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6篇
  免费   214篇
  国内免费   276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170篇
地球物理   148篇
地质学   704篇
海洋学   199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10篇
自然地理   18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4年   2篇
  1950年   3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3篇
  1944年   4篇
  1941年   2篇
  1940年   1篇
  1939年   1篇
  1938年   1篇
  1936年   2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0 毫秒
1.
地震-重力联合反演可以降低多解性,针对大勘探范围内岩石波速-密度关系存在较大散布的问题,引入交叉梯度结构约束构建统一的目标函数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利用台湾海峡南部HX-13测线进行验证:由于火成岩侵入体的存在,部分区域难以拾取可靠的地震初至,常规的走时反演无法准确恢复基底面的形态。搜集研究区的船测重力资料,根据地震地质条件和数据特点设置合适的反演参数,实现基于物性和结构双重约束的重力-地震联合反演。由对反演结果的分析和解释可以看出,该方法可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地震数据不完备的缺陷,使反演过程稳定,并提高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马六段在盆地大部分地区被剥蚀,仅在盆地周缘地区分布,因此,有关该盆地马六段白云岩成因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对马六段白云岩岩石学特征、阴极发光特征、微量元素特征以及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马六段白云岩特征及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盆地南部马六段白云岩主要由细—中晶白云岩组成,白云石具"雾心亮边"结构,阴极发光呈暗红色光。微量元素总体上具有较低的Fe、Mn值,平均值分别为447×10~(-6)和62×10~(-6),较高的K、Na值,平均值分别为517×10-6和252×10~(-6),以及中等含量的Sr元素值,平均值为155×10~(-6)。δ~(13)C值平均为-0.617‰,δ~(18)O值平均为-7.6‰,以上特征均反映出海源流体特征。白云石的"雾心"和"亮边"结构中微量元素含量相差不大,认为是在相同成岩环境的不同成岩阶段形成,其中"雾心"形成于浅埋藏环境的渗透回流白云石化作用,而"亮边"是在深埋藏环境下对早期白云石的调整和加强。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长蛇鲻(Saurida elongate)的生态习性和分布规律,并为长蛇鲻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养护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根据2016年秋季在山东南部近海进行的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海域长蛇鲻的分布特征,研究长蛇鲻成体、幼体的分布差异,并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AM)研究其分布与生物因子和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长蛇鲻成体与幼体的分布存在差异,成体分布范围广,幼体主要分布在30 m等深线及以浅水域。GAM模型的结果表明,饵料生物、底层水温、水深和底层盐度是影响长蛇鲻相对资源量分布的主要因子。成体、幼体的分布与影响因子的关系差异极显著(P<0.01)。长蛇鲻成体的相对资源量随饵料生物和底层水温的增加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幼体呈现一致上升趋势;成体和幼体的相对资源量随水深增加均呈下降趋势;幼体相对资源量随底层盐度增加有明显上升趋势,而盐度对成体的影响不显著。本研究认为山东南部近海是长蛇鲻的重要栖息地,水温和盐度是成体和幼体分布差异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4.
恩平组是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已经获得勘探证实的主要烃源层系。对其物源的清晰认识是潜力烃源和有利储层发育研究的重要基础。基于大量的三维地震解释和有限的钻井资料分析,提出白云凹陷恩平组时期不仅有来自北部盆外物源的输入,同时存在来自南部隆起的物源贡献。已钻井岩石学特征、古地貌分析、地震剖面特征和碎屑锆石年代学特征表明,白云凹陷西南部恩平组具有砂地比超过80%、粒度较粗、发育NE向大规模高角度"S"型前积地震相、具有物源通道的古地貌以及碎屑锆石以中生代岩浆锆石为主的特征,这与凹陷北部盆外具有NW向较平缓的"叠瓦状"前积地震相和较老的前寒武纪—古生代的碎屑锆石年龄的特征截然不同。综合分析认为,恩平组时期白云凹陷的南部隆起物源为白云凹陷西南部提供了充足的陆源物质供给,对白云西南部的优质陆源海相烃源岩的发育有重要作用;同时云开低凸起恩平组砂体埋深浅,粒度粗,是重要的潜在优质储层,具有重要的勘探意义。  相似文献   
5.
北方陆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研究是界线地层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对采自内蒙古巴林右旗幸福之路组二段建组剖面的安山质岩屑晶屑凝灰岩开展锆石LA-ICP-MS U-Pb测年,结果为(255.5±1.1)Ma,火山岩上部多个层位粉砂质泥岩中发现孢粉化石,计17属20种,时代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推断幸福之路组的时代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大兴安岭地区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在幸福之路组内部,二者为整合接触。幸福之路组以红层做为划分标志,岩性为正常沉积碎屑岩夹火山岩,见大量泥灰岩夹层、钙质结核及干裂现象,反映了炎热、干燥及强氧化条件的气候环境,大兴安岭地区晚二叠世晚期(幸福之路组二段下部)就已出现反映干旱气候的红层沉积,与相邻的华北及新疆准噶尔盆地相似。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2013年南海南部4个季节航次的叶绿素a (Chl a)调查数据, 结果显示: 150m以浅水柱Chl a质量浓度均值分别为早春0.14mg•m-3、初夏0.12mg•m-3、初秋0.18mg•m-3、初冬0.16mg•m-3。早春和初夏偏低的原因与早春风速小, 初夏水温高, 不利于水体的垂直混合, 限制了深层海水中丰富的营养盐向上层水体补充有关。4个季节中海水次表层Chl a质量浓度最大值层(SCML)均出现在50m和75m, 这两个水层的Chl a质量浓度差异小, 季节变化不大, 平均值变化范围分别为0.24~0.26mg•m-3和0.22~0.26mg•m-3。受混合层深度和温跃层上界深度的共同影响, 50m水层Chl a质量浓度主要受制于深层富营养盐海水的向上补充, 75m水层Chl a质量浓度受水温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宁夏沙湖的水质状况,于2018年4月18日(春季)、7月22日(夏季)、10月25日(秋季)和2019年1月23日(冬季),在宁夏沙湖设置了9个采样点,采集水样,测定水质指标;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沙湖水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宁夏沙湖各采样点的综合污染指数为0.770~0.951,各采样点水体都为中污染水体;污染沙湖水体的主要污染物类型为化合氨、有机化合物、无机和有机氮、磷酸盐。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取2003?2014年黄海南部帆式张网小黄鱼渔获量的监测数据,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模型ARIMA (1,2,0)进行拟合及预测,并用2015?2016年小黄鱼年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值进行验证。结果显示,2003?2014年的小黄鱼年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模拟值与真实值接近,相关系数为0.881 (p<0.05),相关性显著;2015年和2016年预测值分别为47.66 kg/网和49.16 kg/网,与实际值(51.10 kg/网和40.05 kg/网)相对误差分别为6.73%和22.75%,总体相对误差为14.74%。表明ARIMA (1,2,0)模型对黄海南部小黄鱼渔获量时间序列的变化趋势进行拟合和预测是可行的,在短期预测方面更具优势。不同时间序列数据ARIMA模型的p、d、q值不尽一致,在数据分析时不能简单地套用固定模型,应根据相关理论指导和分析,确定适宜的p、d、q值。  相似文献   
9.
宁夏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其驱动机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1990年和2000年两期遥感图像, 通过遥感和GIS空间分析方法, 研究了1990-200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 宁夏土地利用变化最主要的特点是耕地增加, 草地和未利用土地的减少, 城镇居民建设用地有小规模快速增长, 其它土地利用变化处于动态平衡中. 空间变化表明, 土地利用变化随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不同有不同程度和幅度的变化. 宁夏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 以反映人类活动强度和区域社会经济情况的人类活动综合度和距居民地距离因子, 及自然属性方面的海拔与坡度对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作用最显著, 说明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的发达程度是宁夏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驱动力, 而自然的限制因素海拔与坡度等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变化的分布. 由于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压力, 宁夏在原有耕地分布基础上, 新增耕地较多的位于远离灌渠、道路和居民地的地区, 而且海拔和坡度均趋于不合理.  相似文献   
10.
王瀚  肖异凡  张宁  蒋杨  孙曦  何卫红 《地球科学》2018,43(11):3901-3909
古-中生代之交,不同古地理背景中生物灭绝的表现不同.有关放射虫动物群研究,一方面,提供古地理背景等重要信息;另一方面,为生物多样性演变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盆地相放射虫的研究对揭示不同沉积相生物灭绝和古环境演变具有重要意义.贵州惠水以南克脚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剖面位于南盘江盆地北部,为盆地相沉积.对克脚剖面大隆组和大冶组底部放射虫动物群进行了初步统计、类群组合特征分析,结合放射虫的保存状态,对克脚剖面二叠纪末古水深进行了详细研究,认为大隆组至大冶组底部地层沉积于浪基面以下,古水深普遍浅于150 m,大隆组上部最大海侵时古水深最浅达200 m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