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1篇
  免费   286篇
  国内免费   392篇
测绘学   44篇
大气科学   110篇
地球物理   159篇
地质学   1082篇
海洋学   333篇
综合类   154篇
自然地理   65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2篇
  1950年   4篇
  1949年   3篇
  1948年   3篇
  1947年   2篇
  1946年   4篇
  1945年   2篇
  1944年   6篇
  1943年   5篇
  1942年   5篇
  1941年   7篇
  194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柴达木盆地尕斯库勒盐湖区,通过对芦苇、赖草、海韭菜、无脉苔草、洽草、盐地风毛菊、羊齿天门冬、小花棘豆和白刺9种盐生植物生长区土壤容重、含水量、全盐量、pH值、全氮、速效钾、速效磷进行测试分析,研究其对盐渍化土壤的改良效果。试验结果表明:9种盐生植物均可降低土壤容重、全盐量和pH值,提高土壤含水量,其平均全盐量较裸地降低了3.79%~85.40%,平均降低幅度为44.99%,小花棘豆降低土壤容重相对较为显著(17.39%),无脉苔草相对较差(1.37%);盐地风毛菊降低土壤pH值的能力相对较强(5.11%),羊齿天门冬相对较弱;赖草提高土壤含水量相对较为显著(26.05%),白刺相对较差(1.85%)。9种盐生植物可不同程度增加土壤全氮含量,且随取样深度增加全氮含量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9种盐生植物坡面地表以下垂直方向0~20 cm土体速效磷含量表现出增加趋势,其中在地表以下20~50 cm位置速效磷含量增加相对较为显著,土体速效磷含量增加的程度由大至小依次为:小花棘豆、赖草、无脉苔草、海韭菜、白刺、羊齿天门冬、芦苇、洽草和盐地风毛菊。研究结果对于利用盐生植物防治土壤盐渍化,以及进一步提高土壤可持续利用有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2.
3.
4.
5.
金属矿山废弃地分析及植物修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矿产资源的大量开采和冶金工业的快速发展,金属矿山废弃地与日俱增。它不仅侵占大量土地,损害生态景观,还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对重金属污染地进行修复治理十分必要。本文划分了金属矿山废弃地的类型,总结了矿山废弃地的特征,阐述了金属矿山废弃地污染物质的迁移机制、毒性机理及危害,探讨了金属矿山废弃地修复方法,包括工程物理化学法、农业化学调控法和植物修复法。着重介绍了超富集植物修复技术、先锋植物修复技术和植物辅助修复技术。认为植物修复技术是一种新兴、有潜力的绿色修复技术,适合我国国情,是低消费的有效修复途径,值得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6.
张运林  秦伯强  朱广伟 《湖泊科学》2020,32(5):1348-1359
过去40年,全球气候变暖、辐射变暗和变亮、风速减弱、气候异常波动等自然环境变化以及筑坝建闸、岸堤硬质化和调水引流等强烈人类活动势必会深刻改变太湖湖泊物理环境和过程,驱动湖泊生态系统演化.基于历史文献、档案数据以及气象水文和透明度等长期观测数据,本文系统梳理了太湖气温、水温、风速、水位和透明度等物理环境空间分布和长期变化特征,探讨了气温和风速、水位和透明度相互协同作用机制及其潜在生态环境意义.受全球变化和城市化等影响,过去40年太湖气温和水温呈现显著升高趋势,而近地面风速则表现为持续下降,湖泊增温和风速下降有利于藻类生长和蓝藻水华漂浮聚集,某种程度上增加了蓝藻水华出现频次和集聚的面积.为防洪和满足流域日益增长的水资源需求,闸坝管控和调水引流使太湖水位呈现缓慢增加趋势,而入湖污染物增加和富营养化则造成水体透明度逐渐下降,致使透明度与水位(水深)的比值明显降低,减少了湖底可利用光强,恶化水下光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驱动了太湖水生植被和草型生态系统退化.湖泊物理环境长期变化逐渐拓展了太湖藻型生境空间而压缩了草型生境空间,加剧了草型生态系统向藻型生态系统转化和增强了藻型生态系统的自我长期维持.太湖湖泊物理环境的显著变化也会部分抵消流域营养盐削减和湖体营养盐下降对藻类生物量和蓝藻水华的控制,增加了太湖蓝藻水华防控和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的难度.这意味着未来流域控源截污需要更加严格的标准,而湖泊水位等物理环境的有效管控是应对藻华加剧和恢复草型生态系统的适应性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7.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物理模型实验探究了规则波与簇状沉水植物群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植物群沿程波高衰减规律在多数情况下与Kobayashi指数形式和Dalrymple幂函数形式波高衰减理论模型吻合较好,少数情况下波高衰减集中在植物群后半部分,与上述理论模型并不一致。在植物淹没度等于0.4条件下,植物群沿程波高出现较多壅高现象,且相对壅高值随入射波高的增大而减小;植物群的规则波透射系数变化情况与入射波周期、相对波高、植物淹没度以及植物分布密度等因素相关。当入射波周期等于1.0 s时,透射系数随相对波高的增大而减小,周期大于1.0 s时,透射系数随相对波高的增大出现较强的波动性。本文提出了规则波透射系数与水动力因素及植物因素之间的关系式,得到了近岸簇状沉水植物群消浪特性的基本认识,为采用近岸植物消波护岸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9.
勘查植物地球化学是通过分析植物器官来获取成矿元素信息的地球化学方法。我国学者在干旱荒漠区、森林沼泽区、半干旱和湿润半湿润中低山景观区开展了系统的勘查植物地球化学试验,厘定了一批适用于勘查植物地球化学调查的植物,为该方法的推广及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对勘查植物地球化学异常产生的机理、勘查植物地球化学数据库及指南建立、勘查植物地球化学异常遥感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更好地利用勘查植物地球化学方法服务矿产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重金属在红树林沉积物及红树植物中的分布累积及迁移规律,选取了徐闻南山镇红树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红树林沉积物及红树植物不同部位(根、茎、叶)的重金属质量分数,运用富集因子、生物富集系数、转移系数及相关性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红树林沉积物重金属质量分数表现为铬(Cr)>锌(Zn)>镍(Ni)>铜(Cu)>铅(Pb)>砷(As)>汞(Hg)>镉(Cd),为中等变异程度;除了镍(Ni)元素外,其余7种重金属未超过国家一级标准,除了铅(Pb)元素外,其余7种重金属均超过广东省土壤环境背景值,说明研究区沉积物中重金属具有一定的积累效应。2)沉积物中砷(As)、铜(Cu)、锌(Zn)、汞(Hg)、镍(Ni)、铬(Cr)富集因子值均>1.5,说明受到轻微人为活动影响;各站位镍(Ni)富集因子值均>5,结合研究区背景,反映了镍(Ni)受到自然和人为输入的共同影响。3)白骨壤体内重金属主要集中在根部,而红海榄体内重金属在根茎叶中分布相对均匀。白骨壤根茎叶部位的大多数重金属质量分数远高于红海榄,说明白骨壤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比红海榄强。汞(Hg)集中分布在植物的叶片部位,且与其他重金属之间相关性不明显;推测汞(Hg)主要通过叶片吸收进入植物体内,与交通运输污染有关。4)不同红树植物对不同重金属富集能力各异,白骨壤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表现为:镉(Cd)>砷(As)>铜(Cu)>锌(Zn)>汞(Hg)>铅(Pb)>镍(Ni)>铬(Cr),红海榄表现为:镉(Cd)>铜(Cu)>汞(Hg)>锌(Zn)>铅(Pb)>砷(As)>镍(Ni)>铬(Cr)。白骨壤和红海榄对汞(Hg)的运移能力都较强;红海榄对镉(Cd)的富集能力和转运能力都较强,而白骨壤对镉(Cd)富集能力较强,转运能力却较弱,这说明红树植物对重金属元素的富集能力与转运能力不存在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