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4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6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1.
青海表土花粉分布规律及其与植被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对青海地区63个样点进行植被调查及表土样点分析结果显示:青海地区山地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高山灌丛-灌丛草甸、温带草原、灌木-半灌木荒漠及高寒荒漠植被区均有相对独特的花粉组合特征。乔木类中桦呈超代表性,云杉、柏、杨属呈低代表性;灌木、草本中白刺、沙拐枣、柽柳呈低代表性,蒿、藜、麻黄呈超代表性,蔷薇科金露梅、银露梅在自身为优势种的落叶灌丛群落中呈低代表性,在针阔叶林、灌丛草甸过渡带中呈适中代表性。禾本科、莎草科、菊科、豆科、十字花科呈低代表性。A/C值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的变化幅度较大,但数据组显示A/C值中位数值由半干旱向干旱植被区逐次降低,如草甸和草原为4.14,高山灌丛为2.93,荒漠草原为1.22,荒漠灌丛为0.13,荒漠戈壁为0.05。可见,A/C值能很好地反映环境干湿程度,是环境干旱程度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2.
余娜  张晓清  袁伏全 《中国地震》2018,34(4):695-703
采用时间序列的"传染型余震序列"(ETAS)模型系统估算了青海地区地震序列参数,并对地震序列的震后早期特征进行分析。采用"自然边界法"选取了2009年以来青海地区9个地震序列,利用"震级-序号"法确定了每个地震序列的完整性震级M_c,并对每个地震序列进行估算。研究表明,截止震级选取对地震序列参数的影响很大,在应用中需谨慎。α值和p值的稳定时间与序列的主震震级间没有明显的关系,主震震级较大的地震序列,序列参数的稳定时间可能较短;主震震级较小的地震序列,序列参数的稳定时间也可能较长。同一个地震序列,α值和p值的稳定时间与不同截止震级间也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最后给出了研究区域地震序列参数的最长稳定时间和最短稳定时间。  相似文献   
3.
针对青海地区地理环境的特点和大地控制网的现状,从GPS控制网设计与布测、数据处理、控制网质量检测和成果管理等方面对青海地区三级GPS大地控制网的建立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在高原困难地区建立GPS网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4.
青海地区地震磁扰动异常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青海地区8个测点磁通门秒采样观测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地磁垂直强度极化法结合该区域中强地震背景进行分析。基于极化背景场变化特征提取震磁异常在研究区实际应用中取得以下认识:多台站同步极化高值异常对于2个月以内青海地区5级左右及以上地震有一定映震能力,且异常具有一定信度;测点密度均匀分布情况下,震中位置基本位于极化高值区域。  相似文献   
5.
青海地区闪电回击通道的温度特性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用无狭缝摄谱仪获得了青海高原地区云对地闪电回击过程的光谱,在谱线辨认和光谱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光谱线相对强度和跃迁参数值,用多谱线法,对回击通道不同高度处的温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通道温度与闪电放电的强度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闪电放电过程越强,对应的通道温度越高;对通道不同高度处的数据分析发现,同一回击的通道温度随高度的增加略呈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青海地区"十五"期间架设的6个YRY-4型分量钻孔应变仪台站和仪器基本情况,对产出的数字化钻孔应变观测资料的动态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了同震变化的记录特征;探讨了地震时应力应变运动与构造断层间的微弱错动现象。  相似文献   
7.
1980 年以来青海地区震群活动与前震序列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青海地震台网资料,系统整理分析了青海地区的震群活动及前震序列,总结了震群活动与中强以上地震的时空关系,检验了前兆震群类型的判断指标。研究认为,青海地区ML≥2 震群活动增强对区内6. 5 级以上地震有一定的中长期时间预测意义,对7 级以上地震有一定的时空预测意义。利用MAPSIS 软件6 项震群参数,以满足4 项前兆指标的全组合模式判断前兆震群,对研究区总频次大于40 的34 个震群进行参数计算,判断出前兆震群24 个,占总数的71% 。100% 前兆震群后发生相应的中强震,部分非前兆震群后也发生相应的中强震;震群对应的中强震80% 发生在本地震构造带,对中强震孕育区域有一定的指示意义。青海地区有前震序列的震例较少,仅有的3 例,参数计算均不符合前震序列判断指标,对强震无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8.
青海地区强震活动的统计分析及预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统计的角度出发,研究了青海地区1993年M≥6强震的发生概率,在此基础上应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的Gompertz与Logistic曲线模型以及可公度模型对该区M≥6.5强震进行了预测探索。结果表明,1993年该地区M≥6强震的发生概率将达到0.76-0.87,1993-1994年有可能发生M≥6.5强震。  相似文献   
9.
使用青海省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中小地震波形资料,基于Brune模型计算得到2010年1月至2020年5月青海北部地区ML≥3.0的视应力等震源动力学参数。研究视应力时空变化特征,结合青海北部发生的5级地震探讨视应力异常与中强地震的关系并进行预测效能检验,结果显示:大部分5级地震前出现过视应力高值异常,分析认为青海北部显著的高视应力异常对中强地震有一定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