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6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26篇
海洋学   92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漳江口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九龙江口省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和泉州湾省级湿地保护区3个红树林分布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底栖软体动物在中等尺度下的共存格局及机制。利用非度量多维标度分析、基于蒙特卡洛的零模型和网络分析探讨底栖软体动物的共存格局,利用raup-crik零模型识别决定性过程和随机过程测定底栖软体动物的相对重要性。结果显示,漳江口、九龙江口和泉州湾湿地共发现37种底栖软体动物,底栖软体动物的平均密度、物种数及群落物种组成差异显著。软体动物的共存格局呈现非随机分散和模块化,这些格局同时受到决定性过程和随机过程的调控作用,其中,物种竞争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广州市越秀区解放中路考古遗址剖面进行了年代学、岩性、硅藻和软体动物鉴定等研究,发现广州珠江北岸古城区南部在先秦时期为河道及河口湾湿地/洼地;因河流-河涌的淡水注入使河口盐度降低,故而沉积物中未见较高盐度的微体生物,仅发现了河口型咸水-半咸水硅藻;此时堆积的贝壳大多为淡水种,半咸水种少见,表明先秦(东周)时期,广州地区水域盐度与中全新世海湾环境完全不同。东周时期珠江两岸为河流淡水影响为主、与上溯潮水交汇的微咸水或淡水环境;地层中出土的大量淡水-微咸水贝壳,经AMS14C测年归于早于2500年前的渔猎文化盛行时食用废弃堆积,其后又被挖掘再堆填到后期的文化堆积中(如唐代城市扩张及清挖河涌)。秦至唐代该地逐渐成为人类频繁活动的地点,但仍为河流—潮汐相互影响下的洼地或河涌低地环境,与历史记录的唐代珠江岸线分布基本一致。宋代以后该区域已经暴露地表,并逐渐成为古代广州城区,期间可能受到多次洪水冲积。上述变化主要与全新世海平面变化、河流泥沙输入、土地利用与围垦等多方面影响有关,这些考古记录与广州古城演变吻合,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晚全新世海退,以及平原淤积发展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渔山列岛于2008年成为国家级海洋生态保护区,为了解渔山列岛保护区内潮间带软体动物次级生产力的时空变化。于1982年和2010年的3个季节(春、夏、冬)在渔山列岛进行潮间带软体动物调查,采用多元统计分析软体动物时空差异,以Brey经验公式计算分析软体动物次级生产力(P值,P/B值)。结果表明,年际间物种食性结构发生了明显的改变,1982年潮间带软体动物对次级生产力贡献率最大的物种有单齿螺(Monodonta labio)、锈凹螺(Chlorostoma rustica),占软体动物总次级生产力的42.88%,2010年潮间带软体动物对次级生产力贡献率最大的物种有覆瓦小蛇螺(Serpulorbis imbricata)、条纹隔贻贝(Septifer virgatus),占软体动物总次级生产力的75.96%。1982年,年均栖息密度为2758ind/m2,年均生物量为2100.26g/m2,年均次级生产力为240.04g/(m2·a),年均P/B值为0.63a–1;2010年,年均栖息密度为699ind/m2,年均生物量为1101.85g/m2,年均次级生产力为94.82g/(m2·a),年均P/B值为0.55a–1。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软体动物次级生产力年际间差异显著(F=5.761,P0.05),季节间和潮位间差异都不显著(F=0.135,P0.05;F=2.076,P0.05),P/B的值较低,表明该海域软体动物世代更替速度较慢,2010年的P/B值(0.55a–1)低于1982年的P/B值(0.63a–1),表明近30年来群落结构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测定了舟山渔场附近6个沿海城市5种软体动物体内多氯联苯的污染水平,并进一步探讨了其潜在来源以及生态风险。结果显示,样品中PCBs的总含量水平为18.0~95.9 ng/g干重,平均含量为51.9 ng/g干重,与世界其他海域相比处于中等污染水平。组分分析表明,五氯联苯和二氯联苯为主要组成。PCBs的健康风险HR值均远低于1,表明日常食用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明显危害。  相似文献   
5.
黄雅琴  李荣冠  江锦祥 《海洋科学》2011,35(10):110-116
为了解洛阳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的潮间带软体动物物种多样性、数量时空分布及群落结构现状,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于2009年4月和11月在洛阳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选择了光滩(Qch1)、屿头红树林区(Qch2)、增墁红树林区(Qch3)和米草区(Qch4))4条断面共3种生境,进行软体动物调查。共鉴定软体动物16科...  相似文献   
6.
在对著名的“泰坦尼克”号沉船的考察过程中,人们发现这艘沉船残骸中的许多物品都被保存得相当完好,沉沙中数十件洁白精美的瓷碟、甲板上镂空花纹的长椅铁支架、散落的华美首饰、还残留着香味的香水瓶、剃须刀、每个字母都清晰可见的音乐会曲目单,甚至还有银行支票……竟都奇迹般地完整无缺.亲历了1987年首次对“泰坦尼克”号进行考察的探...  相似文献   
7.
马晓惠 《海洋世界》2011,(12):64-67
"法螺"指的是一种宗教的法器,是佛教在举行宗教仪式时吹奏的一种唇振气鸣乐器.有一个成语叫做"大吹法螺",语出于《金光明经·赞叹品》"吹大法螺,击大法鼓,燃大法炬,雨胜法雨",它的本义是比喻佛陀说法时的庄严,随着时间的推移才演变成"吹牛皮说大话"的意思.  相似文献   
8.
多板纲软体动物统称石鳖,是软体动物门较为低等的一个类群,在软体动物的系统进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有关我国沿海多板纲软体动物的调查研究十分欠缺,而且对中国沿海多板纲的分布状况和区系特点尚不明确,并存在着一些鉴定错误和分类混乱现象。本研究利用10%Na OH溶液处理齿舌部获取齿舌带和壳板的方法,通过扫描电镜和显微镜观察拍照,对我国沿岸常见多板纲软体动物中5科7属13种的齿舌和壳板形态结构进行了描述,并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9.
张树乾  张素萍 《海洋科学》2014,38(1):102-106
<正>1蛾螺科简介蛾螺科(Buccinidae)隶属于软体动物门(Mollusca),腹足纲(Gastropoda),新腹足目(Neogastropoda)。蛾螺科种类个体从小到大,小的壳长不足10 mm,而大的可达150 mm。贝壳多呈卵圆形或纺锤形,壳质通常坚硬,表面常被有壳皮或具短的绒毛。壳面较平滑或具螺肋、纵肋和结节突起;缝合线(Suture)深或浅;前水管沟(Siphonal canal)有的稍长,有的宽短。壳口大或狭窄,外唇(Outer lip)简单或厚;内唇(Inner lip)平滑或具褶襞。厣(Operculum)角质,通常为黄色、  相似文献   
10.
根据非海相与海相,特别是共同的海相和非海相软体动物化石的对比,并结合放射性同位素测年,中国东北黑龙江东部和辽宁西部,韩国东南部庆尚盆地,日本西南部内带岐阜县北部牧户/庄川地区和外带四国德岛和物部地区早白垩世地层得到了对比,产自这些地层的非海相软体动物的时代也因此受到了约束。著名的中国东北含煤地层龙爪沟和鸡西群,盛产热河生物群/动物群的热河群的时代均为欧特里沃期/巴列姆期阿普特期,它们的上覆地层桦山群和孙家湾组为阿尔必期。韩国西南部新洞群和除金洞组以外的河阳群为阿普特期阿尔必期,不整合于新洞群之下的卯谷组主要为欧特里沃期。日本西南部内带的牧户/庄川地区的手取群和外带德岛和物部地区的物部川群均为欧特里沃期阿尔必期。Cuniopsis kihongi,Nakamuranaia leei,Koreanaia cheongi和Trigonioides(Wakinoa)tetoriensis的时代为欧特里沃期早巴列姆期。Viviparus onogoensis,Unio ogamigoensis,Myrene(Mesocorbicular)tetoriensis及Tetoria(Tetoria)yokoyami为欧特里沃期阿普特期。Arguniella cf.quadrata,A.cf.ventricosa,Sphaerium(Sphaerium)anderssoni,Probaicalia vitimensis和Pr.gerassimovi为欧特里沃期/巴列姆期阿普特期。Nakamuranaia chingshanensis,Plicatounio(Plicatounio)multiplicatus,Sphaerium(Sphaerium)coreanicum和Micromelania?katoensis为阿普特期阿尔必期。Nippononaia sinensis,Nip.tetoriensis,Nip.ryosekiana和Trigo-nioides(Wakinoa)wakinoensis是阿普特期的标志。Trigonioides(Trigonioides)quadratus,T.(T.)heilongjiangensis,Plicatounio(Plicatounio)naktongensis,Unio longus与Sphaerium(Sphaerium)chintaoense为晚阿普特期阿尔必期或阿尔必期的标志化石。我国东北、韩国东南和日本西南部非海相,特别是淡水软体动物接近的相似性表明这三地区在早白垩世时相连,并处于同一水系。但是,在欧特里沃期阿尔必期期间,这一陆块的东部,即频临古太平洋的日本西南部的外带因地势低而多被海水覆盖,在牧户/庄川和黑龙江东部存有遭受海侵的浅而窄的海湾,凡兰吟期,特别是欧特里沃期/巴列姆期之前,中国东北韩国东南部日本西南部陆块为受造山运动引起的隆起和沉降活动影响的高低不平的高原,经受了广泛而长期的剥蚀。多数含有包括熔岩和凝灰岩在内的火山岩,并与北东北北东方向的断裂带近于平行分布的非海相白垩纪盆地直至欧特里沃期/早巴列期(有些地区可能稍早(凡兰吟期))(134~126Ma),即华北克拉通破坏的高峰期(130~120Ma)才形成。这一现象表明,这些盆地受断裂,特别是伴随有强烈火山喷发和时而局部海侵的沿着古太平洋西北缘和郯庐断裂带的构造运动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