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地球物理   14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溯河洄游长江刀鲚(Coilia nasus)摄食虾类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姜涛  刘洪波  李孟孟  杨健 《湖泊科学》2018,30(2):458-463
(Coilia nasus)是长江的名贵经济鱼类.虽然传统上认为其溯河生殖洄游全过程不会摄食,但该问题一直尚未完全弄清.作为有效解明这一问题的第一步,本研究在前期长江流域干流和湖泊刀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先利用耳石微化学技术筛选出长江河口区、江苏江段、安徽江段和鄱阳湖水域溯河洄游型的刀个体,再对其胃、肠容物的大型游泳动物(鱼、虾类)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在河口区、江苏和安徽江段所有刀个体胃充塞度为0级,均未发现摄食有游泳动物;而鄱阳湖水域刀个体的胃充塞度达4~5级,均发现有摄食淡水虾类的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和秀丽白虾(Exopalaemon modestus)的情况.其中29%和71%的刀胃中分别含有1只和2只虾.所有刀个体肠内均未发现有内容物.鉴于鄱阳湖已被确定为溯河洄游型刀的产卵场之一,结果表明长江刀在经河口,通过长江江苏和安徽江段干流到达鄱阳湖产卵场的过程中应该不会摄食大型游泳动物;而进入鄱阳湖产卵场后会开始摄食日本沼虾和秀丽白虾.这种两阶段的现象可能反映出了刀的一种在洄游通道上节约能量,以利长距离溯河;而在产卵场补充能量,以利于性腺最终成熟的生存策略.  相似文献   
2.
(Coilia nasus)是长江下游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具有溯河洄游型和淡水定居型两种生态类型本研究于2016年5 8月在刀繁殖高峰期内同时对长江下游湖口、安庆和靖江江段进行刀早期资源调查,研究分析对比了长江下游江段刀仔稚鱼的丰度情况、时空格局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调查期间,靖江江段刀仔稚鱼平均密度最高;刀仔稚鱼在调查各江段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之间均出现一段较短时间的高峰期,这与刀的产卵类型有关;湖口刀仔稚鱼的爆发时间早于安庆和靖江江段,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湖口江段存在的定居型刀产卵造成的;推测长江江水倒灌的特殊环境现象刺激了刀性腺的发育,使得湖口江段8月产卵群体较多;各江段断面空间上的刀仔稚鱼密度差异可能是沿岸地形和水体动力学差异所产生的现象;各江段刀仔稚鱼密度最高峰时的水流量均处于较低水平,水温分别为25.87、25.27和21.67℃,均达到了刀产卵所需条件研究结果初步反映了长江下游刀仔稚鱼的时空特征,为长江下游刀资源的保护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分析海洋生境刀(Coilia nasus)体内及生长环境菌群结构,作者采用免培养16S r DNA的PCR-DGGE指纹图谱技术,对刀鳃、肠道壁、肠道内容物及水体环境中的菌群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变性梯度为35%~55%、浓度为8%的聚丙烯酰胺凝胶,150V 60℃下电泳10 h,DGGE带谱的分离效果较好;刀鳃、肠道壁、肠道内容物及水体样品指纹图谱上分别显示出24、19、14和29条信号强度不同的条带;相同样品重复组细菌结构相似度在80%以上,差异不显著;不同样品之间,刀鳃与海水聚为一支,具有较高的相似度为52%,肠壁与肠内容物相似度为41%。样品菌群主要以未培养菌为主,主要包括变形菌、放线菌和厚壁菌。本文首次成功构建海洋生境刀菌群16S r DNA的PCR-DGGE指纹图谱。  相似文献   
4.
欧阳昊  韩博平 《湖泊科学》2007,19(2):204-211
本文比较了太湖梅梁湾敞水区2004年秋季渔汛期刀(Coilia ectenes)和间下鱵(Hyporhamphus intermedius)的食性,同时对不同食物的重要性、选择性以及两种鱼类食物的重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秋季刀、间下鱵的食物主要由浮游甲壳动物、鱼和昆虫等组成.镖水蚤中的指状许水蚤(Schmackeria inopinus)是刀最重要的食物,而间下鱵最重要的食物是裸腹溞(Moina sp.),而且摄食鱼和昆虫的比例远高于刀.刀和间下鱵对个体较大的指状许水蚤的选择性都比较高,对个体较小、而在太湖密度很高的象鼻溞(Bosmina spp.)都表现出主动回避.刀与间下鱵的食物重叠系数较高,表明对竞争比较激烈,但要完全了解这两种鱼类的竞争关系,还要对它们在太湖的分布,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季节的摄食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5.
刀鲚与湖鲚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片段多态性及遗传关系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使用线粒体细胞色素6基因片段序列为分子标记,分析了刀和湖的遗传多态性及遗传关系.在两个群体中共检测到5种不同的单倍型.刀和湖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9000和0.7000;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3763%和0.4301%.分子方差分析显示两者遗传分化的水平很低,群体间的差异对总的变异没有贡献.所以认为它们之间的差异尚未达到亚种水平,这一结果支持湖是刀的一个地理种群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长江刀鲚营养成分分析与品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长江刀肌肉的一般营养成分、水解氨基酸、游离氨基酸、脂肪酸组成及11种矿物质含量,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长江刀肌肉的蛋白质、脂肪、水分、灰分含量(质量分数,下同)分别为16.97%、6.42%、73.64%、1.25%;2)肌肉水解氨基酸含量为13.73%,必需氨基酸组成基本符合WTO评分标准;3)在肌肉检出18种游离氨基酸中以活性氨基酸(γ-氨基丁酸)为主,占总量的63.50%,其中呈味氨基酸占蛋白氨基酸的35.20%,是长江刀具有特殊鲜味的原因之一;4)共检出13种脂肪酸,包括5种饱和8种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67.16%,以油酸比例最高,为53.61%;5)微量元素组成比例与一般淡水鱼类不同,5种常量元素和6种微量元素中,锌铜比分别为19,锌铁比1.1。  相似文献   
7.
刀鲚和湖鲚种群的形态判别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程起群  李思发 《海洋科学》2004,28(11):39-43
测量了代表刀(Coiliaectenes)种群和湖(lakeanchovy(Coiliaectenes))种群形态特征的传统可量性状和框架参数,采用逐步判别法对它们进行形态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5个形态参数数据判别分析表明两种群形态差异极显著(P<0.01),判别准确率100%;利用挑选后的9项参数判别分析表明两种群的形态差异极显著(P<0.01),判别准确率P1是95%~100%,P2是95.2%~100%,综合判别率为97.5%。对形态差异贡献较大的参数进行单因子方差分析,并计算差异系数;根据Mayr等提出的75%规则,认为它们的形态差异仍然是种内不同地理种群的差异,还没有上升到亚种水平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鱼类矢耳石形态分析及其在群体识别中的应用实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窦硕增  于鑫  曹亮 《海洋与湖沼》2012,43(4):702-712
利用表征性耳石形态变量(大小变量和轮廓变量)分析方法研究了渤海近岸与长江口水域四个刀(Coilia nasus)群体的识别问题,对比分析了协方差(ANCOVA)校正法和异速生长(allometric growth)校正法在耳石形态分析中去除体长效应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两种体长校正法对四个群体的判别分析结果未产生显著影响,总体识别成功率分别为50.3%和56.5%,群体内个体识别成功率分别为39.5%—90.0%和34.0%—65.1%;长江口水域不同体长组刀个体的耳石形态差异显著,表明其耳石形态特质随鱼类个体生长而变化,协方差校正法和异速生长校正方法的体长组别间的总体识别成功率分别为94.8%和98.8%。整体上,耳石轮廓变量(如矩形趋近率、圆度、分形维数、傅立叶系数等)对刀群体间或体长组别间识别的贡献值高于耳石大小变量(如周长、平均直径、重量、面积等),而二者结合能更有效地识别各地理群体或体长组别个体。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日本有明海沿岸六角川和筑后川河口水域鳀科属鱼类刀Coilia nasus)的洄游特征和生境履历,利用电子探针微区分析(EPMA)技术,对采于两水域刀的矢耳石进行了锶(Sr)元素含量的X射线强度面分布及耳石最长轴锶钙元素比值(Sr:Ca)的定量线分析。结果发现10尾六角川刀(LJC)中的7尾以及15尾筑后川刀(ZHC)耳石核心区域的Sr:Ca比值≤ 3,显示出这些个体在淡水生境出生并早期生活于淡水的履历。紧邻核心区域随后的生长阶段,Sr面分布图谱显示出了多样对应于含量水平差异的不同颜色同心环轮变化样式,Sr:Ca比值的波动亦可相应地分成1-6个差异极其显著的阶段,显示出这些个体在随后生活史阶段中极富变化的生境转换状况。另外3尾六角川刀耳石核心的Sr:Ca比值较高(3-6.7),对应于半咸水生境;但在核心区域之外,Sr:Ca比值则高低变化不一,显示出这些六角川刀个体在河口半咸水生境孵化的特征。本研究表明,二维Sr元素含量面分布图谱和基于耳石最长轴的Sr:Ca比值完全可以作为重建日本有明海沿岸各河口水域刀生境履历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0.
(Coilia ectenes taihuensis Yen et Lin)是太湖主要的鱼类之一,其产量随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加重呈上升趋势.本研究于2009年4-12月用刺网(a=10 mm)在太湖贡湖湾采集了,分析了其胃含物中食物组成的季节变化以及对食物种类的选择性.结果表明,在各月中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同时也摄食幼鱼、幼虾和水生昆虫等.的食物组成具有明显季节变化,4月份以桡足类为食,其中桡足幼体、汤匙华哲水蚤(Sinocalanus dorrii Brehm)和剑水蚤(Cyclops spp.)所占的平均个数百分比相当;6、8和10月份主要以枝角类为食,其中6月以裸腹溞(Moina spp.)为主,而8和10月以象鼻溞(Bosmina spp.)为主.食物选择性方面,对大型浮游动物表现出主动选择;当环境中出现溞(Daphnia spp.)和透明薄皮溞(Leptodora kindti Focke)时,对它们表现出很强的选择性摄食,但透明薄皮溞只出现在6月鱼类食物中;个体较小的裸腹溞也是主动选择的重要食物,在整个调查期间对裸腹溞都表现出较高的主动选择性;象鼻溞虽然在各月份食物中的出现率最高,但除10月份对其表现出主动选择外,其它月份表现为主动回避或随机选择.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我们了解对浮游动物群落影响的季节变化,为制定合理的湖泊与渔业管理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