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3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太湖微囊藻的生长特征及其分离纯培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详细描述了仔,稚,幼鱼不同发育阶段形态发生和发育特征;根据硬骨鱼类阶段发育理论,将其划分为4阶段15时期针对其胚后发育特点,提出了苗种生产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2012年12月3日,在渤海海峡的蓬莱近海浅水海域捕获雄性成体鱼1尾,该鱼体长34 cm,体高18cm,体长为体高的1.9倍,体宽4.5 cm,头长12.5 cm,体长为头长的2.7倍,尾柄长4.5 cm,体光滑无鳞。管状侧线前半部弧形,后半部平直,行于体中央。棘状骨板沿背鳍基底两侧各12块,臀鳍基底两侧各8块,每一骨板中央具1棘,向后;胸部6块,自第3骨板开始分左右两行;腹部7块,自第2骨板开始分左右两行,胸腹部骨板棘小,形成锯齿缘。背鳍1个,鳍棘部与鳍条部之间有一深缺刻;鳍棘细长,棘间鳍膜延长成丝状,最长超过尾鳍末端。据其形态特征和测量值,鉴定为云纹亚海(Zenopsis nebulosa Temminck et Schlegel,1847),为该海域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3.
不同盐度对多刺裸腹溞内禀增长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人工催产、自然受精获得的受精卵为材料,用胰蛋白酶脱去卵膜,将裸卵置于Holtfreter氏液和曝气的蒸馏水中培育,在解剖镜下仔细观察的胚胎发育特征,并将其胚胎发育划分为8个阶段,29个时期,旨在为的人工繁育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
蜂巢石斑鱼;单棘豹鮄;电鳗;斑鳍蓑鲉。  相似文献   
5.
探究鱼类繁殖策略是了解鱼类种群动态的关键.通过对珠江西江流域重要的经济鱼类广东(Megalobrama terminalis)生殖周期、产卵时间、成熟期长度、生殖力类型和生殖力等方面进行研究,阐明在人类活动日益加强下,西江广东的繁殖策略适应性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广东个体平均体长245 mm,优势体长集中在260~280 mm,平均体重347 g,优势体重集中在320~480 g.用L 50逻辑斯谛回归方法推算广东雌鱼和雄鱼初次性成熟体长分别为244.5和232.2 mm.雌雄性比例为1.105∶1,且随着体长增加,雌雄性比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广东繁殖群体在产卵季节为48月,产卵高峰为6月初持续到7月上旬,产卵季节内广东鱼苗的密度与径流量显著相关.广东绝对繁殖力平均为73069粒,相对繁殖力平均为118.7粒/g,绝对繁殖力与体长和体重均呈正相关.广东繁殖群体性腺成熟系数与性腺重、肥满度以及体重密切相关.广东种群繁殖策略在人类活动加剧影响下呈现出适应性变化:初次性成熟体长变小,绝对繁殖力下降.  相似文献   
6.
采用PCR及T-A克隆技术,从基因组DNA成功克隆三角、太湖鲌、太湖鲌F2代含完整阅读框的生长激素基因全序列,经测序拼接获得序列全长分别为6009、6042和6058bp,转录单元长分别为2049、2014和2045bp。三种群体的GH基因序列均包括五个外显子、四个内含子及5''侧翼区和3''侧翼区;编码氨基酸序列均为633bp,编码210个氨基酸。对3个目14种鱼类进行同源性及系统发育分析发现,太湖鲌F2代与其祖父母的遗传距离相比亲本较近。另取10尾太湖鲌F2代,对其进行GH基因编码区SNPs筛选,共得到7处SNPs,其中有3处位点的突变导致其氨基酸序列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对其蛋白质结构分析发现,突变后的氨基酸残基导致蛋白质二级结构发生改变。我们将该10尾个体按体重分为小个体组和大个体组,经组织表达分析发现,大个体组中的个体具有较高的转录水平,进一步分析发现其氨基酸残基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In-pond Raceway, IPR)模式下太湖鲌(翘嘴鲌(♀)×三角(♂))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以传统池塘养殖作为对照组,采用16SrRNA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了IPR养殖模式下太湖鲌肠道的菌群结构及环境水体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 IPR模式下太湖鲌肠道微生物群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门分类水平,梭杆菌门(Fusobacteria)成为绝对优势菌,所占丰度为92.47%;对照组的优势菌由梭杆菌门、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组成,三者所占的丰度分别为34.45%、33.30%和21.30%。在养殖水环境中,两种养殖模式的微生物群落数均大于肠道样本,且二者优势菌不同;IPR水环境的优势菌为蓝细菌(Cyanobacteria,36.53%),其次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24.67%);对照组水体中的优势菌为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分别占细菌总数的38.99%和28.15%。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水环境中的微生物群落Shannon多样性指数、Chao1指数高于肠道样本,IPR养殖对象肠道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最低。本研究结果揭示,池塘内循环流水高密度养殖模式下,太湖鲌的肠道微生物结构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降低,应注意该模式下养殖对象的肠道健康,加强养殖管理。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瑞氏红(鱼弗) (Satyrichthys rieffeli)的基因组特征及线粒体基因组结构, 采用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瑞氏红(鱼弗) 进行基因组survey分析, 为研究其分子学内容提供基础信息。利用Illumina nova测序平台进行测序, 组装得到的基因组大小为813 Mb, 杂合率为0.92%, 重复序列比例为45.97%, Contigs的N50大小为712 bp。瑞氏红(鱼弗)线粒体基因组长度为16 527 bp, 共38个基因(22个tRNA、12S rRNA16S rRNAND1~ND6COXI~COXIIICyt bATP8ATP6ND4L和1个D-loop区), 基因之间未发生重排, GC含量45.70%; 蛋白质编码基因中出现不完整的密码子T--和TA-; tRNA中只有tRNA-Ser (GCT)缺失了二氢尿苷臂(DHU臂)的简单环, 其他都是正常二级结构。此外, 联合NCBI中18个鲉形目鱼类的线粒体基因组, 利用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构建了鲉形目鱼类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 瑞氏红(鱼弗)与同为黄(鱼弗)科的须叉吻(鱼弗) (Scalicus amiscus)为姐妹分支, 支持瑞氏红(鱼弗)是黄(鱼弗)科鱼类的形态学分类结果, 为开展黄(鱼弗)科鱼类系统发育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