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
2000年12月21日,宁波地震台ZK03井增加水温测项(“九五”水温),2010年4月2日,在同一井孔内同一深度又增加水温仪器(“十五”水温)进行平行观测.结果发现,2套仪器初装时的水温绝对精度测值基本相同,说明该井水温10年来的趋势性上升不是井孔内水温度的变化,可能是仪器的系统性变化引起的,即仪器的漂移现象所致,但对地震前兆观测是没有明显影响的.通过近9个月的平行观测,发现2套仪器测值的趋势性变化基本一致.在受到雷电和交流电脉冲干扰时,2套仪器水温测值出现了不同的变化形态,可能与每套观测仪器的系统特性有关.由于安装“十五”水温仪而对“九五”水温测值的干扰表明,“九五”水温仪虽然经过10余年的连续运行,但传感器的灵敏度还是很高的,可以继续使用. 相似文献
3.
山东数字化水位观测资料与模拟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东数字化水位观测开展了近3年时间,与模拟观测相比,具有数据传输快、数据量级大、人为误差少的优点,从而使地下水位的高频、短周期信息大量增加,为捕捉地震短临异常信息提供了有利条件。分析结果表明,数字化水位观测资料与模拟观测资料的变化特征一致,因而可以代替现有的模拟观测;数字化水位观测资料保存在SQLserver数据库,可通过地震前兆信息处理与软件系统(EIS2000)方便地联接,随时采用相关的数学处理方法分析,跟踪动态的发展变化;日常分析应用表明,数字化水位观测资料仍可延用以往模拟观测资料的分析处理方法,同时许多新方法(如潮汐分析、加卸载响应比法)也可在数字化水位观测资料分析中应用。 相似文献
4.
对东北深震震相特征和地震参数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兰州地震台数字化和模拟记录并行期间,发生在中国东北的2个具有典型深震特征的中强地震,进行了数字与模拟(DK1)记录对比分析,以便快速、准确的速报其地震参数,提高兰州地震台对深震的快速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5.
6.
平凉地震台前兆异常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平凉地震台前兆观测始于1975年。随着观测技术的不断提高,最初的几个测项经过多年筛选、优化组合后仅剩附件厂人工水氡观测,现运行的其他前兆手段均为1997年以后增加或改建项目。所有数字观测项目为2001年“九五”数字化改造项目。所以对这些手段的观测效能做个评价很有必要。本文着重通过本监视区发生的几个有限地震及甘肃省玉门5.9级地震和新疆库塞湖8.1级大震前后相对应的观测手段资料出现的异常进行总结,做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7.
基于累积法理论的弹性阻抗参数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弹性阻抗中蕴含着丰富的地下介质信息.从弹性阻抗中准确地提取地下介质信息用于储层预测是十分有意义的,传统的提取方法主要基于最小二乘理论的线性方法.本文引入累积法理论,将其用于弹性阻抗参数的提取,用层状模型和部分Marmousi 2模型对该方法进行测试.从背景噪声分别为正态分布和均匀分布的弹性阻抗体中提取纵、横波速度和密度,并将其与最小二乘法提取的纵、横波速度和密度做定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所得结果精度相当,但累积法具有计算量小、简洁直观的优势,因此,将其用于弹性参数的提取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不同地震定位方法确定震源深度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成荣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14,(3):77-82
使用新疆地震台网地震观测资料,采用 MSDP 系统单纯型、Locsat、Hypo2000、hypoSAT 等4种定位软件和经典直观的中线法、石川法、交切法作图法及 BLOC86速度模型计算定位方法,对2010年1月18日19时35分呼图壁 ML 4.0地震分别定位。将各自确定的震源深度、震中参数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单纯型定位方法确定的震源深度太浅。 相似文献
9.
10.
BBVS-60、CMG-3ESPC型地震计工作参数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在同一地点、同一环境下安装架设目前新疆测震台网使用较为广泛的BBVS-60型、CMG-3ESPC型地震计,使用同一类型数据采集器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对观测数据的噪声水平、动态范围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探寻两类地震计在实际工作中的部分性能指标差异,为今后开展地震监测及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