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5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25篇
海洋学   9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环境因素主导着冰川前沿裸露地好氧异养细菌群落的分布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冰川前沿裸露地有着暴露年代序列特性,是研究微生物群落结构时空变化的理想地区.通过对1号冰川东支前沿裸露地的微生物学研究发现,从冰土交界处到1675年的冰碛垄,25℃下培养得到细菌数量从5.5×104 CFUs.g-1增加到3.3×106 CFUs.g-1,而微生物总数的变化在暴露年代序列上都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改变发生在两个阶段,暴露初期和植被盖度明显增加的时候.联系到这两个阶段正好是环境温度与土壤营养水平改变的时期,此结果表明,环境变化是冰川前沿裸露地微生物群落时空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2.
邱东  吴楠  张元明  潘惠霞 《中国沙漠》2012,32(6):1647-1654
 羽毛针禾(Stipagrostis pennata)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流动沙丘的先锋禾草和优良固沙植物,本研究从形态结构、理化特性、生物学特性等方面对其复杂的根区生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野生羽毛针禾能够形成特殊的根鞘结构(即由土壤颗粒与根表分泌物及根毛、菌丝体相互胶结、缠绕形成的特殊结构),使根区环境相对稳定;②根鞘的存在可有效扩大根系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根系-土壤信息交流及水分和养分的交换,对植物忍耐干旱逆境胁迫尤为重要;③根鞘的形成明显改善了其所在微生境的土壤条件,根鞘含水量可达外围土壤的5倍,成为潜在的水库;根鞘的形成明显改善了养分尤其是氮素累积状况,其全氮含量显著高于外围土壤,速效氮、微生物量氮含量极显著(P<0.01),高于外围土壤;根鞘微生境呈碱性,pH值略低于外围土壤;④根鞘中碱性磷酸酶、脲酶、多酚氧化酶、蔗糖酶等各类水解酶、氧化酶均极显著(P<0.01)高于根外围土壤,反映出根鞘微生物学过程较强、土壤肥力较高,可有效增加土壤有机碳氮的转化,促进根鞘微生境养分循环;⑤可培养微生物分析结果显示,细菌在根鞘微生境中占绝对优势(99.72%±0.09%);可培养微生物优势类群为芽胞杆菌属(Bacillus)、链霉菌属(Streptomyces)、青霉属(Penicillium)。上述微生物具有固沙、固氮、解磷、产抗生素等生态潜能,有助于改善羽毛针禾根区营养吸收,促进植株生长。因此,作为对高温、缺水恶劣环境的一种应答结构,根鞘的形成促进了植物根土界面的信息交流及水分和养分的交换,有利于植物、土壤、微生物建立互惠互利的关系,对植物忍耐干旱逆境胁迫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Microorganisms in the lateritic profiles of the Lianxian gold deposit in Guangdong were cultured,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The microorganisms include bacteria such as Bacillus, Enterobacter, Pseudomonas, Lactobacillus, Actinetobacter, Aeromona, Listeria, Agrobacteriura, Cotyttebacteriurn, and Moraxella, fungi such as Penicillium, Alter naria, Cladosporium, Saccharcornyces, Mucor, and the chemoautotrophic Thiobacillu.~. It is shown in a leaching experiment that the microorganisms can accelerate the leaching of Cu, Cd, Zn, and that the G- bacteria are most efficient for leaching Cu, Zn and the G^ bacteria are better for leaching Cd.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对碳酸盐岩的风化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微生物-矿物相互作用可以促进许多表生生物地球化学反应过程,是表生地球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综合岩石表面的微生物类群及其地质作用,分析碳酸盐岩微生物风化的各种现象,特别是微观尺度上的各种形态,阐述碳酸盐岩的微生物风化机制与风化产物,笔者提出微生物对碳酸盐岩风化的4种途径:(1)通过微生物在岩石表面和缝隙中生长,导致岩石表层发生生物溶蚀、生物磨蚀和生物钻孔作用,加速岩石风化进程;(2)微生物群体形成的钻孔网络可以增强岩石化学溶蚀的有效表面积并导致其表面强度减弱而促进机械侵蚀作用,微生物对周围岩石颗粒胶结结构的破坏、疏松作用也会导致岩石矿物颗粒的分解;(3)微生物的持水作用,微生物分泌的有机酸以及微生物呼吸所释放的CO2对岩表水分的酸化过程亦加速岩石矿物的分解;(4)微生物生长过程中从岩石内摄取营养元素和产生复杂的有机配体,能促进矿物元素的释放。文中提出在开展微生物对碳酸盐岩风化过程和机理研究的基础上,有必要引入微生物生物技术来综合开发本地低品位含钾磷矿产资源,加速岩溶地区山地土壤的形成与演化。  相似文献   
5.
辽河口区域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研究辽河口表层沉积物中参与常见地球化学循环的功能基因及其关键影响因子,对揭示和预测辽河口沉积物微生物的功能代谢潜力和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应用功能基因芯片(GeoChip 4.0)技术开展微生物功能基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在6个沉积物样品中,检测到各类型功能基因48742个,反映了9个微生物介导的关键生物过程。其中,碳循环相关功能基因最多,其次是氮循环和硫循环,而磷循环相关功能基因较少。各站位生物过程相关的功能基因数量和荧光信号值整体呈由远海到近海上升的趋势,即河相区的微生物功能基因较海相区与混合区普遍丰富。碳循环中参与碳固定的基因荧光信号值最高。氮循环中反硝化功能基因荧光信号值最高。总磷与硝酸盐是影响微生物功能基因多样性分布格局的重要因素。该研究有助于了解环境变化对辽河口沉积物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为研究辽河口表层沉积物微生物介导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污染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微生物降解及其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普遍存在于环境中的难降解危险性“三致”有机污染物。微生物对多环芳烃的降解是去除土壤中多环芳烃的主要途径。研究表明,对于土壤中低分子量多环芳烃类化合物,微生物一般以唯一碳源方式代谢;而大多数细菌和真菌对四环或四环以上的多环芳烃的降解作用一般以共代谢方式开始。本文重点论述了高分子量多环芳烃:芘和苯并(a)芘的微生物降解及其机理。并介绍了多环芳烃污染的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机制,最后展望了污染土壤中多环芳烃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在矿床的形成中直接或间接参与了成矿过程,某些细菌从 U6+还原成 U4+过程中获得生存能量,在铀矿化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十红滩铀矿床容矿层岩石的不同地球化学分带中细菌的分布特征研究,分析和探讨了不同细菌的生命代谢特征与铀迁移、富集成矿的关系,建立十红滩地区铀矿微生物的成矿机制。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及其对未知世界探索能力的提高,环境污染目前已演变成为全球性问题,即使是远离人类居住地的南北极地区也不能幸免。任何污染在极地这样一个生态系统组成单调、环境承载能力脆弱的地方都可能带来严重后果,因此极地环境的污染治理尤为迫切。生物修复技术作为环境治理的重要方法与手段,受到了普遍关注。本文简要介绍了极地环境的污染现状以及近年来应用微生物开展极地环境污染物降解与生物修复的主要进展,并就研究中的一些潜在问题展开讨论。极地环境的污染治理与生物修复,将是21世纪环境微生物学研究人员的一项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9.
条带状铁建造(BIFs)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碧乐  霍亮  李永胜 《矿物学报》2007,27(2):205-210
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BIFs)中拥有全球最重要的铁矿资源,BIFs中以及包括BIFs在内的含铁岩系还含有丰富的金、铜、锌、钴、铂族等有用元素。本论文主要针对BIFs形成过程中与成矿有关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评述和探讨,包括BIFs的成矿系列,地幔柱与BIFs的关系,微生物在BIFs形成中的作用等。认为BIFs内部以及包括BIFs在内的含铁岩系均构成贱、贵金属成矿系列;地幔柱与BIFs之间存在密切的时、空和成因联系;在早前寒武纪缺氧的环境下,厌氧的细菌类生物通过光合作用为BIFs中铁质沉淀提供了氧。希望该研究对包括BIFs的成矿作用在内的前寒武纪地质研究以及拓展找矿思路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
羟基对微生物细胞的核酸、蛋白质、葡萄糖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羟基自由基对细胞的三大基本分子核酸、蛋白质、葡萄糖有着强烈破坏作用。压载水中羟基的比值浓度达到0.63mg/L时,含有微生物液体中的总蛋白质含量从1.49g/100mL降到0.993g/100mL,减少了33.4%;核酸中RNA、DNA的含量分别从2.43μg/mg、0.96μg/mg分别减少到1.29μg/mg、0.19μg/mg,分别减少46.9%、80.2%;葡萄糖含量从0.246mg/100mL增加到0.492mg/100mL,增加了1倍。试验数据表明,羟基自由基氧化、分解、破坏了微生物细胞三大基本分子核酸、蛋白质、葡萄糖,这是微生物致死的主要生化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