
自然地理   307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24篇
  2022年   332篇
  2021年   363篇
  2020年   303篇
  2019年   298篇
  2018年   191篇
  2017年   223篇
  2016年   258篇
  2015年   371篇
  2014年   1039篇
  2013年   823篇
  2012年   1045篇
  2011年   1045篇
  2010年   857篇
  2009年   993篇
  2008年   1018篇
  2007年   835篇
  2006年   825篇
  2005年   930篇
  2004年   666篇
  2003年   590篇
  2002年   482篇
  2001年   449篇
  2000年   469篇
  1999年   534篇
  1998年   455篇
  1997年   483篇
  1996年   428篇
  1995年   309篇
  1994年   267篇
  1993年   272篇
  1992年   175篇
  1991年   182篇
  1990年   143篇
  1989年   105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9篇
  1975年   4篇
  1954年   3篇
  1934年   7篇
  192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区域水资源系统韧性与效率的发展协调关系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才志  孟程程 《地理科学》2020,40(12):2094-2104
在界定水资源系统韧性概念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赋权法、SBM-DEA模型及发展协调度模型对2000—2016年全国31个省区的区域水资源系统的效率、韧性以及两者之间的发展协调关系进行评价。结果如下:① 中国区域水资源系统效率整体上处于非有效区,在研究期间呈现出在波动中上升的趋势。② 中国区域水资源系统韧性的平均值为0.39,总体水平较低,研究期间整体上呈波动上升趋势。③ 中国区域水资源系统效率与韧性的发展度总体呈现平稳上升—较快上升—急剧下降—上升的趋势,呈倒“U”型发展;协调度在研究期间呈现波动中上升趋势,大部分省区的发展度较好,而协调度较弱。④ 2000—2016年,水资源效率与韧性的发展协调度一直维持着“东?中?西”阶梯式递减格局,失调省区的数量降低,初级协调、中级协调、良好协调省区的数量逐渐提升,整体向协调趋势发展;空间格局上呈现由2000年倒“E”型对称式分布格局向如今北部围绕天津、中部围绕上海、南部围绕广东的三级格局演变,格局分布与中国三大经济区基本吻合,可知中国水资源系统效率与韧性的发展协调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2020新年献辞     
当日历翻开新的一页,崭新的一年开始了。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我谨代表《地理教学》编辑部向各位长期关心、支持地理教育事业的老师、读者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祝福,祝大家2020年新年快乐!回首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系统深入实施“奋进之笔”,攻坚克难、狠抓落实,谱写了一首首动听的教育改革发展之歌。  相似文献   
3.
基于甘肃省清水县汤峪河径流小区2015—2017年的观测数据,研究不同植被恢复模式条件下坡面次降雨入渗、产流产沙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植被恢复模式条件下的土壤入渗量与降雨强度呈二次函数关系,存在入渗量达到最大值的临界降雨强度。入渗速率与降雨历时可以用幂函数关系表达,符合考斯恰可夫入渗模型。不同植被恢复模式条件下的产流率在0.003 3~0.003 6 mm·min-1之间,相对裸地的减流率为54%~58%。产流率与降雨强度之间呈二次函数关系(R2>0.88),产流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降雨强度。径流含沙量平均值乔灌混合区(3.13 g·L-1)>灌木林(2.95 g·L-1)>乔木林(2.79 g·L-1)>草地(2.58 g·L-1),径流含沙量与降雨强度呈线性递增函数关系。裸地的产沙量显著高于各植被小区(P<0.05),是各植被小区的43~57倍,各植被小区的减沙率在93%~94%之间,减沙效益高于其减流效益。各植被坡面土壤流失量与降雨侵蚀力呈线性递增函数关系;产流率与侵蚀产沙率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二者间可采用二次函数关系表达。本研究成果可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优化配置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探究旅游发展新模式对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以及景区间同质化竞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湾地区为例,通过"山海协同"的发展模式变同质竞争为异质协作,用以提升区域旅游整体竞争力。本研究以旅游统计数据、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和网络游记文本为数据源,运用空间分析和文本挖掘的方法,描述高等级景区的空间核密度、交通可达性及旅游空间网络,并从山、海两组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资源、交通衔接、路线产品及市场需求层面进行剖析。结果表明:(1)北部湾地区山、海特征的高等级旅游资源丰富,核密度最高的地区为0.03~0.04个/km~2;(2)各景区之间的平均通达时长为3.79 h,总体可达性呈现由中东部向西南部递减的趋势;(3)2018年山、海之间旅游流量较大,整体网络密度为0.67。研究反映了山海线路组合交通基础条件良好、市场需求强烈,从目的地宣传、景区联动、规划布局等角度进一步提升山海协作机制,该机制可为我国西南山区旅游发展提供新模式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张建平 《地质论评》2020,66(6):1710-1718
本文从探讨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利用方式和属地管理的演变出发,叙述地质公园的发展历史,将其过程分成四个阶段:① 萌芽阶段;② 国家/欧洲地质公园阶段;③ 世界地质公园阶段和 ④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阶段。不同阶段各具特征,反映了人类在了解、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和方法的不断进步,指出现在世界地质公园的理念、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发展模式是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新思路,展现出美好的前景。对国家/欧洲/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的历史回顾和管理制度等内容的详细记述,可供地质公园从业者、研究者和管理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针对红庆梁煤矿回采巷道变形严重问题,采用空心包体地应力测量方法对红庆梁煤矿3-1煤的地应力进行了实测,获得地应力场分布特征。应用地质动力区划法划分红庆梁井田Ⅰ—Ⅴ级断裂构造,应用“岩体应力状态分析系统”,进行应力区划分和巷道稳定性分析。研究表明:红庆梁煤矿地应力场属于以水平压应力为主导的水平构造应力场,地应力场方向对巷道稳定性影响较小;井田范围内共划分4个应力区:低应力区、正常应力区、应力梯度区、高应力区,分别占井田面积的5.9%、55.7%、27.0%、11.4%;应力大小是影响巷道稳定性的主要原因,致使处于应力梯度区和高应力区内的巷道变形严重。地应力场的分布特征分析和应力区的划分对红庆梁煤矿及类似条件矿井的采掘部署和支护设计具有重要作用。移动阅读   相似文献   
7.
中国东北地区大兴安岭西侧盆地群包括漠河盆地、根河盆地、拉布达林盆地、海拉尔盆地和二连盆地等,蕴藏着丰富的中、新生代油气资源.为研究该盆地群域古生代、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综合建立盆地群域地球动力学模型,补充东北亚构造演化理论,本文综述该盆地群域受控的区域构造与深部构造背景、盆地群构造特征与性质、主要控盆断裂特征、盆地群油气条件比较以及盆地群域已完成并取得重要结果的地球物理工作.归纳已有主要认识和研究结果:(1)对大兴安岭西侧的盆地群起构造控制作用的构造带包括蒙古—鄂霍茨克洋缝合带、西拉木伦河缝合带、黑河—贺根山缝合带、塔原—喜桂图缝合带、西太平洋板块俯冲带,以及额尔古纳—呼伦断裂和得尔布干断裂.(2)二连盆地、海拉尔盆地和漠河盆地的盆地构造轴向与蒙古—鄂霍茨克洋缝合带走向相关;而且三个盆地内的一级构造单元走向(隆起、坳陷和推覆带)也具有这类特点.(3)几个地学断面的综合地球物理研究表明,大兴安岭西侧盆地群岩石圈地幔厚度自北向南变厚,南部盆地基底与华北地台基底表现类似;盆地群基底电性结构因受到软流圈热物质作用可能在继续演化.(4)在盆地沉积地层方面,漠河盆地的下部是侏罗系陆相煤系地层,上部是白垩系火山岩地层;海拉尔盆地由下侏罗统的铜钵庙组、南屯组,上侏罗统的大磨拐河组和下白垩统的伊敏组共同组成扎赉诺尔群,厚约3000m;二连盆地中生代地层中,中下侏罗统主要为含煤建造,上侏罗统为火山岩建造,下白垩统主要为含油建造和含煤建造,上白垩统为砂砾岩建造.(5)盆地群整体勘探程度较低.基于上述研究结果,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包括:由本研究区的地球物理、构造地质、石油地质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解决研究区受控的区域构造应力场所包括的因素及其作用,以及在岩石圈尺度上三维空间的地球物理场表征;深部构造对盆地群域构造的作用;从晚古生代到中新生代研究区构造演化特点及其依据;从北至南约1650km长的盆地群域构造差异与依据;盆地群(域)油气条件与毗邻的松辽盆地在构造成因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9.
曹贤忠  曾刚 《热带地理》2019,39(3):472-478
创新是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与区域增长之间的关系成为经济地理学者关注的重点领域。文章通过梳理近年来有关创新网络测度、创新网络与区域增长关系、创新网络作用于区域增长方式等方面的文献发现:网络资本可以弥补社会资本在解释企业创新结网经济价值方面的不足,区域增长呈现出网络化特征已成为学界共识,知识流与邻近性能较好地解释创新网络与区域增长的关系机理。然而,当前研究对社会资本如何促进区域增长,网络资本与区域增长关系模型如何构建,不同类型的邻近性与知识对区域增长的影响有何差异等问题尚不明确,建议重视网络资本对区域增长的作用并实证检验二者的关联,同时还应重视创新网络中企业家精神、创新个体心理行为特征等因素对区域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施瑞  徐震  刘德仁  蒋代军  王旭  胡渊  温智 《冰川冻土》2019,41(4):865-874
我国有多条油气管道位于多年冻土地区,工程问题层出不穷。因输送介质处于正温状态,其所释放热量对管道周围冻土冻融过程有极大影响。为阐明正温管道对多年冻土温度场及冻融特征的影响,基于西部某多年冻土区正温输气管道现场实验,对管道地基温度场进行了为期1年的现场实测。数据分析表明,多年冻土天然上限为1.5~2.0 m;土体融化期及冻结期分别为6-10月、11-次年5月;监测段多年冻土热量收支基本平衡,属于不稳定冻土,在外界热扰动下极易退化;正温输气管道的存在引起了多年冻土的退化且对其温度场有很大影响,水平方向影响范围约1.5 m,管下最大融深可达7.0 m。同时指出了针对处于临界状态的多年冻土,在基于对其全面、深入了解的基础上,越早考虑相关工程建设带来的热扰动对多年冻土的不利影响,则处置难度越低且损失越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