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地球物理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鄱阳湖流域蚌类环境DNA宏条形码引物的筛选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DNA技术是一种非侵入、高灵敏、高效率且对环境无破坏性,对生物体无损伤的调查工具.为了筛选适合于蚌类环境DNA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宏条形码引物,本研究通过对鄱阳湖流域24种常见蚌的基因组DNA进行普通扩增和高通量测序筛选了11对引物(设计了9对通用引物及从相关文献中引用了2对引物),结果显示引物cyt b和16S rRNA具有良好的扩增效果和高辨别度.进一步用环境样本(n=6)并结合传统采样技术对这2对引物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使用引物16S rRNA共注释到蚌科物种6属8种,蚌科物种序列占总序列数的26.69%;而使用引物cyt b共注释到蚌科物种4属6种,蚌科物种序列占总序列数的6.60%.引物16S rRNA更适合用于蚌类环境DNA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宏条形码引物.在生物多样性监测中环境DNA技术可以作为传统方法的有效补充,且同时使用多对引物,可增加可信度和检测率.  相似文献   
2.
太湖蚌类现存量及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2016年10月和2017年10月对太湖全湖8个湖区129个样点的蚌类进行调查,分析蚌类的物种组成、现存量、空间分布及历史变化.共采集到蚌类704个个体,隶属8属14种.全湖蚌类平均生物量和密度分别为4.169±9.337 g/m2和0.164±0.386 ind./m2;各湖区蚌类平均生物量和密度差异较大,东部沿岸区生物量和密度最高,分别为14.975±16.743 g/m2和0.577±0.758 ind./m2;湖心区生物量和密度最低,仅为0.727±1.622 g/m2和0.029±0.071 ind./m2.扭蚌(Arconaia lanceolata)、圆顶珠蚌(Unio douglasiae)和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 woodiana)为太湖现阶段的优势种.基于蚌类平均密度的聚类分析,8个湖区分为3类.与历史数据相比,太湖蚌类资源呈明显衰退趋势,现状不容乐观,需加强对太湖蚌类的保护和资源的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3.
吴曼曼  孙庆业 《湖泊科学》2020,32(6):1784-1792
蚌类在湿地生态系统元素的富集与转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以巢湖常见扭蚌(Arconaia lanceolata)、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和圆顶珠蚌(Unio douglasiae)为对象,分析其内脏团、外套膜(包含鳃,下同)和斧足中5种微量元素(Cu、Zn、As、Cd、Pb)的含量.结果表明:5种元素在4种蚌体内均有检出,除Zn在圆顶珠蚌组织间表现为外套膜>内脏团>斧足外,4种蚌体组织间5种微量元素含量均表现为内脏团 > 外套膜 > 斧足;4种蚌类各微量元素平均含量均表现为Zn > Cu > As > Pb > Cd;Cu和Pb在4种蚌类中的平均含量表现为扭蚌 > 褶纹冠蚌 > 圆顶珠蚌 > 三角帆蚌,扭蚌各组织中Pb含量是其他3种蚌类的2.62~6.99倍,Zn的各平均含量表现为圆顶珠蚌 > 扭蚌 > 三角帆蚌 > 褶纹冠蚌,As表现为圆顶珠蚌 > 三角帆蚌 > 褶纹冠蚌 > 扭蚌,Cd表现为扭蚌 > 圆顶珠蚌 > 三角帆蚌 > 褶纹冠蚌,Cd在圆顶珠蚌和扭蚌中的含量是三角帆蚌和褶纹冠蚌的2.75~6.08倍.不同种类之间微量元素含量的差异大于同一种类微量元素含量的空间差异.微量元素污染较重的河口区蚌体组织具有较高的微量元素含量,污染较轻的河口中蚌体组织各微量元素含量也相对较低,表明蚌类可作为巢湖水体微量元素污染监测的指示生物.4种蚌类中Pb、Cd、As含量均未超出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限定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