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前对震中距在100km左右强地面振动衰减关系的研究有较大分歧,一些模型认为在这个距离附近地震波能量基本不随距离增加而变弱,而另外一些模型认为应该变弱。分歧的关键在于超临界距离上的SmS波能量是否比直达S波和面波强。2008年8月21日,云南盈江发生了MS5.9地震,此前在该地区发生过两次4级以上的前震,且震后发生一系列3级以上余震。畹町台位于离主震100km左右的近南方向,在切向分量记录到了该地震序列清晰的大振幅的SmS震相,其振幅是直达S波的2~5倍,说明在盈江地区超临界震中距范围SmS震相对强地面运动具有很强的控制作用。通过对理论地震图的分析研究表明,SmS震相振幅的大小与当地地壳与Moho面的结构有关,对于地壳结构比较简单的地区,能在Moho面形成很强的反射波,这意味着当破坏性地震发生时,在超临界震中距附近,地壳结构相对简单、有利于SmS发育的地区,强地面运动主要受控于SmS波,由于SmS的振幅大、能量强,地面运动振幅会加大2~3倍,表明在超临界距离的地面振动衰减关系和超临界距离之外的衰减关系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2.
深度震相sSmS特征及其在震源深度确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立波  罗艳 《中国地震》2012,28(2):121-132
通过一系列理论地震图模拟,研究了莫霍面超临界反射深度震相sSmS的特征,分析了影响该震相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SmS和sSmS属于高频波,一般情况下在高频段(1Hz左右)可被清晰地观测到;而在更长周期的地震图上,SmS和sSmS的强度比S波或者S多次波弱,不易辨认;地壳结构复杂地区且震源深度较浅时,sSmS震相也不容易被观测到。本文以2011年6月20日腾冲MS5.2地震为研究实例,利用sSmS深度震相确定其震源深度为6km,与其它方法所得结果一致。在利用深度震相测定震源深度的研究中,sSmS震相可以作为震源深度精确测定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2011年1月19日发生的安庆MS4.8地震,在较远范围引起了明显震感.通过仔细辨认此次地震不同频段的波形记录,发现在一些台站记录到了清晰的SmS震相.采用CAP方法反演了其震源机制解,并利用理论地震图与实际观测数据对比进一步确认了SmS震相的存在.结合已有实验结果,推断在人类有感频率(1Hz至几Hz)范围内,震中距70——200 km内SmS震相往往是振幅最大的震相,是引起远距离有感的主要原因.利用理论地震图研究了震源深度对SmS震相的影响. 结果表明,震源深度可改变SmS震相发育的临界震中距,震源越深对应的临界震中距越小.进一步通过对比SmS与S的振幅比,定性讨论了震源机制解中倾角、滑动角和地壳浅层衰减等因素对SmS震相的影响.结果表明,倾角和滑动角对其振幅比影响呈现比较复杂的关系,而SmS与S振幅比随地壳浅层衰减的增大而减小,说明浅层衰减对SmS震相影响较大.综合分析认为,除当地地壳速度结构的影响外,SmS震相的发育受到震源机制解的倾角、滑动角,震源深度以及地壳浅层衰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There are controversies on ground motion attenuation relations at the epicentral distance of about 100km. Some models predict that the seismic energy remains almost constant or becomes even stronger with increasing distance at this distance,while other models hold that it decreases with increased distance. The divergence lies mainly in whether SmS is stronger than direct S and surface waves at this distance. With the MS5. 9 earthquake sequence in the Yingjiang region of Yun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we demonstrate that SmS is always 2 ~ 5 times stronger than direct S waves around the epicentral distance of 100km ( which is the post-critical distance for S in this region ). Study of synthetic seismograms suggest that crustal structure has an important effect on the amplitude of post-critical SmS, with simple crust producing strong SmS. This preliminary study confirms that in China,SmS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on ground motion at distances around 100km,which demands more studies of post-critical SmS.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