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9篇 |
国内免费 | 199篇 |
完全免费 | 81篇 |
专业分类
地质学 | 729篇 |
出版年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17篇 |
2016年 | 21篇 |
2015年 | 31篇 |
2014年 | 48篇 |
2013年 | 67篇 |
2012年 | 89篇 |
2011年 | 80篇 |
2010年 | 70篇 |
2009年 | 70篇 |
2008年 | 60篇 |
2007年 | 57篇 |
2006年 | 26篇 |
2005年 | 21篇 |
2004年 | 19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8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黑河流域遥感—地面观测同步试验:科学目标与试验方案 总被引:17,自引:17,他引:25
介绍了黑河流域遥感-地面观测同步试验的科学背景、科学问题、研究目标以及观测试验方案和观测系统布置.总体目标是,开展航空-卫星遥感与地面观测同步试验,为发展流域科学积累基础数据;发展能够融合多源遥感观测的流域尺度陆面数据同化系统,为实现卫星遥感对流域的动态监测提供方法和范例.以具备鲜明的高寒与干旱区伴生为主要特征的黑河流域为试验区,以水循环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航空遥感、卫星遥感、地面雷达、水文气象观测、通量观测、生态监测等相关设备,开展航空、卫星和地面配合的大型观测试验,精细观测干旱区内陆河流域高山冰雪和冻土带、山区水源涵养林带、中游人工绿洲及天然荒漠绿洲带的水循环和生态过程的各个分量;并且以航空遥感为桥梁,通过高精度的真实性验证,发展尺度转换方法,改善从卫星遥感资料反演和间接估计水循环各分量及与之密切联系的生态和其他地表过程分量的模型和算法.由寒区水文试验、森林水文试验和干旱区水文试验,以及一个集成研究--模拟平台和数据平台建设组成.拟观测的变量划分为5大类,分别是水文与生态变量、驱动数据、植被参数、土壤参数和空气动力参数.同步试验在流域尺度、重点试验区、加密观测区和观测小区4个尺度上展开.布置了加密的地面同步观测、通量和气象水文观测、降雨、径流及其他水文要素观测网络;使用了5类机载遥感传感器,分别是微波辐射计、激光雷达、高光谱成像仪、热红外成像仪和多光谱CCD相机;获取了丰富的可见光/近红外、热红外、主被动微波、激光雷达等卫星数据. 相似文献
2.
气候变化对中国西北地区山区融雪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5,他引:21
选择祁连山黑河流域作为中国西北地区山区积雪流域的典型代表,分析了1956-1995年40a以来气候,积雪变化的状况和特点以及春季融雪径 波动趋势,利用融雪径流模型(Snowmelt Runoff Model-SRM)和卫星遥感数据模拟气温上升框架上的融雪径流变化情势,结果表明,中国西北地区山区的气候变化主要表现在年平均气温的缓慢上升而降水基本平稳,年内气温的上升幅度以1-2月份比较强烈,而3-6月融雪期的气温并没有大的变化,导致融雪期在时间尺度上的扩大,融雪径流呈慢增加趋势且受径流周期变化控制,融雪径流峰值的时间上前移。 相似文献
3.
藏北北羌塘盆地那底岗日组时代归属的新证据 总被引:9,自引:9,他引:13
藏北北羌塘盆地那底岗日组是一套角度不整合于三叠系肖茶卡组灰岩之上、假整合伏于侏罗系雀莫错组陆源碎屑岩之下的一套陆相火山岩夹火山碎屑岩及陆源碎屑岩地层,现有的资料都将其时代归属于早侏罗世。取自北羌塘盆地不同地区的2个那底岗日组流纹质晶屑凝灰岩和1个流纹质英安岩样品的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分别为205Ma±4Ma、208Ma±4Ma和210Ma±4Ma,它们代表了那底岗日火山岩的形成时代,即那底岗日组的时代应为晚三叠世中期(诺利期)。那底岗日组形成时代的重新确定,对于重新认识羌塘盆地中生代火山喷发事件、羌塘盆地的性质与沉积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成矿系统时空演化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9,自引:9,他引:13
成矿系统是复杂地球巨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形成分布受地球系统演化的控制。地球历史演化的不同时期发育不同成矿系统,这些成矿系统既是地球系统演化的产物,也在一定程度上记录了地球系统的演化进程。我国地处古亚洲、特提斯—喜马拉雅和环太平洋成矿域的结合部位,构造演化历史十分复杂,成矿系统的叠加复合作用明显,是我国区域成矿的一个特色。成矿系统的空间分布受控于地球动力学的不均一性,以古陆边缘为例,离散型、会聚型、转换型3类构造动力环境各有其特定的成矿系统。成矿系统的形成深度、演变及现存深度取决于所在构造环境的演变。采用构造层含矿性分析法可预估一个区域中的可能矿床类型及其潜力。论文提出了隐伏矿带的概念,将找寻隐伏矿床扩展为找寻隐伏矿带,拓宽了深部找矿思路,是区域成矿学及找矿学的一个进展。 相似文献
5.
黑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 总被引:9,自引:9,他引:84
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评估研究是可持续发展评估研究的关键内容和焦点 ,是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和生态学的前沿研究领域 ,是开展环境 经济综合核算的基础工作 .以黑河流域 1987年和 2 0 0 0年的 1∶10 0 0 0 0LandsatTM图像解译数据为基础 ,在分析黑河流域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状况的同时 ,对黑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进行了评估 ,结果表明 :按当前价计算 ,1987年黑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年价值为 2 1.6 2 3× 10 8$ ,相当于 178.82 2× 10 8元人民币 ;2 0 0 0年黑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年价值为 17.6 74× 10 8$ ,相当于 146 .16 4× 10 8元人民币 .与 1999年黑河流域的国内生产总值 (GDP) 10 2 .5 4× 10 8元人民币相比 ,2 0 0 0年黑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年价值相当于GDP的 1.42 5倍 .由于缺乏对盐碱地、永久积雪 /冰川、建筑用地、沙丘 /戈壁、裸岩 /裸土地等服务价值的相关研究信息 ,该结果是对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保守估计 . 相似文献
6.
区域成矿学与找矿新思路 总被引:9,自引:9,他引:18
区域成矿学是研究区域成矿背景、成矿系统和成矿演化以阐明矿床时空分布规律 ,指导找矿的综合性分支学科。文章阐述了区域成矿学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在概述区域成矿学研究历史的基础上 ,提出了区域成矿系统及演化观点是当今区域成矿研究的重要趋势。以区域成矿系统分析为主线 ,提出 4点找矿思路 :( 1 )区域找矿目标——由单个矿床到矿床系列 ;( 2 )建立矿化网络观念 ,逐步缩小靶区 ;( 3)全面研究矿床形成条件与保存条件 ;( 4)找矿信息与矿床模型的有机结合。最后提出了科学的找矿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7.
地质样品痕量氯溴和硫的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 总被引:8,自引:8,他引:16
报道了粉末压样-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痕量Cl、Br、S的分析方法。采用水系沉积物、岩石和土壤等国家一级标准物质进行校准。实验表明,对于不同岩性样品中Br的分析,特别是当Br的含量低于2μg/g时,采用谱峰强度(未扣除背景)与背景强度的比进行校准所得到的结果,明显优于铑靶线的Compton散射线内标法,分析精度(RSD,n=6)为2.4%-15.3%,大多数优于10%;平均值的相对误差低于24%。对于Cl的分析,只需对Ca的影响加以校正即可得到非常好的结果;不同样品中Cl的分析精度(RSD,n=6)为2.1%-13.6%,大多数优于5%;平均值的相对误差不大于25%,多数优于10%。S的校准曲线的离散性较大,矿物学效应是影响S分析准确度的主要因素,其分析精度(RSD,n=6)为0.87%-5.6%,除个别样品外,平均值的相对误差优于36%。Cl和S均存在分析结果随测量时间(次数)的增加而增高的现象,必须在制样后立即测量。方法的检出限(μg/g)Br、Cl、S分别为0.43、5.8和2.2。 相似文献
8.
重庆芙蓉洞上覆基岩、土壤元素分布特征及其对洞穴滴水水化学影响 总被引:6,自引:6,他引:4
通过对重庆芙蓉洞上覆基岩和土壤中元素分布特征以及表层岩溶泉水、土壤渗透水和洞穴滴水水化学特征的系统监测,发现Ca2+、Mg2+、Sr2+和SO42-在表层岩溶系统的基岩、土壤、水(土壤渗透水和洞穴滴水)三大载体的运移过程中发生了明显分异。Ca2+、Mg2+和Sr2+在基岩中平均质量比分别为239 949ppm、129 607 ppm和123 ppm,在土壤中分别为37 458 ppm、28 360 ppm和49ppm,土壤渗透水中分别为25.55 mg/L、11.04 mg/L和0.026 mg/L,而在洞穴滴水中分别为64.37 mg/L、37.87 mg/L和0.044 mg/L。Ca、Mg和Sr在土壤剖面中表现出明显的淋溶和淀积作用,其元素含量高低直接影响土壤渗透水元素含量;基岩的元素含量主导了土壤各层位、土壤渗透水及滴水中元素含量。不同滴水点的水其运移的路径、时间和环境条件不同,因此在利用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来反映洞外环境变化时,需综合考虑各元素在岩-土-水中的分布迁移特征及其与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9.
基于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SRM融雪径流模型在Alps山区流域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6,他引:15
融雪水在水资源利用中扮演着及其重要的角色,遥感技术的发展使得大面积监测雪盖成为河能,选择Alps意大利境内的Rienza流域,利用SRM模型模拟春季融雪径流,区别传统对SRM模型的描述,参数选择和应用的研究方式,研究环境因素对这些参数的影响尤其是对度-日因子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重点讨论利用GIS和遥感数据获取SRM模型中的关键参数和因子,结论显示SRM模型模拟春季融雪径流的关键是精确地输入模型参数;遥感数据在提取雪盖面积的过程中,消除地形影响是必要的;从SRM模型的应用状况分析,精确地获取雪盖面积是影响模拟结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滇西大理—剑川地区钾玄质岩浆作用:后碰撞走滑拉伸环境岛弧型岩浆作用的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11
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在滇西大理-剑川地区分布的富碱斑岩群属钾玄质系列岩石,具有产出于与红河-哀牢山走滑剪切带伴生的早第三纪拉张盆地中,这套钾玄质系列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Ba,K,Sr),轻稀土元素(LREE)和一组相容元素(Cr,Ni,V,Sc),具有明显的Nb,Ta,Ti,P负异常,反映了后碰撞岛弧型钾玄岩系特征。钾玄质母岩浆主要源于含金云母的尖晶石相地幔橄榄岩低度部分熔融,并在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充分的分离结晶作用。 相似文献