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0-2000年中国降雪量变化和区域性分布特征   总被引:16,自引:9,他引:7  
徐兴奎 《冰川冻土》2011,33(3):497-503
源自NOAA-NESDIS北半球积雪覆盖数据显示,20世纪70年代至2000年期间,我国降雪覆盖范围基本没有出现明显变化.依据全国无缺测、具有连续日降雪观测的台站资料波谱分析显示,1970-2000年我国降雪量年变化波谱组成比较简单,但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分布特征和两种相反的变化趋势.划分出4个降雪量年变化相似区域:除东北...  相似文献   
2.
针对海洋磁力测量数据处理中面临的磁扰期间的日变改正问题,基于傅立叶级数建立了日变数据处理谐波分析模型;通过应用于大批量实测日变数据处理,确定了谐波截断次数,实现了日变基值、平静日变改正和磁扰改正的合理分离。  相似文献   
3.
魏红  韦志刚  刘慧  李振朝  王超 《高原气象》2012,31(1):102-112
利用1958—2008年全球逐日2.5°×2.5°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和谐波分析方法对我国北方地区春、夏季平均长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北方春季平均长波主要表现为亚洲北部从咸海到日本存在一个完整的长波:巴尔喀什湖到我国罗布泊地区以长波脊活动为主,我国东北地区以长波槽活动为主,长波槽、脊的强度均呈增强趋势;夏季平均长波主要表现为乌拉尔山、贝加尔湖及鄂霍次克海地区的长波脊、槽、脊分布,蒙古国到我国北部地区多为长波槽活动,近51年来长波槽存在减弱趋势。(2)春季平均长波的距平变化主要表现为我国西北、华北地区与其上游和下游邻近地区存在反相关关系;夏季平均长波距平变化和春季相比有所东移,即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距平变化与其上游和下游地区存在反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8年7月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SACOL)站的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地表土壤热通量的三种计算方法,即谐波法、温度预报校正法(TDEC法)以及结合自校正热通量板(HFP01SC)测量的温度积分法(ITHP法);进而分析了三种不同方法的计算结果对地表能量平衡的影响。比较5cm深度处谐波法和TDEC法的计算结果与HFP01SC的实测结果,三者的相位基本一致,相互之间均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谐波法与TDEC法的计算值较为接近,但分别比HFP01SC的实测值偏大了2%和6%(主要发生在夜间)。对于地表的土壤热通量(G0),谐波法与TDEC法两者的计算结果仅偏差约1%;TDEC法与ITHP法的计算结果之间也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R2=0.99),但偏差达到9%左右。相对于HFP01SC的实测结果,由谐波法和TDEC法计算的G0可将SACOL站的地表能量闭合率分别提高6%和7%左右;利用温度积分法将HFP01SC的实测结果校正到地表后,地表能量闭合率也提高了约6%。因此,在对涡动相关通量做了常规订正的情况下,当充分考虑了土壤热存储后,SACOL站的地表能量闭合率可提高6%~7%,达到82%~83%左右。  相似文献   
5.
江淮梅雨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利用江淮地区37站1954--2001年48a梅雨特征量资料,采用谐波分析、EOF和最大熵谱分析等方法讨论了江淮梅雨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江淮梅雨时空分布不均,梅雨特征量存在显著的年际一年代际变化特征,梅雨特征量年代际变化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或正相关关系;梅雨特征量存在显著不同的多时间尺度振荡周期和长期演变趋势且江淮地区雨季也呈不同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对比了TRMM多卫星降水分析TMPA(TRMM Multi-satellite Precipitation Analysis)资料和中国643个气象站观测降水量时空分布的基础上,采用2002~2006年夏季TMPA每小时降水量资料,用合成分析和谐波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夏季降水量和降水频率的日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平均降水量和降水频率日变化谐波分析的标准振幅显示出青藏高原地区夏季降水具有显著的日变化特征,高原中部地区对流活动日变化最强,其次是高原西南方向的印度半岛地区.谐波分析的位相表明降水量和降水频率最大值出现的时间具有选择性,高原中部降水量最大值多集中在傍晚前后,高原以东的四川盆地通常在夜晚,尤其是在后半夜达到最大值,而长江上游和中下游地区对流活动则分别在上午和下午最为活跃.青藏高原以东地区降水量日变化的位相明显不同于其他陆地地区,也不同于高原中部,具有自西向东传播的信号,四川盆地的夜雨现象可能是高原地区对流活动日变化自西向东传播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沈佩玉 《海洋预报》1994,11(4):59-63
本文采用黄海(35°N以北,124°E以西)断面调查资料,对海域表层盐度年变化进行谐波分析,讨论了年波与半年波位相与振幅在海区的分 布不同水系消长及运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榆林市1960-1993年的年降水量资料进行谐波分析,对年降水量变化趋势提取显著周期,对余差序列进行自回归分析,将此二者结合,预报了1994-1998年的年降水量。  相似文献   
9.
以澳门单站年和四季降水和温度两个气象要素的气象资料(1952~2001年)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3种统计预报模型(谐波分析外推模型、开环门限自回归模型和主分量因子的逐步回归模型)进行拟合及试报,对澳门的降水及温度的变化做较深入的分析及预测,比较3种统计预报模型在研究澳门单站气象资料的变化趋势中的优劣。结果发现,3种预报模型在预报年和四季平均气温的方面都比较理想,但对降水量变化序列做拟合及试报则差异较大。总体而言,气候场的主分量逐步回归法对相同的气候资料建模做拟合及试报,结果拟合率是三者中最高的,复相关为0.821~0.911,预报效果除秋季较差外,其余都非常好。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海面高度异常与海洋热含量变化的线性关系出发,利用1992~2004年多颗卫星融合海面高度资料,对南海海域的热含量异常进行了计算.这一计算结果与基于气候态温盐资料计算的热含量季节变化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本文得到的结果还显示南海热含量异常具有明显的长周期变化,表现为:1992~1998年基本保持比较稳定的年际变化特征,1998年之后,热含量出现明显的跃变,这一跃变一直维持到2001年,在2002年开始出现热含量的递减趋势.对此时间序列进行谐波分析可以看出,南海热含量异常除了具有显著的年变化周期外,还存在明显的0.5、1.5、2.4、4年和6年的变化周期.进一步分析还发现,南海12月份热含量异常可以作为南海夏季风爆发的一种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