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3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3篇
海洋学   10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e larval stage of fishes is critical in determining their dispersal, survival and recruitment, but little is known of the larval behaviours and tolerances of amphidromous fishes, particularly in New Zealand. We report the results of a series of observational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bluegill bully (Gobiomorphus hubbsi), including spawning sites and behaviours, larval characteristics at hatch, phototactic responses of larvae, and larval survival at different salinity levels. Spawning primarily occurred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river, and larvae from different nests exhibited marked differences in, and trade-offs between, larval characteristics at hatch, potentially affecting larval success. Larvae were positively phototactic to intense light, an unexpected result based on diel drift patterns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 Finally, larvae exhibited markedly higher survival rates when reared at intermediate salinities compared to freshwater or seawater, suggesting estuaries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as nursery grounds for bluegill bully and other amphidromous fish.  相似文献   
2.
张文武  马琴  黎明政  张晨  高欣 《湖泊科学》2020,32(3):804-812
三峡水库以及上游江段形成的河—库生态系统与长江中下游洞庭湖和鄱阳湖的江湖生态系统都是四大家鱼的重要栖息地,有相似性也有差异.2017年7—8月在三峡水库、洞庭湖和鄱阳湖利用地笼、虾笼、高网和迷魂阵采集草鱼和鲢幼鱼样本,观测耳石日轮,分析三峡水库和通江湖泊草鱼和鲢幼鱼的繁殖时间和早期生长特征及差异,探讨相应的保护措施.结果显示,三峡水库、洞庭湖和鄱阳湖采集草鱼幼鱼的孵化日期分别为4月24日—5月25日、5月21日—6月26日和5月4日—5月28日;鲢幼鱼的孵化日期分别为4月10日—6月12日、5月25日—6月19日和5月9日—6月12日.三峡水库、洞庭湖和鄱阳湖草鱼样本的体长增长率分别为1.04、1.84和1.64 mm/d,微耳石的沉积率分别为3.41、5.41和4.77μm/d;鲢幼鱼的体长增长率分别为1.10、2.87和1.96 mm/d,微耳石沉积率分别为2.96、7.17和4.57μm/d.洞庭湖草鱼和鲢的体长增长率和耳石沉积率均显著大于三峡水库;鄱阳湖鲢的体长增长率和耳石沉积率均显著大于三峡水库,而草鱼的体长增长率和耳石沉积率则与三峡水库没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后长江中游干流草鱼和鲢的繁殖时间明显滞后;洞庭湖和鄱阳湖的草鱼和鲢幼鱼生长更快.目前,长江全面禁渔正在逐步实施,预期将对恢复鱼类资源起到重要的作用.除了全面禁渔之外,还建议保护和修复鱼类栖息地;减少江湖阻隔,灌江纳苗;增殖放流亲鱼;开展生态调度,促进鱼类繁殖.  相似文献   
3.
DLG制图数据是1∶10 000基础测绘3D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DLG制图数据的生产时常采用Auto-CAD的DWG格式。而AutoCAD在生产DLG制图数据时不能有效处理拓扑问题,同时在AutoCAD中的面色填充,一直以来都没有一个简便而快速的方法。本文在总结实际生产经验的基础上,利用Python编程语言实现了Auto-CAD面状地物的自动填充,在实际生产中提高了效率,保证了DLG制图数据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1995-1997年,以暗纹东方Tun进行人工繁殖,经LHRH-A2催熟处理,雌鱼的性腺可以发育到Ⅳ期末,性腺发育达到Ⅳ期中以后的雌鱼注射激素能引进正常的排卵反应,试验用的催产药物为LHRH-A2,HCG和PG。在水温16-21℃的条件下,效应时间为6-86h,平均催产率为87.5%,平均受精率为61.8%,平均孵化率为51.7%。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现有AutoCAD图案填充重生成边界方法总结,提出了一种兼顾ArcGIS图形显示的AutoCAD图案填充重生成边界法,其主要包括3个步骤:1提取边界环并做循环访问;2对组成每个边界环的曲线集合按照起点和终点坐标进行排序;3对排序后的曲线集合进行连接。  相似文献   
6.
为了确定斑点鳟(Oncorhynchus mykiss)发眼卵孵化的适宜温度、盐度条件,作者通过设置不同的孵化温度和盐度,研究了温度、盐度对斑点鳟发眼卵孵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发眼卵孵化的适宜温度范围为8~16℃,孵化率都在(73.33±2.04)%以上,最适温度为10℃,孵化率达(87.77±1.23)%。温度高于24℃时发眼卵不能孵化。温度在6~22℃内,斑点鳟发眼卵孵化时间与温度成负相关关系。斑点鳟胚胎发育的平均积温值为343℃?d。发眼卵孵化的适宜盐度范围为0~15,孵化率都在(85.33±1.92)%以上,最适盐度为0,孵化率达(97±1.13)%。盐度高于15时的孵化率为0。盐度在0~15内,发眼卵孵化时间与盐度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波纹龙虾胚胎的离体培养及发育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波纹龙虾不同发育时期的胚胎进行离体培养和显微观察。结果表明,初始培育的离体胚胎愈接近孵化期,其孵化率愈高(最高达80.0%);波纹龙虾胚胎发育经历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中眼色素形成期、复眼色素形成期、心跳期、破膜前期和出膜期;胚胎在发育过程中颜色变化:橙红→深橙红→砖红→灰白→接近透明。  相似文献   
8.
双棘黄姑鱼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双棘黄姑鱼【Nibeadiacanthus(Lacepede)】催产孵化和育苗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从形态学方面对其近似种和易混种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双棘黄姑鱼性腺发育至Ⅳ期经人工催产都能产卵受精.效应时间为20~40h。胚胎发育适宜水温为22~26℃.适宜盐度为30~35,孵化率为80%~90%。在育苗水温27~29℃,盐度28~30,150万初孵仔鱼经20d培育,共育出全长1.4~2.3cm的稚鱼95.3万尾,育成率62.3%;其中32.2万稚鱼分池继续培育至36天,育出全长3.1~5.2cm的幼鱼18.4万尾。本试验说明对双棘黄姑鱼进行人工催产孵化育苗,能够培育出达到商品规格的鱼种。  相似文献   
9.
暗纹东方鲀的人工繁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5-1997年,以暗纹东方鲀进行人工繁殖,经LHRH-A_2催熟处理,雌鱼的性腺可以发育到Ⅳ期末,性腺发育达到Ⅳ期中以后的雌鱼注射激素能引起正常的排卵反应.试验用的催产药物为 LHRH-A_2、HCG和PG.在水温 16-21℃的条件下,效应时间为6-86 h,平均催产率为87.5%,平均受精率为 61.8%,平均孵化率为 51.7%.在水温20℃时,胚胎发育历时154 h孵出  相似文献   
10.
臭氧对西施舌胚胎孵化率和幼虫摄食生长与成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臭氧处理后的海水对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胚胎孵化率、幼虫摄食率、生长率和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处理后的海水的化学耗氧量(COD)及NH 4-N的浓度明显下降。西施舌胚胎在通入臭氧(4.17mg/L)10min的海水中,孵化率最高,为97%,在充入臭氧25min的海水中孵化率最低,为72.7%;西施舌幼虫在充入臭氧10~15min的海水中和未经处理的海水中生长较快;幼虫在充入臭氧5min和10min的海水中成活率有所提高。将幼虫放在多次充入臭氧的海水中培养,再放回未经臭氧处理的海水进行17h和30h恢复,30h后其死亡率达85%,而在充入臭氧时间短的的海水中死亡率较低,为33.3%,表明西施舌幼虫的生理机能受到了臭氧的不可恢复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