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85篇
  免费   5825篇
  国内免费   5399篇
测绘学   3391篇
大气科学   4048篇
地球物理   7437篇
地质学   14330篇
海洋学   4171篇
天文学   2377篇
综合类   1951篇
自然地理   4004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350篇
  2022年   846篇
  2021年   1093篇
  2020年   1364篇
  2019年   1578篇
  2018年   1000篇
  2017年   1348篇
  2016年   1216篇
  2015年   1350篇
  2014年   1803篇
  2013年   2038篇
  2012年   1858篇
  2011年   2023篇
  2010年   1575篇
  2009年   2166篇
  2008年   2155篇
  2007年   2256篇
  2006年   2243篇
  2005年   1742篇
  2004年   1676篇
  2003年   1417篇
  2002年   1139篇
  2001年   1038篇
  2000年   867篇
  1999年   811篇
  1998年   829篇
  1997年   627篇
  1996年   525篇
  1995年   496篇
  1994年   437篇
  1993年   376篇
  1992年   280篇
  1991年   212篇
  1990年   171篇
  1989年   156篇
  1988年   126篇
  1987年   81篇
  1986年   64篇
  1985年   72篇
  1984年   47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22篇
  1978年   15篇
  1977年   20篇
  1976年   25篇
  1973年   17篇
  1971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The carbonate factories, their controlling factors and their palaeoecological and sedimentological signals recorded in sedimentary successions are key elements for understanding the evolution of carbonate platform systems. Luis Pomar has dedicated most of his academic life to the study of carbonate rocks and carbonate factories. The idea for this special issue to celebrate Pomar’s career arose during a session at the 34th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dimentologists meeting held in Rome, entitled ‘Understanding carbonate factories through palaeoec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signals’. The proposal encountered great response among participants, and additional contributions followed an email invitation to other specialists. This issue contains a variety of papers on carbonate sedimentology and carbonate factories. Here, an introduction that contextualizes the papers and key concepts discussed in this thematic issue is provided. It reviews Luis Pomar’s major achievements in carbonate sedimentology and discusses the evolution of the concept of the carbonate factory and the series of palaeoecological and sedimentological signals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wide spectrum of carbonate depositional systems found in the natural world.  相似文献   
2.
由于观测手段有限,目前对月球内部结构的认识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至今仍没有一个被广泛认可的内部结构模型,且现有对月球内部结构模型的研究几乎很少关注观测值对观测精度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混合密度神经网络方法得到了月球内部结构模型的后验概率密度分布,获得了平均月球内部结构模型(Mean模型)、最大后验概率对应的月球内部结构模型(MAP模型)以及满足1-σ准则的月球内部结构模型(1-σ模型),其中MAP模型即为本文给出的最优化月球内部结构模型.此外,研究结果表明月球低速区S波波速低于月幔S波波速,因此本文结果支持月幔底部存在一个低速区的观点.不同观测值观测精度对模型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勒夫数k2存在一个约为0.0220的下边界,且其观测精度对月球内部结构模型的影响显著大于平均密度和平均转动惯量.  相似文献   
3.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是近岸海域海水中的主要病原菌,严重威胁接触者的安全。抗生素处理是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重要手段,其耐药性的发生受到了高度重视。采用全基因组重测序与KEGG富集分析结合的方法,对红霉素(erythromycin)、氯霉素(chloramphenicol)和万古霉素(vancomycin)处理后的耐盐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 ZS01)和不耐盐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 502A)进行耐药机制研究。结果表明,S.aureus 502A经抗生素处理后发生突变的程度大于S.aureus ZS01,二者在经过氯霉素处理发生了更大程度的突变。红霉素、氯霉素和万古霉素处理主要影响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能力;红霉素和氯霉素可能通过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脂类的代谢引起其耐药性的变化。除此之外,三种抗生素处理均出现了较多TIGR01741家族蛋白和假设蛋白基因的突变,推测与菌株的耐药性和致病性相关。耐盐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通过外排系统作用产生红霉素耐药性,不耐盐菌株因细胞壁成分相关基因的突变提高了对万古霉素的耐受性。研究结果可为耐盐和不耐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机制及抗生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影响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
补体系统作为先天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复杂的限制性蛋白水解系统,其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防御作用。为分析马氏珠母贝补体系统的组成及作用机制,使用血细胞样品进行了全长转录组测序建库、基因比对、功能注释,共挖掘到212个潜在补体样组分相关基因。补体样组分基因经同源性比对和结构域检测分析表明,检索到的基因分别编码89个含C1q结构域蛋白、57个C型凝集素蛋白、33个纤维胶凝蛋白、11个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8个甘露糖结合型凝集素关联丝氨酸蛋白酶、2个含硫酯蛋白(1个C3分子,1个TEP分子)、1个补体受体、2个补体因子、9个丝氨酸蛋白酶。随机选择12个补体相关基因,使用溶藻弧菌刺激前后的血细胞样品进行实时定量PCR检测其表达水平,结果显示C1q(C1q 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C-lectin、MBL(mannose-binding lectin)、ficolin、MASP(mannan-binding lectin serine protease)等基因均呈现出显著差异表达,表明马氏珠母贝补体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多组分效应系统,且可能通过凝集素途径或类似于凝集素途径激活补体系统的免疫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验证马氏珠母贝中存在的原始补体系统提供了分子生物学证据,同时对深入了解马氏珠母贝免疫防御机制,丰富和发展海洋无脊椎动物免疫学内容也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探究影响水产养殖动物体质量的关键生物学表型性状组合,进而揭示其体质量增长对策,对指导水产养殖动物的种质甄别与科学养殖具重要现实意义。随机选取象山西沪港海域板式网箱内养殖3个月的褐菖鲉幼鱼同生群个体60尾为研究对象,以全长(X1)、体长(X2)、体宽(X3)、体高(X4)、头宽(X5)、侧线长(X6)、尾柄高(X7)、体质量(BW)、净体质量(NW)、内脏质量(W1)、肠质量(W2)、肝质量(W3)、胃质量(W4)、鳃质量(W5)、心质量(W6)为生物学测定指标,采用多元分析方法定量研究了体尺性状和称量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经统计,所涉称量性状测定值较体尺性状更显离散,两者变异系数的波动范围分别为38.27%~89.86%和13.86%~17.78%,排序分别为W4>W1>W6>W2>W5>W3>NW>BW和X3>X4>X6>X5>X2>X7>X1;经计算,消化脏器与内脏间的质量比呈W3>W4>W2 (P<0.05);(2)相关分析显示,所涉体尺性状和称量性状均与BW呈极显著相关(P<0.01),两者相关系数波动范围分别为0.414~0.990和0.899~0.961,排序分别为NW>W3>W1>W6>W5>W2>W4X1>X4>X2>X5>X6>X3>X7;(3)经通径分析,被保留的称量性状组合和体尺性状组合的直接作用排序分别为NW>W3>W2>W4>W6X4>X5>X6>X7;经决定程度分析和复相关分析,称量性状组合对BW的总决定系数和复相关指数均为0.989,体尺性状组合则均为0.961;(4)经偏回归分析,分别获得了基于称量性状组合和体尺性状组合的BW估算方程。研究结果可为褐菖鲉速生型种质遴选与科学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F10.7太阳辐射通量作为输入参数被广泛运用于大气经验模型、电离层模型等空间环境模型,其预报精度直接影响航天器轨道预报精度.采用时间序列法统计了太阳辐射通量F10.7指数和太阳黑子数(SSN)的关系,给出了两者之间的线性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ong and Short Term Memory,LSTM)的预报方法,方法结合了54 d太阳辐射通量指数和SSN历史数据来对F10.7进行未来7 d短期预报,并与其他预报方法的预报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所建短期预报7 d方法模型的性能优于美国空间天气预报中心(Space Weather Prediction Center, SWPC)的方法,预测值和观测值的相关系数(CC)达到0.96,同时其均方根误差约为11.62个太阳辐射通量单位(sfu),预报结果的均方根误差(RMSE)低于SWPC,下降约11%;(2)对预测的23、24周太阳活动年结果统计表明,太阳活动高年的第7 d F10.7指数预报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最优可达12.9%以内,低年最优可达2...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Blazar天体3C 66A光学波段的准周期光变行为.收集了3C 66A光学V波段将近18 yr (2003—2021年)的测光数据,观测数据主要来源是:上海天文台(ShAO)、 AAVSO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Variable Star Observers)数据库、Steward天文台.使用了Jurkevich和Lomb-Scargle两种方法分析了光变数据.Jurkevich方法得到了(850±90) d (~2.3 yr)和(1150±140) d (~3.2 yr)的光变周期,而Lomb-Scargle方法在充分考虑了“红噪声”效应之后同样得到了(869±70) d和(1111±90) d的光变周期,它们的置信水平分别为>99%和> 95%.通过与之前的研究结果比较,发现~2.3 yr的光变周期在3C 66A的历史光变数据中是一个稳定的周期,而~3.2 yr的周期则是不稳定的.  相似文献   
8.
星系的结构和形态能够反映星系自身的物理性质,其形态的分类是后续分析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EfficientNet模型使用复合系数对深度网络模型的深度、宽度、输入图像分辨率进行更加结构化的统一缩放,是一种新的深度网络优化扩展方法.将该模型应用于星系数据形态的分类研究中,结果表明基于EfficientNetB5模型的平均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以及F1分数(精确率与召回率的调和平均数)都在96.6%以上,与残差网络(Residual network, ResNet)中ResNet-26模型的分类结果相比有较大的提升.实验结果证明EfficientNet的深度网络优化扩展方法可行且有效,可应用于星系的形态分类.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极移最小二乘(Least Square, LS)+自回归(AutoRegressive, AR)预报模型的单一数据选取方案, 提出分别考虑LS模型数据量和AR残差数据量的组合数据模式, 并对极移预报时单一数据和组合数据预报结果精度进行分析, 探讨模型输入数据量对极移预报精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 模型输入数据量的变化对极移预报结果影响较大. 采用组合数据预报的方式相比较于单一数据量预报方式精度更高, 特别是针对30--360 d跨度内的中长期预报, 组合数据量的极移预报精度可比单一数据量预报精度有较大改善. 结论证明组合数据在极移预报时具有一定的优势, 可为以后极移预报数据量选取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满足国内对应用大型通用光学望远镜在光学红外波段进行天文观测的需求, 中国计划建设一架12 m大口径光学红外望远镜(12-meter large aperture optical-infrared telescope, LOT). LOT对于中国天文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将会在近红外波段实现共相. LOT的主镜将采用子镜拼接的方案, 由72块扇形子镜拼接而成, 并且中央部分有一块直径4.5m的圆形镜. 分析了采用扇形子镜拼接方案下LOT的共相误差, 提供了详细的共相误差理论推导过程, 并对包括3种子镜面外误差在内的误差源进行深入的单独模拟和综合模拟. 在共相波长为1μm的条件下, 当服从正态分布的倾斜误差的均方根值小于0.016\prime\prime或服从正态分布的活塞误差的均方根值小于42.5nm时, LOT的斯特列尔比大于0.8. 仿真结果对于采用共相拼接镜面主动光学的主镜在LOT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