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7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洪湖湿地恢复中的生态水位控制与江湖联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江湖阻隔造成洪湖湿地生态系统呈现出退化态势。维系洪湖湿地生态功能需要一定的水量与适宜的湖泊生态水位。根据洪湖湿地的综合生态功能对湖泊水位的不同要求,确定了洪湖合理的生态水位,以作为科学调度控制水位的重要依据,要建立有机的江湖联系机制,合理而科学地调节洪湖与长江的关系,有利于恢复洪湖湿地生境,保护流域内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1990~2003年洪湖水体环境质量演变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详细的水质监测资料为基础,采用标准指数法并结合实地调查,分析了1990~2003年洪湖水质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14 a间,洪湖水质类别以Ⅲ类和Ⅳ类为主。水质恶化的驱动因子是氮、磷及其它有机污染物。1991年到1994年期间,水体中氨氮(NH4 -N)占溶解无机氮(D IN)的比例逐年增高;1995~2003年,以氨氮和硝酸盐(NO3--N)同时作为水体中溶解无机氮的主要存在形式,与1990~1994年的水质状况相比,亚硝酸盐(NO2--N)所占的比例呈增加之势。氨氮、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年际变化表明,洪湖水体自净能力在逐渐降低。以总磷(TP)、总氮(TN)和溶解无机氮(D IN)作为评价指标,洪湖水体已属中富营养型湖泊。洪湖水质演变与该区域人类活动(围湖造田、围网养殖等)以及江湖连通的变化对水环境的作用相耦合。  相似文献   
3.
Honghu Lake, located in the southeast of Hubei Province, China, has suffered a severe disturbance during the past few decades. To restore the ecosystem, the Honghu Lake Wetland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Demonstration Project (HLWPRDP) has been implemented since 2004. A back propagation (BP)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 approach was applied to evaluatinig the ecosystem health of the Honghu Lake wetland.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HLWPRDP was also assessed by comparing the ecosystem health before and after the project. Particularly, 12 ecosystem health indices were used as evaluation parameters to establish a set of three-layer BP ANNs. The output is one layer of ecosystem health index. After training and testing the BP ANNs, an optimal model of BP ANNs was selected to assess the ecosystem health of the Honghu Lake wetland.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four stages can be identified based on the change of the ecosystem health from 1990 to 2008 and the ecosystem health index ranges from morbidity 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HLWPRDP (in 2002) to middle health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HLWPRDP (in 2005). It demonstrates that the HLWPRDP is effective and the BP ANN could be used as a tool for the assessment of ecosystem health.  相似文献   
4.
洪湖网簖数量调查和渔获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卫星遥感定点技术,估算洪湖1993年初约有11000部网簖,洪湖网簖可分为“稀阵”,“密阵”两种。1986年稀阵渔获物中,乌鳢,鲤、鲇,草鱼等大中型鱼类的比例达47.6%,1992 ̄1994年这些鱼类的比例不到7%,1986年鲫,红鳍三各小型鱼类的比例为51.0%,1992 ̄1994年达87.6%。九十年代洪湖主要经济鱼类的捕捞规格进一步下降,为此应地网簖渔业实施管理。  相似文献   
5.
刘敏  秦鹏程  刘可群  夏智宏  王苗 《气象》2013,39(9):1163-1170
流域洪涝与干旱对流域水资源利用及生态平衡具有重要影响。探讨流域水文要素与气候因子的关系,是应用气候指数进行流域旱涝监测和影响评估的重要前提。基于四湖流域8个气象站及洪湖湖区水位代表站逐月观测资料,从月、季及连续时间序列月平均标准化水位距平与不同时间尺度SPEI/SPI干旱指数的相关分析,研究洪湖水位对不同时间尺度SPEI/SPI指数的响应。结果表明:四湖流域洪涝与干旱主要受降水控制,洪湖水位与SPEI/SPI干旱指数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但其相关程度因不同月份和季节及干旱指数的时间尺度存在一定差异,总体上洪湖水位与4~6个月时间尺度SPEI/SPI干旱指数相关性最为密切,表明洪湖水位对降水及蒸散发导致的水分盈亏的响应具有时滞效应和累积效应,当前月洪湖水位受当月及前3~5个月水分盈亏的共同影响。基于5个月时间尺度的SPEI/SPI干旱指数监测历史时期洪湖水位变化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研究结果为基于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进行四湖流域旱涝监测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可为其他流域旱涝监测与评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洪湖湿地演替的影响因素与生态恢复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自然因素(地质构造发育、气候、水文等)及人为因素(农业政策、人口压力、水利工程、环境污染等)对洪湖湿地共同作用下,洪湖湿地的自然演替发生了改变。自然因素影响下洪湖湿地生态系统有向逆演化方向演替的趋势,而不合理的人为影响因素加速了正演化过程。在系统地分析两种影响因素对洪湖湿地演替影响的基础匕,针对人为影响因素产生的不良影响,初步提出了洪湖湿地生态恢复的一些对策,包括加强立法及管理、加强污染控制、扩大湖泊面积、加强水利工程和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开展湿地保护教育,提高公众保护意识以及加强监测等。通过湖北省各级政府及部门的努力,有望恢复洪湖湿地良好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洪湖人类活动的沉积物记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洪湖150cm长的沉积物样芯进行了TOC、TN、TP、Ca、硫化物测试和AMS定年,在此基础上对洪湖地区人类活动的湖泊沉积响应进行了讨论.TOC和TN的含量呈现相似的变化规律,它们在样芯顶部和底部都出现显著峰值,而中部变化平坦,表示1500年来洪湖环境变演的三个显著不同的阶段;TP从过去到现在总体呈上升的趋势,但上升的幅度不大,这与磷在沉积物中复杂的循环机制有关;Ca的剖面变化显示为底部含量高上部低,其变化情况较复杂;硫化物在顶部15cm的含量比背景值略高,可能指示了上个世纪人类对铁矿和矿物燃料开采强度的增大.  相似文献   
8.
洪湖日本沼虾种群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4年5月至1995年6月对洪河日本沼虾种群的生长进行了研究。日本沼虾群体的平均体长,平均体重在3-6月逐渐增大,之后逐渐降低,分别在8月,9日达到最小值,其后又逐渐增大反映出世代交替的过程。日本沼虾群体的生长存在明显的阶段性,第一阶段的生长可以用Logistic生长模式来描述:(♂)Lt=6.85(1+e^0.3186-0.2386t),Wt=7.50/(1+e^2.3845-0.3250t  相似文献   
9.
采用RAPD方法研究了洪湖微齿眼子菜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并初步探讨了它的遗传结构及影响因素。在97个RAPD标记中有28条(28.87%)是多态性标记,Shannon信息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该种群总的遗传多样性为0.193,说明洪湖微齿眼子菜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研究发现距离和种群发展历史对洪湖微齿眼子菜种群的遗传结构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湿地是水陆交错的生态系统,往往受旱灾影响大,故此,对不同湖泊湿地受旱程度差异及其原因分析,可为减灾和湿地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利用2010年5月和2011年5月2个时相的HJ-1卫星CCD影像,提取洪湖和梁子湖2个时相的湿地水面积,结合统计资料和问卷调查数据,从湿地水面积及空间分布变化、湿地生态系统功能退化、湿地生态系统,对人类福祉影响3方面,分析了两湖湿地受旱程度的差异。并综合气象数据、统计资料和问卷调查数据,从气象因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湿地类型及特点、区域水文条件和湿地受保护程度5方面探讨两湖受旱程度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1)2011年春旱期间,洪湖比梁子湖受旱程度更严重。旱灾时,洪湖水面积减少83.93 km2,减小比例为26%,梁子湖水面积减少13.02 km2,减小比例为4%;两湖的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物质生产和水质净化功能均受到损害,洪湖较梁子湖更严重;受旱灾影响,洪湖湿地对人类福祉的消极影响大于梁子湖。(2)降雨量、气温和风速等气象因素、湖泊湿地成因类型、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和水文条件是影响两湖受旱程度差异的主要因素,另外,湿地保护措施的差异及效果也会造成两湖受旱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