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36篇
大气科学   158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195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季万才 《地下水》2020,(1):164-165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河流防洪治理的措施、方法、理念也有了较大的进步和提高。将河流综合治理与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结合,已被国家列为重要的生态型社会建设政策提出和实施。河流防洪治理经历了"修堤、堵口、疏浚、裁弯取直"、"蓄滞兼顾、除害兴利结合",以及以"防为主、拦疏结合,由防御洪水向管理及利用洪水转变,提倡人水和谐相处",逐步发展为建设水生态文明社会,水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国策。河流防洪治理面临的形势是,由传统的单一防洪工程治理,转变为水生态水环境综合治理,既注重防洪又注重水生态环境景观,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防洪管理由粗放型转变为精细,防洪工程由重建设轻管理逐步转变为重管理轻建设或管建并重。  相似文献   
2.
为了定量获取防洪保护区在多洪源和复杂边界条件下的溃堤洪水风险信息,以非恒定流控制方程为理论基础,建立了多洪源一维河网水动力学模型和防洪保护区二维洪水演进模型,利用溃坝模型实现河道与保护区的耦联,并采用局部网格加密和相似建筑物模拟等方法处理保护区内道路等复杂边界的导阻水作用。利用所建模型模拟了长江、汉江和东荆河3种不同洪水来源, 在4种不同位置溃堤情况下汉南至白庙长江干堤防洪保护区的洪水淹没情景,采用基于淹没水深的损失率关系法对比分析了4种计算方案的淹没面积、经济损失和受灾人口。结果表明:模型构建合理、稳定性和适应性好,复杂边界对洪水演进过程影响明显,不同洪源溃堤情形的风险信息差异较大;在计算条件下,以长江发生1954年型300年一遇洪水向新溃口情形下的淹没损失最严重,其淹没面积达3 790 km2,受灾人口为196.8万人,经济损失约802亿元。研究成果可为洪水风险管理与避洪转移决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利用洞庭湖区洪水位下的国产高分辨率影像和无人机航摄数据开展洞庭湖区洪涝灾害和堤垸溃缺监测,并结合20世纪90年代高洪水位下的遥感影像和洞庭湖区水文站点数据,分析了三峡水库运行后的湖泊蓄水、堤垸防洪情况。监测结果表明:(1)城陵矶水位达到三峡水库运行后的最高水位(34.47 m)时,洞庭湖的水域面积为2 245.26 km2,仍有435.03 km2的洲滩出露水面,主要分布在七里湖和目平湖,且大通湖水域面积与平水期水域面积变化不大,说明即便在高洪水位下,这3个湖泊的蓄洪能力也极为有限,七里湖和目平湖应作为未来清淤的重点;(2)国产卫星数据可满足洪涝灾害的宏观性应急监测需求,无人机技术是开展局部区域应急监测的有效手段;(3)遥感影像显示洞庭湖的堤垸基本无内涝淹没区域,与20世纪90年代高洪水位时的内涝灾情形成鲜明对比,说明洞庭湖的洪涝灾害防治工程成效显著。新华垸的溃决,也说明三峡水库的运行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洞庭湖的洪涝灾害隐患,洞庭湖区的防洪工作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4.
三峡水库运行后长江中游洪、枯水位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韩剑桥  孙昭华  杨云平 《湖泊科学》2017,29(5):1217-1226
流域大型水库蓄水后,坝下游河道调整过程中的洪、枯水位变化,对下游水安全、水生态和水资源利用影响甚大.利用1955-2012年长江中游各水文站水位、流量等资料,采用改进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三峡水库运行前后长江中游洪、枯水位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前长江中游洪、枯水位变化的周期长度分别为9~14、11~15 a,在假设三峡水库运行后水位无趋势性变化的前提下,估算得到的水位变化周期长度基本在20 a以上,蓄水前的自然周期性已被打破,枯水位发生趋势性下降且无复归迹象,而洪水位波动周期虽有所延长,但上升幅度未超过历史波动变幅,仅可确定洪水位没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三峡水库蓄水后坝下游长距离冲刷,枯水河槽冲刷量占平滩河槽的比例逐年增加,累计至2013年已达91.5%,是枯水位下降的主控因素.河槽冲刷导致的床沙粗化增加了河道床面阻力,高程在平滩水位附近的滩体上覆盖的大量植被增加了水流流动阻力,同时大量航道整治、护岸、码头等工程主体部分布设在枯水位以上,综合因素作用使得洪水河槽阻力增加.三峡水库蓄水后,虽然枯水期流量补偿作用显著削弱了枯水位下降的效应,但枯水位下降事实已经形成,不利于航道水深的提高及通江湖泊枯水期的水量存蓄,洪水位未明显下降,同级流量下的江湖槽蓄量不会明显调整.  相似文献   
5.
刘国纬 《水科学进展》2011,22(1):147-150
徐乾清于1925年12月16日出生在陕西省城固县。1949年7月毕业于上海国立交通大学土木系。1949年9月~1953年4月先后在江苏泰州苏北行署水利处和华东水利部任技术员。  相似文献   
6.
“十二五”期间,鄞州区拟投入472亿元构建“外挡、中疏、下排”三位一体高标准防洪减灾体系。“外挡”工程主要为海塘防潮与干流防洪。今后5年,该区将依托大嵩围涂工程,新建8.06公里高标准海堤,整治大嵩片原有968公里的防潮海堤,开展奉化江、姚江、鄞江、大嵩江等干流的堤防工程建设,牢固构筑总长122公里的江海塘。  相似文献   
7.
李金贵 《地球》2011,(5):72-74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是新中国成立62年来中央首次系统部署水利改革发展全面工作的决定。文件提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把水利发展提升到“国家安全”的重要位置,这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  相似文献   
8.
蒋友清 《湖南地质》1999,18(2):163-166
高喷灌浆在长善垸浏阳河防洪大堤第四系松散地基的防渗、加固中效果显著,与其它防渗措施比较,其施工速度快,成本低,在深度覆盖层堤基防渗中显示出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10.
从长江流域防洪调度实际工作出发,针对长江流域防洪指挥特点,利用ArcGIS Server,ArcSDE与.Net平台相结合,进行了B/S模式的长江流域防洪调度WebGIS系统设计与实现。系统利用高效、便捷的Internet/Intra-net网络资源和基于GIS技术的地图操作功能,实现了长江流域防汛指挥的全局化、实时化、可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